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文学之与教学.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917708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文学之与教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反思文学之与教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反思文学之与教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反思文学之与教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思文学之与教学.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本培训教材读后感文学之于教学语文组:王本梅 2009.2.27“文学的力量的来源,可以分作两部分,第一从文学本质而来的,由于具象,由于情绪;第二是从文学作者方面而来的,便是由于作者的敏感。”文学如此教学何尝不是呢?夏丏尊先生关于文学的力量的来源的论述我想同样可以应用到教学中。模仿一下的话就是:教学的力量的来源,可以分作两部分,第一从教育本质而来的,由于具象,由于情绪;第二是从教师方面而来的,便是由于教师的敏感。读大学时老师说,高明的教师教学时能做到深入浅出,无能的教师教学时则是浅入深出,虽然通俗却和夏丏尊先生的观点是一致的。一名好的教师,教学时应该把抽象的知识用具象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才易于学

2、生接受和理解,而不该绕着核心知识若即若离让学生糊里糊涂。易中天、于丹为甚麽在物欲横流、诱惑漫天的今日能成为知识界的明星甚至是很多人的偶像,我想是他们把三国演义、论语这种中文系学生都很少问津的经典讲得具象,且不论其讲的是否完全好,可他们让中华传统文化在八零后、九零后心中发了芽,甚至开了花,这就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贡献,可见深入浅出、化经典为具象的讲课方式是多麽的了不起,高中教师真应该好好学习。人在睡觉时一切归于平淡、人在万念俱灰时一切归于平淡、人在走向生命的尽头时一切归于平淡,平淡总是和无精打采的事紧紧相连,所以当教师教学平淡时怎能怪学生无精打采。文学的感人在于情绪,教学的感人更在于情绪。例如

3、讲将进酒,如果教师以平淡的语言去讲,就失去了千古李白的飘逸恣肆,如果教师以李白的身份去读,哪怕有点醉意,便传达给学生一种信息,我爱李白、我是李白,情不自禁中学生便会来到李白的餐桌前,对饮李白。情绪便成了知识,预期的教学效果自然达成。灵感总是产生于瞬间,作文如此,教学也一样。从教师角度讲,善于发现教育中的生成性知识和教育契机都是教育的力量。夏丏尊先生还说:文学的力量是感染的力量,不是教训。教训的力量是带有强迫性的,文学的力量是没有强迫型的,是自由的。教学也是如此。良师对于弟子,益友对于知己,当施行教训的时候,常极力避用教训的方式,而用感化的方法,结果往往得到更大的功效。打动人的语言总是很精练,格言只有一句话、只有几个字,却可以成为人们的座右铭,可以激励人甚至影响人的一辈子,文学的力量一文虽然短却让我对教育有了新的更深层次的思考:教育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没有教科书、没有老师,需要用爱、用智慧潜心钻研的学问,在教育的路上走下去,是在不断的走向人、走向智慧、走想心灵的净地。感谢选择这篇文章给我们读的人,是这篇文章引起了我对读书、学习的欲望,引起了我对教育的热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