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929981 上传时间:2022-09-1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0课_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教案[北师大](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课程标准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教学目标 知识与水平: 知道三国鼎立局面形成过程中的著名历史人物曹操、诸葛亮,了解文学描写和历史真实之间的不同。 了解历史上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与统一北方的关系、赤壁之战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系。 简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及它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指出三国的大概地理位置,提升识图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与本课相关的历史材料,学会收集有效信息的方法,从而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及解决问题的水平。 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加深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从而学会分析历史事件的准确方法,为以后学好历史打下基础。 学生通过课堂分组

2、讨论,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探索知识的水平,并能得出简单的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历史情境想像,使学生感受分裂割据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进而产生对和平的向往,理解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通过学习从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到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局面的形成这个历史过程,了解曹操、诸葛亮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对我国历史进步所起的作用。 通过三国志和三国演义的对比,区分历史资料与文学作品的不同,培养学生求实、求真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难点 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教学目标谈话法、启发法、讨论法、创设情境法教学时数一节教学过程导入

3、新课:复习提问:从本课开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如果说,第三单元我们学过的秦汉帝国是处于大一统时期,那么三国两晋南北朝就处于政权分立和民族汇聚时期,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时候由谁建立的?生回答略。师:(小结归纳)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紧随其后相继建立起的是西汉和东汉,而大一统的秦汉帝国在维持了将近400多年的统一局面,却在东汉末年发生了变化,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生回答略。师:(指导学生,小结归纳)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陷入分裂割据局面。大一统的

4、局面被打破了,而因为战乱,各割据势力趁机扩充实力,相互攻战,使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社会生产力也遭到严重破坏。创设情境:假设同学们是东汉末年的老百姓,面对这种艰难的生活状况,你们的愿望会是什么呢?生回答略。师:(引导归纳)当时的老百姓最渴望的是早日结束战乱,实现统一,重新过上安定的生活。而当时北方主要有两股强大的军事势力,就是袁绍和曹操。他们都有完成统一的势力,那么究竟统一北方的任务最终有谁来完成呢?下面我们就通过两段选自三国志的史料开分析这个问题:P106材料一:教师分析材料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我们看到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明显处于劣势,不过兵力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它却取决于其他很多方面因素,曹操之

5、所以能以少胜多打败不可一世的袁绍,是因为他占有很多优势,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本上的内容,想想曹操拥有哪些优势?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的问题。还有,曹操能够虚心接受意见。而袁绍这方面我们一起来分析P106材料二:我们看到曹操自恃地大、兵多、粮足,听不见准确意见。设疑:终于在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取得胜利。那么这场战役胜利的作用是什么?(看官渡之战示意图)师:从课本上我们就找得到了(引导、归纳):官渡之战后,曹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过渡】官渡之战后,曹操继续于袁绍的残余势力作战,到公元20

6、7年终于统一了北方,而当他凯旋回朝时,途经渤海,写下一首龟虽寿,其中有四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此时的曹操已经53岁了,他的“壮心”究竟是什么?生回答略。师:曹操的“壮心”就是曹操想要统一全国。但他要统一全国,就要挥师南下,才能统一南北。不过,他的壮心却遇到了两股阻力。一是江南的孙权,他苦心经营江南,经济有所发展,百姓过上安定生活,统治日益巩固;二是西南的刘备,当时他仅仅一个依附别人篱下的小军阀,公元207年曹操统一北方时,他毫无立足之地,不久之后却迅速发展起来,其中的关键在于他起用了一个重要人物:诸葛亮。【想一想】我们再来看下右下角的杜甫诗:三顾茅庐天下计,两朝开济老

7、臣心。诗中的“老臣”指的是?诗中又有哪一个成语故事?生回答略。师: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请出了卧龙先生:诸葛亮。并且接受诸葛亮提出的闻名天下的“隆中对策”,最终实现了三分天下的鼎立之势。同学们在课本上黄色小字部分找找什么是隆重对策?生回答略。师:回答得很好,并且在课本上划下来。从此刘备就以此为指战略方针,第一件事就是联吴抗曹。公元208年,孙刘联军与挥师南下的曹操展开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想一想】请同学们看赤壁之战示意图,找找赤壁的位置,并且说出假如你要去赤壁之战的遗址游览,应选择去中国的哪个省份?生回答略。师:(引导学生浏览黄色P104小字,了解赤壁之战概况)设疑:公元208年这场赤壁之战,曹

8、操却以多败少。同学试着找找看,曹操战败的原因有哪些?生回答略。师:(总结并归纳)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劳;士兵多是北方人来到南方,不服水土,不习水战;铁锁连船,战术不当;再加上曹操被表面的强大冲昏头脑,骄傲轻敌。反过来说,孙刘联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他们利用曹军的战术弱点,制定火攻计划,运用诈降计,趁着东南风,黄盖成功地火烧赤壁,曹操最终败走华容道,狼狈逃回北方。 而赤壁之战后,天下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曹操退守北方,无力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地位日益巩固,并向岭南发展;刘备则占据四川和汉中地区,有了一席之地,终于形成了三分天下的格局。即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那么,三国鼎立局面

9、什么时候才正式形成呢?生回答略。师:公元222年孙权称王,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那么三国是哪三国呢?它们分别是如何建立的?生回答略。师:公元200年曹操病死,草皮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定都建业,;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史称蜀、蜀汉或西蜀,找找课本上的注释划下来。至此,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想一想】特别注意下:曹操是什么时期的人呢?如何评价曹操呢?生讨论回答略。师:曹操是东汉时期的人,他统一了北方,从政治、经济、军事三方面来评价曹操,他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小结】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混战于兼并,终于形成魏蜀吴三分天下的局面,与东汉末年的混乱相比,三国鼎立局面

10、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历史的进步。三国是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分裂时期,在三国演义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在中国历史发展的漫漫长河中,分裂只是暂时的,统一才是历史发展的趋势。【课后反思】板书不够清楚,可再细分点;课本上的地图可作为补充材料充分利用;初一年学生的认知能力还不够,应少讲一些下结论性的文字,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给学生。第20课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板书设计:一 曹操统一北方 1. 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2. 措施(原因):A. 政治上:控制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有利的政治地位,招贤纳士;B. 经济上:实行屯田,奖励农耕,解决军粮的问题C. 军事上:官渡之战经过:公元200年,袁绍和曹操(胜),以少胜多。影响:统一了黄河中下游地区,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二 三国鼎立1.赤壁之战 经过:公元208年,曹操和孙刘联军(胜),以少胜多。 曹操战败的原因:a.曹军长途跋涉,十分疲惫;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战,战术不当;骄傲轻敌。 b. 孙刘联军采用正确的战术(火攻) 影响: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初步形成)3. 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魏 蜀 吴时间 220年 221年 222年-标志三国鼎立局面的正式形成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对曹操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