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规程(SOP)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927157 上传时间:2023-11-28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7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操作规程(SOP)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操作规程(SOP)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操作规程(SOP)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操作规程(SOP)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操作规程(SOP)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操作规程(SOP)》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操作规程(SOP)(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市中心医院ABO血型鉴定(正定型法) SOP文件编号:A1输血科执行日期:2006-01-01编辑版本:第二版ABO血型鉴定(正定型法)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 规 ABO鉴定实验,确保 ABO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2. 适用围 发血室,血型血清学实验室。3. 职责 具有初级以上职称 (检验),在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有权执行本规程。 出现血型鉴定结果本人无法判定, 不能发出实验结果时,应当向上一级职称的检验人员或直接向本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寻求技术上指导和帮助。4. 监督 交叉配血试验审核者及实验室负责人监督工作人员是否遵从此项规程。5. 原理 根据 IgM 类特异性血型抗体与红细胞

2、上特异性抗原结合能够出现凝集反应的原理, 用已知 IgM 类特异性标准抗血清与被检红细胞在盐水介质中反应, 若出现凝集现象, 表明被检红细胞膜上有与血型抗体相对应的抗原,从而判断和鉴定被检者的血型。6. 材料( 1)抗 A、抗 B 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规格: 10ml/ 支保存:于 2-8 避光保存,有效期使用效价: 1128包装:抗 A抗 B 各一支 / 盒塑料瓶.有效期:自成品鉴定合格之日起1 年。批准文号:国药准字S10960081厂商:博德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2)受检者 3%-5%红细胞盐水悬液。( 3)经过校准的台式离心机。7. 操作5% 被检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制备;抗凝血

3、离心或红细胞自然沉降后取下层红细胞2 滴于小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 2ml 用尖滴管将红细胞与生理盐水充分混匀,2500r/min离心 3min 后弃去上清液,重复洗涤 3 次后,自管底吸取1 滴压迹红细胞加入19 滴生理盐水中,此即为 5%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平板法(玻片法)标记玻片或白瓷板取洁净的玻片或白瓷板1 块,用蜡笔划出小格,做好编号标记抗A、抗 B。加标准抗血清在玻片或白瓷板已标记的区域分别滴加抗A、抗 B标准抗血清 1 滴。加被检红细胞悬液在滴加抗 A、抗 B 标准抗血清的小格中分别加被检者 5%的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各1 滴,不断摇动玻片或白瓷板, 使血清与红细胞充分混匀,

4、室温放置 15-30min 。观察结果先轻轻摇动玻片,肉眼观察有无颗粒状凝集及凝集程度,再用低倍镜观察,判定阴阳性及阳性程度。.判断结果凝集结果判断标准: . 凝集判断标准:红细胞呈均匀分布,无凝集颗粒,显微镜下红细胞分散存在,无凝集靠拢现象为阴性;红细胞出现凝集为阳性。 凝集强弱程度判断标准:有助于A、B 亚型,类B抗原的发现,在低倍镜下凝集程度强弱判断标准如下:一片或几片凝块,仅有少数游离单个红细胞(+)呈数个大颗粒状凝块,有数个游离单个红细胞(+)数个小凝集颗粒和一部分微细凝集颗粒游离红细胞约占1/2 为(+)肉眼可见无数细纱状小凝集颗粒,周围有较多的游离红细胞,于镜下观察,每个凝集团中

5、有 5-8 个以上的红细胞凝集为( +)可见数个红细胞凝集在一起,周围有很多的游离红细胞()可见极少数红细胞凝集,而大多数红细胞仍呈分散分布为混合凝集外观镜下未见红细胞凝集,红细胞均匀分布为(- )(2)试管法标记试管取小试管 2 支,分别标记抗A、抗 B加标准抗血清分别加入抗 A、抗 B 标准血清各 1 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中加入红细胞悬液分别加入被检者5%红细胞生理盐水悬液1 滴于各试管中,混匀,立即以1000r/min ,离心 1 分钟。观察结果先观察上层液有无溶血现象,再斜持试管轻轻摇动或轻轻弹动,使管底的红细胞慢慢浮起, 肉眼观察有无凝集,.再用低倍镜观察凝集强弱程度,如有轻微凝集或不

6、见凝集,必须将反应物倒于玻片上,再以低倍镜观察判断结果判断标准: . 凝集判断标准:完全凝集管,上层液体清亮、无色,底部有红细胞凝块,管底细胞呈花边状,轻弹试管凝块分布散开。完全不凝集管,上层液体清亮、无色,血细胞均匀地沉到管底,边缘整齐,用手指轻弹试管,红细胞像一缕烟似的立即上升,随即成均匀的悬液。 . 凝集强弱程度:判断标准与玻片法一致。8. 结果发出 根据实验结果,填写实验记录、血型鉴定报告单,审核无误后,发出报告单。9.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对输血前检查血液标本的严格要求,是安全输血的关键性措施之一送检标本的要求、检查及核对( 1)标本必须标记,确实无误的来自患者和献血者。并和血液申请单上

7、的容核对确认。( 2)标本必须有正确的标签符合患者的体状态。( 3)防止血样的稀释和溶血的产生,溶血标本一般不能使用。( 4)血清或血浆均可做检查,但是使用血浆标本时,应注意纤维蛋白原和补体的干扰。( 5)患者标本一般要求不超过 2 天的期限,反复输血的受血者应抽取新的标本。.( 6)如果患者使用肝素治疗,则应用鱼精蛋白,使标本凝结。( 7)如果患者使用右旋糖酐、聚乙酰吡咯烷酮( PVP)等治疗应注意将红细胞洗涤。( 8)输血后所有的标本均应妥善保存于 2-8 中,至少一周。9. 注意事项( 1)为了便于鉴别,抗 A 血型试剂染色呈蓝色,抗 B血型试剂染色呈黄色。( 2)对含有较多自身冷凝集素

8、的受检者,在鉴定血型时,往往被误定为 AB血型,遇到此种情况,需用 37生理盐水溶液洗涤受检者红细胞 2-3 次,以去除吸附在红细胞上的冷凝集素, 然后再鉴定血型。( 3)在做配型实验时,如发现有不配合现象,则取受检者血清,用已知 A 血型或 B 血型红细胞进行反定型试验, 以核实原鉴定的血型是否正确。( 4)用立即试管法不能测出亚型,需延长作用时间。( 5)试剂如出现混浊或变色则不能使用,若开瓶使用时间较长后,最好用已知 A、B、O血型红细胞检查结果是否与已知血型相符 , 以防止试剂污染、变质而造成的鉴定错误。( 6)严格标记 , 摇动玻片动作要轻。( 7)所用器材必须干燥清洁 , 防止溶血

9、;为避免交叉污染 , 试管、尖滴管均一次性使用。( 8)标准血清的质量、性能要符合要求。标准血清从冰箱取出待其.平衡至室温后再使用 , 用毕后应尽快放回冰箱保存 , 减少细菌污染。( 9)操作应按规定的程序进行 , 一般先加血清 , 然后再加红细胞悬液 ,以便核实是否漏加血清。( 10)玻片法定型时 , 注意防止悬液干涸引起的红细胞凝集误认为抗原抗体反应凝集。( 11)理论上 IgM 抗 A和抗 B与相应红细胞的反应温度以 4最强 , 但为了防止冷凝集现象的干扰 , 一般在室温 (20-24 ) 进行实验,37 可使反应减弱。( 12)观察结果时应注意红细胞呈特异性凝集、继发性凝集以及缗钱状形

10、成的区别 , 明确凝集和溶血的意义是一样的。( 13)登记结果及发报告时应仔细记录、严格查对 , 避免笔误。( 14)幼儿红细胞抗原未发育完全 , 年老体弱者抗原性较弱 , 最好采用试管法鉴定血型。( 15)有些疾病可使红细胞定型困难 . 如严重的肠道感染 , 可使红细胞出现类 B 现象 ; 严重细菌感染可激活正常存在于红细胞上的 T 抗原 , 出现全凝集现象。血清中出现病理性冷凝集素 , 部分高球蛋白和异常高球蛋白血症患者 , 红细胞血型鉴定可出现困难。( 16)输入异型血或做过与受血者血型不合的异体骨髓、器官移植的患者 , 在血型鉴定时可能出现混合凝集外观现象。10. 参考文献 :.( 1

11、)人民卫生2003年 7 月(第一版)高峰主编:输血与输血技术( 2)人民卫生2003年 6 月(第二版)罗春丽主编:检验基础( 3)科学 1999 年 11 月(第一版) 连明等主编:临床输血手册( 4)抗 A、抗 B 血型定型试剂(单克隆抗体)说明书授权人签字操作人员部门负责人质量负责人日期.市中心医院ABO血型鉴定(反定型法) SOP文件编号:A2输血科执行日期:2006-01-01编辑版本:第二版ABO血型鉴定 ( 反定型法 ) 标准操作规程1. 目的 规 ABO鉴定实验,确保 ABO血型鉴定结果的准确。2. 适用围 2. 适用围 。3. 职责 具有初级以上职称 (检验),在血型鉴定和

12、交叉配血工作岗位的工作人员有权执行本规程。 出现血型鉴定结果本人无法判定, 不能发出实验结果时,应当向上一级职称的检验人员或直接向本部门负责人报告并寻求技术上指导和帮助。4. 监督 交叉配血试验审核者及实验室负责人监督工作人员是否遵从此项规程。5. 原理 用已知标准 A、B、O 型红细胞与被检血清反应,被检血清与已知型别的标准红细胞出现凝集 , 则证明血清中存在着与该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反之,若被检血清与已知型别的标准红细胞不出现凝集,则证明血清中不存在与红细胞抗原相对应的抗体, 以此反证被检红细胞上抗原的型别。6. 材料( 1) 3%-5%标准 A、B、O型红细胞试剂( 2)受检者血清( 3)经过校准的台式离心机7. 程序.(1)平板法:取洁净玻片3 块,用蜡笔分别在玻片左右两上角标明Ac、Bc、Oc等字样及受检者或编号。在标记 Ac、Bc、Oc 格加 5%标准 A 型、 B 型、 O型红细胞悬液各一滴,再加受检者血清一滴于各小格。用竹签(或洁净小试管底部)分别混合小格容物,不时转动玻片促进凝集反应的发生, 10 分钟后肉眼及显微镜观察结果。(2)试管法:分离血清将待检血液以2500r/min 离心 3 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