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道多助 说课稿.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913012 上传时间:2023-08-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得道多助 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得道多助 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得道多助 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得道多助 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得道多助 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得道多助 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说课稿胡耀荣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第六册第十八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孟子两章。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 (一) 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公输、孟子两章、鱼我所欲也、庄子故事两则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短论,记叙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

2、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文章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这一角度出发,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阐述了“人和”对战争胜利的决定性作用。由此,再加引申,提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诊断,阐明了施得“仁政”的必要性。由战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了是否“人和”决定战争的胜败;能否施行“仁政”,决定君主能否得到天下的重要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

3、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 (2)积累重要文言词语,并把握其词义。如:郭、夫、委、去、域、兵革、亲戚等。 (3)结合注释,借助工具书能自己释义、翻译这篇文言文。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展开自主、合作学习(2)强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创设问题情景。 (3)以读悟文,以读悟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和谐”意识。 (三)、教学重点: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四)、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层层说理,运用排比,双重否定句进行说理的技巧 (五)教学方法: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二 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4、。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以读为核心,讨论点拨,师生互动。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二)、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三、 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 四、说教学设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并尝试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 五、说教学过

5、程 第一步:引用歌曲导入 (一)、情景导入 播放歌曲得民心者得天下,在中国历史上,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君主同学们能列举处几位呢?孟子一生满腹经纶,不在其位而谋“仁政”,展现出他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篇文章,让大家了解一种能够克敌制胜的方法。 (二) 定向(多媒体展示) 、能朗读出孟子雄辩性文章的恢宏气势。、积累常见实词“环”、“是”、“池”、“去”、“域”、“固”、“威”、“兵革”、“亲戚”、“畔”。、积累常见虚词“之”、“夫”、“以”、“而”。、疏通文意,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 读知文络 、听读课文,注意感受文章的节奏和气势。并在听读后试读

6、。、朗读课文,勾出标题“得道多助”与文中的哪些词意思相近或相同。、再读课文,文中讲战争的三要素中,哪个要素是最重要的?作者是怎么来证明的?(提示:根据关键词准确定位句子后,用原文的句子回答)、你认为课文哪句话是总结性的句子(四)研晓文意 1、用“”圈住常见实词“环”、“是”、“池”、“去”、“域”、“固”、“威”、“兵革”、“亲戚”、“畔”。、用“”圈住常用虚词“之”、“夫”、“以”、“而”。、小组合作,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文章的意思,并比较“之”、“以”两个虚词在不同语境中的意义。(提示:各小组展示时务必要注意实词的意思,可以把虚词对比起来理解。)、默读课文,填空。本文的标题是“得道多助,失道

7、寡助”,其中“道”指的是_,“得道”就指的是_。作者首先提出了中心论点:_。用战争中的三个要素_、_、_来对比,证明了_是战争最重要的因素。而要具备这个因素,则要通过_(可用原文的词来回答)来实现。同理,治理国家也同战争一样,如果能够_,就“多助之至”,继而取得成功,如果不能,就“寡助之至”,最终归于失败。(五)练固重点 1、阅读下面文言文字,回答问题。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_ ,_ 。_ ,_.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在上文的横线上填入课文原文。 (2)这段文字的中心是 _ 。 (3)对“域“固”“威”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疆域 固定 震慑 B区域 固守 威吓 C限制 巩固 震慑 D限制 巩固 威逼2、解释下列词语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C、以天下之所顺D、故君子有不战E、域民不以封疆之界F、以天下之所顺、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A、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B、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六)思考:、孟子的文章气势恢宏,充满雄辩色彩,你觉得他怎么就能做到这一点呢?、在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今天,孟子的“人和”思想是否有存在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