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933783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三·文化生活知识点.docx(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三文化生活 知识点汇总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包括三观等意识形态的部分,也包括语言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要把文化现象区别于经济、政治、自然现象)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培养出来的。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文化的力量”: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不能把文化直接看作一种物质力量)“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

2、进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注:经济、军事等物质力量才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文化影响面面观”: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的特点:潜移默化、深远持久。(潜移默化强调的是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强调的是对人影响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三观)。三观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3、,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区别: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两个集中)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民族文化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 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4、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承认文化多样性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包括商业贸易、人口迁徙、教育。小到亲朋聚会、大到政治、经济、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大众传媒(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的发展不会促使旧的传媒(口语、文

5、字、印刷)的消失,各种传媒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传统文化在今天”: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在世代相传中基本特征是不变的,具体内涵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两个“精神纽带”: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纽带; 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保持和发扬;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和腐朽的东西,应加以改造或剔除。“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没有先后之分。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

6、求。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19.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根本因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b科学技术;c思想运动。“教育在文化传承中”: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养上扮演重要角色。21.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根本目的、检验标准、基本要求、根本途径、立足于都是社会实践。(区别:文化创新的根基: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22.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a继承传统、推陈出新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c坚持正确的方向、克服错误的倾向(错误倾向包括:“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指一味固

7、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指一味推崇外来文化,根本否定传统文化的倾向)2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24.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包容性指求同存异(能和其他文化和睦共处)和兼收并蓄(能吸收、借鉴其他文化的优秀成果)。文化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25.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汉子与史书典籍。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a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26

8、.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爱国主义是核心(地位)和旗帜(作用),勤劳勇敢是立业根基。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27.落后文化(如:看相、算命、测字、看风水等)是文化糟粕,可改造或剔除;腐朽文化(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殖民文化、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只能坚持抵制、依法取缔。2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29.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

9、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30.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宏伟目标;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31.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文化强国,关键是要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活力。因此,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2.文化自觉是深刻认识、正确把握、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是深刻把握、充分肯定、坚定信念。3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新人,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3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

10、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35.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强调公益性和社会效益,保障公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文化产业强调经济效益,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贯彻发展先进文化的要求,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36.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就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3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其基本内容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38.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要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以诚信建设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39.区别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科学文化修养指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指通过自律、自省的方式提高道德认识和道德水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