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911128 上传时间:2023-12-0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7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区重点地段修规说明书.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呼图壁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呼图壁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说明书7新疆大学一、规划背景1二、区域环境11、呼图壁区位12、地块定位13、规划区1三、规划区现状11.现状综合条件12、地形、地貌23、气候24、建筑2四、上位规划剖析2五、用地发展条件分析意义2六、概念与构思21、场地分析22、概念导入33、主题开拓34、设计原则35、 总体构思4七、规划与设计41、结构分析42、交通组织方案及分析43、绿地环境分析54、开敞空间分析56、地块主要设计指标6八、建筑设计分析61、商业类建筑62、居住类建筑63、建筑间距控制74、建筑色彩控制75、微观景观要素76、绿化配置7九、社会服务设施规划9十、竖

2、向规划10十一、市政工程设计101、给水工程设计102、排水工程设计103、电力工程设计114、通信工程设计115、燃气工程设计126、管线综合规划12十二、综合防灾规划121、防震规划122、地灾规划133、消防规划134. 人防规划135、综合减灾系统规划13一、规划背景1、老城区的副中心。2、自然、居住、产业的有机结合。3、生态化的产业园区,体现滨水特色。4、城市开发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二、区域环境1、呼图壁区位呼图壁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76公里,素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是古丝绸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县内

3、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24个民族,总人口22万,其中县属人口14万,城镇人口6万。作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卫星城市”,呼图壁县有着独具特色的“四大优势”: 区位优势。县城东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68公里,处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城市经济圈中,312国道、201省道、乌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东西横贯全境,是通往北疆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2. 地块所在区位本次规划地块位老城区东部,规划面积共237.1公顷。3、规划区规划区由道路主要分为两部分,北部主要以居住为主,南部重点点布置商业和交易中心。三、规划区现状1.现状综合条件核规划区位于呼图壁城区东部,离老城区较近,未来是商业、文教医疗中心,有着良好商业价值

4、及居住条件。水规划区东部有水流经过。建筑规划区内以一层住宅为主,无重点需保护建筑。还有大面积、林地和荒地。大地规划区内地势相对平坦,十分有利于规划建设。2、地形、地貌呼图壁县地势南高北低,自东南向西北倾斜。地貌分山区、平原、沙漠三大部分。南部天山山区,层峦叠嶂,沟壑纵横,树木丛生,水草丰茂,是天然的牧场。中部为冲积平原,由冲积扇、溢出带和冲积平原地貌形态组成,是呼图壁县主要农作物种植区。北部沙漠属古尔班通古特大沙漠的一部分,沙漠地表多为垄状和蜂窝状的固定半固定沙丘,沙丘高度一般为515米,丘间地势平坦,植被稀疏,多为梭梭、柽柳(红柳)等小灌木及旱生和超旱生草本植物。本次规划区土地较平整。3、气

5、候呼图壁县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带,处于中纬度西风带控制之下,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境内海拔高度相差较大,南北地区的气候有明显差异。县境内的低山、平原和沙漠地区属中温带,南部中山和高山地区属寒温带。中温带即海拔1 500米以下的低山、平原和沙漠地区。中温带有明显的四季之分。由于南北高差和下垫面的不同,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差异。温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年均气温为2.971,年最高温度为360434建筑 规划区内除有少量村民住宅外,无其他建筑,大部分为荒地。5、城区特点呼图壁道路呈现三横四纵的道路格局,中心区商业区规模较大设施完整。住宅以多层为主。四、上位规划剖析1、功能定位:根据呼图壁总体规划规划区以居住、

6、商业设施为主,并配套建设医院、小学、公厕、垃圾站等,是以居住为主城市的副中心。2、规划用地条件分析:由于资料收集不全(略)五、用地发展条件分析意义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1、政策优势 开发区作为市级开发区,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有利于招商引资,可以促进本区的开发建设。本次规划设计的属于启动区范畴,作为园区第一批要启动的项目,在政策上享有更多的优势。2、区位优势 本区位于老城区东部,离中心较近。周边地势平坦,区位的东部有水流经过。引水进入可创造自然的新区环境。3、交通优势 规划区紧邻主干道,交通十分便利4、上级规划定位 集商业、居住、文教卫生服务为一体的园区配套服务区。1、

7、远离城市主城区 与中心城区还有一定的通勤距离,尽管随着城市道路面貌的改善,但时空距离还是客观存在。2、投入 新区除少数一层住宅大部分是荒地。市政设施投入较大。六、概念与构思1、场地分析(1)与水渠的关系规划区位于水渠西部,而濒临水渠又是规划区区位条件最好的体现,因此规划中需要重点考虑如何让地块与水景观通廊以及景观共享。(2)与城市空间发展的关系新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休闲娱乐中心,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园区近期的建设重点是城园区主次干道和配套服务施舍,因此本规划区便成了园区建设的重中之重,他的打造如何会直接影响园区未来发展的速度,因此必须要迅速解决此问题,疏通城市血脉,为城市空间未来的发展打好铺垫。(

8、3)与城市道路系统的关系其路网结构基本棋盘式方格网布局,这种路网结构对于城市整体形态是有直接的影响作用的。(4)与周边用地的关系从用地性质上看,规划片区的地块基本是以商业和居住为主,规划区南部布置花卉特色产业,带动规划区发展。2、概念导入(1)富有一定活力的中心商住区富有活力的商住区并不是简单的商业和居住的结合。因为,中心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可以提供多样性活动的地方,以及信息交流、社会接触的场所,城市的各种功能在中心区扮演各自的角色,构成富有活力的城市中心区。(2)开放的城市综合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是很重要的,因此一种开放式的开发模式对于中心区内的用地来说是必须的。(3)良好滨水景观高档住区地块近

9、邻水边,区位条件良好,因此,要在本片区内打造高档次的城市居住区。以人为本时设计的重要要主题之一,真正将人的行为模式、生活需求等融入到规划区的设计中。(4)以水为主要脉络联系整个规划区。以水作为城区主要的景观轴打造水都新城。营造宜居的城市环境。(5)引入特色产业在规划南部布置花卉特色产业和花卉培养基地。以产业带动周边区域发展。3、主题开拓 “生态、人居、新社区”(1)可持续的网络生态环境:良好的自然山水条件为创造具有某地域特色的城市环境提供了良好的设计平台,设计中强调建筑与自然水系、建筑与绿色环境的交融和协调,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2)高品质的绿色人居环境:居住是城市中心区的传统职能,创造高品质

10、的人居环境是新世纪城市设计的重主题之一,真正将人的行为模式、生活需求等融入到城市中心区的设计中。(3)滚动式整体开发的土地利用方式:保证园区核心区的总体用地价值,采用滚动整体开发模式。4、设计原则(1)构思的前瞻性:针对新世纪城市社区的需求,以及政府和村民、园区工作人员对于未来城市美好生活的要求和向往,因此要提高规划的使用寿命,增强其前瞻性。 (2)空间的整体性:针对园区中心的建设,设计应与未来的城市形态相协调,在空间和形态上形成整体性。(3)操作的可行性:针对工业园区中心区的特点,规划要具有一定的弹性,以适应不同阶段、不同投资者的需要,达到实施操作阶段的可行性5、 总体构思借水和谐共融 、绿

11、城新都水肺水是规划内最主要的自然资源。水是城市的灵魂,人依水而生,城得水而灵,它有生态环境、空间景观和文化心理等综合价值,对体现城市魅力、增强城市识别性、提升综合环境品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规划区所在区域紧邻水库,可以直接利用水景作为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人是本次设计中的重要元素。以人为本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人的要素本次规划中是重中之重,因此空间形态以解决错综复杂的社会、经济问题便是本次规划的重要目的,最终目的是要达到人与人时间的和谐和共融。七、规划与设计1、结构分析规划地块:一轴、两片、多中心一轴:滨河景观轴两片:乌伊路将规划区分为南北两片区,南部居住为主,北部以商业金融为主。多中心:每个区分为

12、若干个组团。每个组团设置组团中心。蓝领公寓片区:位于滨河带和小区公园东部,并在公寓片区内设置大面积的绿化中庭;高端住宅片区:为高级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提供高品位的人居环境,位于别墅区附近,并在片区内设置大面积的绿化中庭;临湖酒店片区:位于地块最右端,与人工湖相邻,为游客和未来来此工作的外地高薪阶层提供宜人的住宿环境;综合办公片区:位于地块南部,在综合办公楼旁设置面积一定的城市中心广场,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场所;社区学校片区:位于地块下端,为该社区的居民子女求学提供的高级学校和优良的硬件设施。2、交通组织方案及分析地块规划的路网格局基本是以十字网为主,由于外围道路网已由总体规划确定并计划实施,社区道

13、路网应尊重原有格局,并在原有的基础上新增道路方便出行。生活服务区范围内设置一条滨湖景观道路,重点打造滨水景观带,在主要的交通流线上注重相应的视线设计,未来将其打造成为规划区乃至整个某较具特色的城市景观社区。按照城市规划管理条例,每个地块配置相应的停车设施,同时考虑到未来交通量展空间。的增加,应当预留一定的发内部机动车主要采用地上和地下两种停车形式;地下停车主要设置在高层建筑的底部,地上停车主要沿内部机动车道布置。关于自行车停靠问题,在商业区主要在街道旁布置一定的集中路边停车架来解决其停靠问题,而居住区内部结合宅间绿地布置。对于规划地块一用一条环线道路来解决此地块的主要交通问题,环形道路多以车行

14、为主,局部兼顾步行功能。本着商业区可达性强的原则,在地块的四周人流汇集处设置商业区各个入口,并设置便捷的通道,形成具有活力的社区步行空间网络。商业街区内主要以步行为主,沿建筑周边预留消防通道和运货通道。设计时力求使道路设计与景点融为一体。建筑布局沿道路布置,道路采用尽端式道路,尽端布置12m*12m的回车场。停车位按照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中相关指标配置。医院和综合办公楼采用地下停车,其余地块采用地面停车。3、绿地环境分析本次规划绿地分为广场绿化和道路绿化两种,其组织形式是以社区公共活动中心为绿心,通过放射状的绿带联系点状的宅间绿地和外围环状的道路绿化圈,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网络状绿地系统布局形式

15、。广场绿地:与建筑结合一提供户外公共活动空间为主,控制遮荫率、绿化覆盖率。优化社区景观提供宜人环境,植物种植强调本土性,由于存在大量人流疏散和公共活动组织,故应强调铺地面积与总面积比不小于70%,为保证相应的绿化覆盖率,故强调遮荫率不应小于50%。道路绿化:在滨湖景观道路两侧分别布置有景观绿化带和防护绿地,形成环绕于湖岸线的景观通廊以及平行于湖岸线社区主要景观道路,同时在规划地块内部道路的组织上亦强调道路的步行化和景观性。宅间绿地:位于住宅建筑、商业建筑之间,以及酒店周边,一般面积较小,丰富绿化层次。4、开敞空间分析规划地块一:规划地块北部居住片区本地块开敞空间主要以广场、社区内部道路和绿地中庭组成,主要呈现出线、面相结合的网络式布局模式,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线视线通廊:连接中庭与周边道路绿化,营造绿地的开敞性,沟通景观,方便市民出行及各种公共广场的可达性。面地块中的蓝领公寓绿化中庭和高端住宅区绿化中庭、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