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进涵技术交底.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9229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顶进涵技术交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顶进涵技术交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顶进涵技术交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顶进涵技术交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顶进涵技术交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顶进涵技术交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顶进涵技术交底.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交底记录表编号: 技术交底项目水淮线K2+923.89 1-4m箱形桥技术交底资料交底人资料接受人交底资料宣传传达到架子队每名参加施工的作业人员,组织实施。交底对象全体施工作业人员对象人数 人交底时间 年 月 日交底地点项目部技术室交底内容:一、工程概况1.设计概况本设计为1-4.0m框架立交桥,位于水淮联络线段。既有乡村道路路面为土路面。道路中线与铁路中线交点的铁路里程为K2+923.89。2.地质资料工程场地地貌单元为淮河冲积平原区。局部临近侵蚀丘陵区或岗地,地形有所起伏,场地两侧多为田地、村庄及公铁路网。桥址处15.0m深度内为上更新统冲积粉质黏土、黏土,地层相对稳定。现将其岩性特征

2、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素填土或杂填土(Q4ml):褐黄或褐灰色,含石子、砖块、垃圾等。厚0.32.0m。粉质黏土(Q4al):褐灰、褐黄色,含有铁锈斑点,呈软硬塑状态,局部夹层软塑的粉质黏土;一般厚度为0.911.5m,属级普通土级硬土,基本承载力0=150kPa,夹层0=90100kPa。第四系上更新统:黏土(Q3al):褐黄色,硬塑,铁锰质侵染,一般层厚为2.312.0m,级硬土,基本承载力0=180kPa,该层土上部0.51.0m呈软硬塑状,0=140kPa。框架桥箱身基底设计应力为max=132kPa。箱身基底均位于黏土层,基本承载力0=180kPa,能满足设计要求。施工时须注意少扰

3、动施工便线下地基土。3.水文情况桥址处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基岩中有少量的裂隙水。地下水水位变幅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表径流的影响,勘测期间地下水位埋深一般在0.81.6m,随季节变化。二、采用规范及技术标准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5-2003)客货共线铁路桥涵施工技术指南(TZ203-2008)铁路混凝土与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03)三、交底内容(一)、钢筋布置注意事项1、钢筋布置详见设计图纸。其中箱身钢筋布置图中仅示顶板钝角加强,底板加强布置方式与顶板一样。底板加强钢筋编号为N172、钢筋净保护层为3.5cm。3、箱身立柱内N6钢筋,箱身洞口处,箱身

4、(横桥向)外缘至箱身中线1.5m范围内间距由20cm变为10cm。U槽立柱内N6钢筋和梗斜钢筋N9,箱身洞口处开始向U槽方向1.5m范围内间距由20cm变为10cm。钢筋增加数量减箱身立柱边缘加强钢筋数量表。4、钢筋接长宜采用闪光对焊并须进行纵向打磨加工,当纵向打磨加工有困难时钢筋应采用双面搭接电弧焊。5、钢筋弯钩采用标准弯钩。(二)、施工步骤1、开挖工作坑施工方案开始前,联系相关设备管理单位,探明施工影响范围内地下缆线数量及走向,确定迁改防护方案,迁改防护到位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基坑开挖前在既有水蚌线路肩做好沉降观测桩,施工期间派专人定时(每2个小时)观测,做好观测记录,如发现沉降过大应及时

5、对路基边坡进行加固处理。基坑边坡采用放坡开挖,地下水降到开挖面以下才能开挖基坑。由于地下水水位较高采用轻型井点结合潜水泵明排的方法降低地下水。在工作坑顶部及底边四周设置宽为1m的排水沟,并在滑板后端部设置集水井进行集中排水,集水井深度低于滑床板面不小于1.0m。工作坑开挖前7天在工作坑四周设置井点降水,降低地下水位至基底以下0.5m1.0m。井点布置根据基坑平面形状与大小、地质和水文情况、工程性质、降水深度等而定。根据现场情况采用环形井点。井点管距坑壁1.5m,间距1.5m,埋深6m。工作坑平面尺寸按以下原则确定:长度前端空顶长度顶进框架长顶镐长度后背梁厚度后背厚度后端工作面,宽度顶进框架全宽

6、两侧工作面宽度两侧集水井和排水沟宽度。工作坑四周挖排水沟。工作坑开挖好后,应检查承载力是否满足顶进涵的要求,若土质松软,或基底承载力小于150Kpa,应用级配砂石夯实以防不均匀下沉,底面还应结合滑板制作,做成沿顶进方向头高尾低的仰坡(船头坡),以便在顶进出现“扎头”时调整到预期位置。基坑开挖后要加强对铁路的检测,确保铁路安全。2、修筑滑板及设置润滑层1)修筑滑板滑板采用C25号钢筋砼灌筑,厚25cm。滑板修筑前在其下部地基上夯填15cm厚的碎石层。为增加抗滑力,滑板下每3米设C25抗滑钢筋混凝土锚梁一道。地锚梁宽40cm高50cm。地锚梁直接挖槽浇注,不需支撑。滑板与地锚梁钢筋一同布设,滑板钢

7、筋采用12钢筋网片,间距10cm。滑板面积分别为80、100。为防止顶进时出现“扎头”现象,滑板顶面做成前(靠路基侧)高后低的仰坡,其坡度大小为3。另外,为消除框架起动后与进入路基前的空顶阶段的方向偏差,在滑板两侧设C20钢筋砼导向墩,与底板同时灌筑。方向墩每间隔3米设置一对,横断面为3030cm,高出滑板40cm,深入滑板底以下60cm,墩与框架身间留5cm空隙,以便导向。在滑板上正对顶镐位置沿顶进方向每隔3米预埋一对P43钢轨,顶部不超出滑板面,深入滑板底以下60cm,以备另作后背墙。滑板砼要求振捣密实,表面平整度在2米长度范围内凹凸差不超过3mm。施工时采用方格网控制高程法:用直径16m

8、m钢筋头埋入基坑内,分成22m方格网,在灌筑砼时按点找平,以控制滑板面高程,待砼初凝后,顶面用厚度不大于2cm的M10水泥砂浆抹平压实,使其平整度达到设计及规范要求。再在其上涂刷12mm厚的滑石粉或喷涂2mm厚的石蜡(掺25%机油),要求表面光洁平滑。在预制框架之前,再铺一层塑料薄膜,以防止框架底板与滑板粘连,减少启动阻力。2)设置润滑隔离层润滑隔离层由润滑层和塑料薄膜组成,其做法是:待滑板顶面干燥后,浇一层石蜡油,厚约2mm。浇洒时沿滑板长度方向每米挂一道铁丝,作为石蜡厚度的浇洒标准,每浇完一格,用刨光的直木板马上刮平,铁丝拆除后的槽痕用喷灯烤熔整平。石蜡油凝固后,撒一层0.5mm厚的滑石粉

9、,施工框架涵底板前铺一层塑料薄膜,薄膜接缝处压茬20cm并使茬口朝路基方向。3、修筑后背1)顶力计算按桥规第2386条(2132)式:P=KN1f1+(N1+N2)f2+2Ef3+RA式中:P最大顶力(t)K系数,取K1.2N1涵顶上荷载(t)。因涵顶至轨底高度在1米左右,可按涵顶无覆土考虑,仅计线路加固荷重,P11t/m2,框架受载面积为框架全宽B5.0m(按两股道计),所以N15.0B5.0B(t)。f1涵顶部表面与顶部荷重之间的摩阻系数,取f10.3。N2框架自重(t)。N2QL10(t),式中Q为单位长度涵身自重(tm),L为顶进涵长(m),10(t)为机具、人群、刃角以及未能及时运走

10、的土重等施工荷重。f2框架底板与基底土摩阻系数,取f20.8。E框架两侧土压力(t)。箱顶土压e1=H1,箱底土压e2H2 ,式中 0.3,1.9t/m3,H1为轨底至箱顶高度,取H11,H2为轨底至箱底高度,H2H1框架全高1H。E(e1+e2)HL2=0.285(2+H)HL(t)f3侧面摩阻系数,取f30.8。R钢刃角正面阻力(t/m2),取R55t/m2。A钢刃角正面面积(m2)。本涵只设侧刃角,不设顶、底刃角考虑,A20.02H=0.04H(m2)将以上各项代入桥规第2386条(2132)式,整理后得:PL0.96Q+0.5472(2+H)H+6.6B+2.64H+9.6(t)按以上

11、式计算涵的最大顶力为:525T。2)后背施工后背组成为后背梁、后背桩(每米5根槽钢桩)和后背填土三部分,后背梁为C25钢筋砼,在挖好工作坑后与滑板一起施工。为使千斤顶顶力通过后背梁均匀传至后背桩上,在后背梁与后背桩之间浇注C20豆石砼,厚15cm。为防止背桩与砼粘结,在豆石砼与背桩之间垫两层油毛毡,以便顶进就位后拔桩。后背桩为槽钢桩,采用挖孔埋入后浇注砼固定。后背填土根据后背尺寸设计,尽量利用工作坑后侧边坡的原状土,不足部分借土填筑。后背桩是顶进的主要受力结构,虽系施工临时建筑物,但其作用很重要,必须安全可靠,故施工质量必须要保证。4、预制框架1)预制施工程序在工作坑底板润滑隔离层上预制钢筋砼

12、框架,首先要做好测量定位工作,使箱身中心线、工作坑底板中心线和顶涵中心线三者均在同一条直线上。框架预制的施工程序是:绑扎涵身钢筋安装底板模板浇筑底板砼养护绑扎侧墙安装侧墙内模顶板钢筋安装外模浇筑侧墙及顶板砼养护拆模安装钢刃角作箱身防水层及润滑设施。2)模板安装框架外模采用组合钢模板,内模采用大面积木模钉镀锌铁皮。外侧模板用方木和钢管支撑,内模用碗扣式满堂脚手架支撑。为了减少顶进时的阻力,模板安装应直顺平整,不得出现鼓肚、错茬现象。在框架身两侧墙前端(靠路基端)2米范围内的外模,向外放宽1厘米,使前端保持正误差,尾部为负误差,形成倒楔形。不能出现箱身前窄后宽的楔形现象。3)钢筋钢筋的绑扎应该严格

13、按照规范要求进行操作。焊接框架底板钢筋时,在施焊地点铺设一块为0.5的石棉板,随焊接位置移动,以免烧坏塑料薄膜隔离层。4)砼灌筑砼采用机械搅拌,人工分层入模,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灌筑前要详细检查钢刃角、中平台等各部位的预埋件数量及安装位置是否正确无误。框架身砼分三个阶段施工,先灌筑箱身底板(包括下梗肋),当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再绑扎上部钢筋,最后再灌筑上部剩余边墙及顶板(包括上硬肋)。两侧边墙施工接缝处预埋连接短钢筋,同时两边墙施工缝相互错开,使之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利于框架承受剪力。钢筋保护层的厚度为3.5cm。混凝土的养生采用洒水方式,养生714天。同条件养护试件的留置方式和取样数

14、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选定;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大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 同条件养护试件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5)船头坡为防止顶进时出现“扎头”现象,预制框架时其底板前端50cm范围内作船头坡,船头坡在底板砼灌筑前用土坯制成。50cm箱身船头坡示意图5、线路加固箱涵预制好后既有线防护采用D16+D24+D16便梁防护,便梁支墩采用主跨为直径1.

15、5mC30钢筋混凝土挖孔桩,副架孔6*2*1.5mC20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便梁架空现浇,既有线架拆D16+D24+D16便梁时均需封闭线路施工,框架顶进施工时既有线路均需慢行。线路加固采用槽型钢便梁加固。其作业方法及步骤为:第一步:按设计方案,在路肩上放样定出支承墩的位置,用人工挖孔到设计标高后灌筑砼支承墩。挖孔桩施工详见人工挖孔桩技术交底。第二步:纵梁就位。先将一片纵梁按设计位置就位,另两片纵梁垫高出枕木面20cm,以便换枕木。待纵梁垫稳撑牢后,安装联结板S4及牛腿。第三步:抽换枕木。安装横梁位置与枕木位置一致,所以事先应将枕木间距适当调整。抽换横梁时,按每间隔6根枕木抽换1根,由纵梁两端向中心排列抽换。为防止轨道短路,每次抽出1根枕木,在两股钢轨中的1股下面垫上大块绝缘橡胶板,再塞入1根横梁。塞入横梁时要对准主梁联结板并定位,同时上好扣件,垫好橡胶轨垫。第四步:将垫高的两片纵梁降落就位,并联结横梁。第五步:逐段扒出道碴,安装斜杆和所有的联结系统。组装过程中,联结板S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