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远教学设计陈刚.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925263 上传时间:2023-05-3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和远教学设计陈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郑和远教学设计陈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郑和远教学设计陈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郑和远教学设计陈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和远教学设计陈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和远教学设计陈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和远航教学设计灌云县鲁河中心小学 陈刚一、课题:郑和远航二、设计思路:教学本篇课文,宜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巧用题目,诱导初读感知。本篇课文题目,点明了文章的主人翁和主要事件,还暗示了这样两点:一是“远”,说明路遥远;一是“航”,说明与船有关。教学本篇课文巧妙地利用题目,诱导学生自主解题,自主提出相关问题,自主带着问题朗读感知课文,有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2、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本篇课文的结尾全面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点明了郑和远航的意义和影响。所以,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初读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后,宜以此为突破点推及全篇,引导学生细读感悟,加深理解。3、依据标

2、题,指导熟读复述。本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其中,第三、四、五自然段,既有生动的人物形象刻画,又有细致的壮观场面描写,还有精彩的故事情节叙述,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后面练习的第三题是:“默读课文,根据杨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三个标题,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这道练习提示我们,教学本篇课文,必须抓住重点,在学生朗读感知内容、感悟内涵的基础上,让他们依据三个小标题,熟读积累巩固,争取做到会复述。三、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复述郑和第一次远航的经过。2.感受郑和为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四、教学重点: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感受郑和与我国

3、古代人民为促进与亚非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激发为振兴中华而发奋努力的情怀。五、教学难点:感受、理解郑和远航的艰难和重大意义。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走近了我国明朝时的一位航海英雄,他就是(学生接口):郑和。课文主要写了他的什么事呢?(学生概述课文内容。)(二)紧扣结尾,引导细读感悟精读课文第七自然段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2、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分别写了什么?3、学生自主思考后,同桌间交流。4、指名说说自主思考、同桌交流的收获。5、引读第第七自然段,领会郑和远航的意义。(三)精读课文第13自然段1读课文13自然段,

4、体会远航之规模宏大这到底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第一段,读完后请完成填空:这是一次_的远航。并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预设答案一:填上“规模宏大”(也可以是意思相近的词)老师引导:是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宏大的远航,课文中多处描绘都表现出了这一点,请在这些句子下面划上横线,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教师引导学生细读13自然段,交流反馈。并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教师引导:这一支像巨龙一样浩浩荡荡的船队,领头的“舵手”是谁呢?他是怎样当好总指挥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将近中午,身材魁梧的郑和健步走上指挥船。他双手抱拳向岸上的人群告别,接着高举起令旗,大声喊道:“起航!” 练读,体会应该

5、读出什么语气。(威武、自信)过渡:郑和率领着浩浩荡荡的船队起航了,大家的第一感觉这是一次规模宏大的远航。这还是一次怎样的远航呢?指名学生说。(四)自学第4、5自然段,体会远航的“友好交往”、“战胜凶险”1、自读4、5自然段,先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预设答案:文明、和平、友好等等)分组讨论:郑和在航行中和各国进行了哪些友好交往?各国对这支船队的态度又是怎样?假如你是一个国家的国王或大臣,或百姓,或商人,面对郑和,或浩浩荡荡的船队,或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宝船,或名扬海外的中国丝绸、瓷器等,或中国的土特产品,会怎么说、怎么做?过渡:郑和和他的船队是不是像人们的祝福那样,真是一帆风顺了吗?他们在途中遇

6、到哪些困难,又是如何克服的?2、哪些词语表现了航行的凶险?找出来读一读。 面对危难,郑和有什么表现? 组织讨论,反馈。教师小结:是呀,航海之路充满了艰辛,郑和用友善和诚信换回了和平邦交,用刚强和武力给了那些图谋不轨者以教训,就像郑和自己说的那样(媒体出世句子):“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视诸异域,迴隔于烟雾缥缈之间。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者。”(教师简单解释并领学生齐读。)学生读自己想读的句子。(教师加以指导)(五)略读第六自然段,复述航海经过 过渡:带着我们中国的土特产品,带着明朝人民的友好和善意,郑和率领着船队,一次又一次远渡重洋。大家来看看这张郑和远航图: 教

7、师和学生一起看郑和远航图:从1405年到1433年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郑和率领的船队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34个国家和地区,跋涉7万余海里,相当于绕地球3周多,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壮举。这以后的六次航海,作者没有详细写,但我想同学们也能想象得出来。你能根据书上描绘的第一次航海经过,也按照“扬帆启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来说一说后来的某一次航海经历吗?先自己试着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六)总结全文,布置作业中国造船专家、海军少将郑明先生每次提到“郑和下西洋体现的成就”时,便眼露异彩地说:“郑和率领的混合舰队,船舶吨位之大,

8、航海人员之多,组织配备之严,舰队航程之远,续航时间之久,航海技术之先进,造船工艺之优异,历史影响之深远,实为中外航海史、造船史、海军史上之壮举!”作为炎黄子孙,我们为此而感到骄傲。600年后的今天,站在郑和的塑像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请把你的感想写下来。下节课再交流。(出示图片,伴以音乐)八、教学反思:这篇课文详细地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了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直到现在,有关国家还流传着三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这段课文,正是本文的重点和中心所在。我先请学生自己读读这段文字,想想有什么问题。学生读题后,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中比较容易的,就马上解决掉。选择一些有探索意义的问题作为本堂课要研究的重点。学生带着问题学习课文,有了明确的目的性。而且因为这些问题来源于学生自己,所以激发起了他们的探索欲望,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很好的学习氛围。并且,我还注意创造意境,巧搭舞台说的舞台,给学生提供放飞想象的空间。拓展学生的视野,给他们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并以此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