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914350 上传时间:2022-09-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方法读后感阅读了有效教学这本书,从这本书中我获益非浅,不仅知道了有效教学的含义,也同时意识到有效教学对于教师来讲在新课程教学当中它有着很多的实际的意义。“有效教学”首先体现在有效备课上,“有效教学”使我认识到这样做是不行的,必须 做到有效备课才能让学生学得快学的好。怎样才能算是有效备课呢?第一.备而能用。备课应该备而能用,减少无效备课,“备课”“上课”不能两张皮。第二.有利于教。有利于教师落实地教、巧妙地学、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使教师水平迅速提高。第三.有利于学。让学生学得快、学得扎实,所有的知识过手、培养能力到位,力争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向课堂要效益。 其次有效

2、教学还体现在有效指导上,书中引用维果茨基一句话“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下逐步发展的过程,教学的本质特征不是行为注意者所认为的刺激反应,而是激发学习者尚未成熟的心理机能。课堂教学的中心应该在于学生而不在于教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这句指出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的作用,也明确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要地位,还有指出了课堂必须是在教师有效指导之下的。在已往的教学中存在着几点问题和解决方法: 1 指导时机把握不当。以往教学中往往在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就对学生进行指导,新课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中注重是学生活动的过程及发展,并非仅仅是技能的掌握。所以在学生最需要指导的时候,不失时机地给予

3、指导,可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不要介入过早,以致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宜介入过晚以致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还要适度,即突出主体,不包办代替,指导不是完全的告诉和给予。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也要防止不够充分的指导,以免学生感到手足无措。2 指导不够清晰明白。在指导中,有些教师话语重复,唠叨不停,这样不仅难以清楚地表达表达意思,有时还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实际过程中指导要适当。即指导的内容做到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他指导。教学指导的有效性,往往表现在教师给与学生的指导与学生

4、期望得到的指导的一致性上。因此教师在指导时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供支持性材料,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与指导。 3 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指导方法。学生个体发展是有差异的,而教师往往重集体指导;不能根据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水平和认知特点调整知道方法,只是一味强调整齐划一的学习进程。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得到与自己实际状况相适应的指导,分化会越来越严重。因此教师要根据活动主题的特点和该年段学生的特点,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指导。所谓“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就是说在教学中,从学习目标的确定到内容的选择,从教法手段的安排到教学语言的运用,都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到有的放矢。

5、4 指导中的不平等现象。有些教师指导中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居高临下,一说话就板起面孔,甚至用训斥的方式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强加于学生,这样学生不仅不会真心接受,而且还可能产生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少数教师当学生学习出现问题后,不是热情、耐心地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是刺激甚至惩罚学生,这样不仅容易导致学生产生自卑、恐惧的消极心理,而且还将严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做到适应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心理需要。“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所以,教师在教学指导中要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传递给学生激励的信息。营造平等、宽容的学习气氛。绝不能由于学生在接受了指导后效果不明显或出现反复就失去耐心。必

6、须明确,学生接受指导的能力也是随着学习进程逐步增强的,教师的职责就是通过指导促进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阅读这本书需要我们静下心来用心品读,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这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放弃浮躁情绪,不要只顾摆一些花架子,要真正潜下心来,认真研究我们的教育对象,他们到底需要什么?怎样做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情感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的内心发生了改变,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们才可能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否则的话,这种教育方式带来的后果将是很可怕一本好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优质教育的门,为我的教育工作注入了新的理论能量。总而言之,我认为有效教学方法这本书,它确实给我带来了一些观念和方法上的启示,让我们不仅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更要成为一名有效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