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_《可爱的草塘》教学案例.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913462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_《可爱的草塘》教学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_《可爱的草塘》教学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小学语文_《可爱的草塘》教学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_《可爱的草塘》教学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_《可爱的草塘》教学案例.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动探究 多维互动可爱的草塘教学案例可爱的草塘这篇课文犹如一幅格调清新、淡雅的水彩画。作者笔端饱蘸深情,为我们描绘出北大荒中一处草塘的旖旎风光。结构完整,层次清晰,寓情于景,写景抒情,生动感人。这也正是本文的突出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进行对话的过程”。因此,对本文的教学,我的设计是以读为主,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去想象、去感悟、去练习表达,使学生走近作者,走进课文,进入梦幻般的境界里;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悟,有所感;在阅读中展开想象;在阅读中发展语言。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的引领者,要立足教材,营造氛围,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讨论探究,引发“三情”(教师情、学生情、作

2、者情)共振。片断精读品析课文第五自然段,感受草塘的大、绿、动。1、 播放课件,配乐朗读。2、 展开想象,说说当你第一次走进草塘,你看到了什么?( 1 ) 抓住学生的想象与课文内容相结合感受草塘的大、美、绿。( 2 ) 体会文中比喻的手法。3、 这么美的草塘,你认为怎样读才能把它的美给展示出来?各小组讨论交流,选择一种你们最喜欢方式来朗读,最后每个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到班上展示。4、全班展示,评议,指导朗读。5、全班配乐齐读。 在这一片断的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的变换,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不再是“教”,而是“导”;学生不再是一味地“听”,而是自主地“学”,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

3、解了语言文字;通过展开丰富的想像,感受到了草塘的美景;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抒发了自己的情感。总的来说,这段的教学有三个特点:一、紧扣文本让学生品读这一段是写草塘的景象,抓住“大”、“绿”、“动”三个特点写的。这是需要学生自己感悟的,任何分析和讲解都会显得空洞。所以,我安排了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反复地读,读完以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同学、全班交流。在交流中,学生互相启发,提高了认识。这一“读”一“说”,使学生的情、作者的情、教师的情不断地产生碰撞,产生灵感,从而很好地理解了课文,也学会了合作。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阅读实践。”活跃学的形式,改变学的方法,调

4、整学的结构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意义之一,教师采用了表演、评价等形式,将每个学生带入课文所表述的情境中,学生大面积,全方位地动起来。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采用分层读、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最后,我把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展开互评。学生能够准确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根据其他同学的朗读开展评说,运用语言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受到熏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批判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二、设置情境让学生感受从情景设置来看,为了让学生感知作者置身于像大海一样的绿色草塘,我首先出示根据课文播放作者置身于草塘之中的课件。首先从视觉上感受草塘的美丽,由于仅限于视觉不

5、能很好地感知,所以我开始提问,让学生想象草塘景色的“大”和“美”具体表现在哪里,再加上录音机的朗读,这样很好地创设了学习的情景,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其次,利用录音机使无声的文字与有声的语言完美结合,使学生学习书面文字与有声语言相配合,加强了教学的直观性、完整性,提高了学生书面与口头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这样,眼看北大荒辽阔、迷人的秀丽风光,耳听悠扬的乐曲。学生全神贯注,全身心地置身此景,萌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感情。这一做法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建构。三、营造氛围让学生想像由于课文中的草塘地处北大荒,远离我们南方学生的生活,尽管我在教学时制作了课件,学生也只能初步体会它的美景,这就给学生

6、展开丰富的想像创造了空间。我及时抓住这个契机,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闭目欣赏,用心去感受。伴随着和谐优美的曲子,学生很快进入了愉悦其耳目、激动其心灵、开发其智力的境界。这时,我又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说说听了录音后仿佛看到了什么,可谓“一石击起千层浪”,学生情趣高涨,各抒己见。有的说,看到了芦苇;有的说,看到了蓝天;有的说,看到了白云;有的说,看到了清凌凌的河水在这一“想”一“说”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调动学生主动发现问

7、题的热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的状况,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是本节教学的主旨。只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构建一个民主、和谐的开放课堂,才能不断地增长他们的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识和习惯,并激发他们的情感。反思可爱的草塘是一篇带有抒情性的记叙文,文章语言生动,极富表现力,画面感很强。本课的教学我采用朗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朗读中整体感悟文本内容,享受到美的情感熏陶。开始,我用课件配乐朗读导入新课教学,将学生很快引入颇具诗情画意的学习氛围中。然后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展开。在教学中贯彻“课程标准”,让学生自己研究,合作学习,课文中有几个极具美感的画面,但我并没有将一幅美丽的长卷机械分割,逐个赏析。而是鼓励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画面,结合文本,自主进行欣赏。这不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而且切实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我将画面欣赏和语言品味有机结合:看一看,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使得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刻的理解,对语言有更深切的体会。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得以运用;知识能力、过程方法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得以实现;阅读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新课改理念得以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