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8932870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5课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1课时 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 高中历史 人教2003课标版 1教学目标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李贽的思想:李贽的生平。李贽号卓吾,泉州晋江人。曾任国子监博士等职。后因目睹官场的黑暗辞官到各地讲学。一生著作颇丰,有焚书、藏书等。李贽的思想。李贽的思想包含有朴素唯物主义的因素,他批评客观唯心主义“理能生气”的学说,并认为“穿衣吃饭”就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李贽公开以“异端”自命。所谓异端,实际上是指他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束缚的进步思想。李贽认为,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否定了封建等

2、级,否定了封建特权,提高了劳动人民的地位。他又主张自由自治,认为使每个人的个性都得到发展,每个人都得到适当的安排,这才是合理的。他提出应该“因人而治”“人人自治”用不着封建礼教、政治和法律,因为那些是人为的,外加的、不合理的,应该抛弃。李贽的这种自由观,目的就在于反对封建社会的各种束缚和压迫,维护劳动人民的生活自由,这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进步的。李贽反对“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他认为“四书”“五经”没有什么了不起,它们之所以成为经典,无非是后人过分推崇的结果。李贽思想的影响。李贽的这些言论,在当时惊世骇俗,引起了统治者的震惊和恐慌。他们将李贽逮捕入狱,李贽在狱中自杀。2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产

3、生的背景。明末清初,社会动荡激烈,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都极为尖锐。反映在思想领域里,就是出现了许多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学者,他们大都反对空谈,倾向于经世致用之学,并具有反对专制主义和民族压迫的思想。黄宗羲的生平和思想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曾经参加反清斗争数年之久。黄宗羲的思想。a. 黄宗羲肯定“理在气中”的唯物主义观点。b. 他在政治思想方面最突出的贡献,集中反映在明夷待访录一书中。明夷待访录对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和现存的封建秩序进行了激烈的批判。他指出君臣之间应该是协力合作的关系,臣应该是君的“师友”,而不应该做君之仆妾直截了当地批判了“君为臣纲”。表明他具有一定的民主思想。c.

4、在经济上,黄宗羲的民主思想表现在“富民”的改革设想中。与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相适应,黄宗羲在中国历史上还第一次提出“工商皆本”的思想。d. 在学术上,黄宗羲撰写了著名的学术思想史著作明儒学案,在书中反复强调“学贵践履”。这种变革现实的实践,对于清初学术思想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顾炎武的生平和思想。顾炎武字宁人,世称“亭林先生”,江苏昆山人。明朝灭亡后曾参加抗清斗争,后从事经史编撰,其著作有日知录和天下郡国利病书。顾炎武的思想。a. 批判宋明理学,力倡务实之风,主张经世致用。b. 还反对高度集中的君主专权,主张地方分权,反对“独治”,主张实行“众治”。c. 顾炎武重视人心风俗的社会作用,认为人

5、心风俗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的治乱。顾炎武的思想,旨在探索国家治乱之源和生民根本之计,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救民于水火的传统忧患意识和救世精神。王夫之的生平和思想。王夫之字而农,衡阳人,世称“船山先生”。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潜心研究学问,留下100多种学术著作,主要有读通鉴论、宋论等。王夫之的思想。a. 在哲学上总结和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认为“气”是物质实体,而“理”客观规律驳斥了程朱关于“理气”的唯心观点。在认识论上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的对象引起的;在知行关系上,王夫之强调行是知的基础,应该把两者统一起来,满足人们合情合理的欲望;他还提出进化论的观点,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处于不断

6、变化之中,社会不断发展,后世必然超过前代。因此他反对复古,主张社会应随着时代前进而有所改革,“趋时更新”。b. 王夫之主张限制君权。他在总结历代治乱时指出,国家的祸乱之源,在于封建等级制度的破坏。他认为,天下并非天子一家一姓的私有,而是天下生民之公有。第三、在学术观念上,王夫之力倡崇实致用的学风。认为治学的目的在于探求得失,阐发治国经世大略。因此他在史实研究方面也特别注重经世致用,以求有功于现实社会。(5)三位思想家所起的历史作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进步思想,转移风气,开辟新路,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并对晚清民主思想的兴起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课堂小结】明清时期,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批新思想家崛起,他们既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又对其中不少陈腐之处不满,力求有所更新。在这方面,明代后期的李贽、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都做了大量工作,使得儒学思想更趋于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从而又一次发展了儒学。李贽对儒家经典和道家学说的揭露,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抨击,顾炎武经世致用的学风,王夫之重视实践对人的作用,都是明清思想文化的精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