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课堂教学大比武》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9067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与课堂教学大比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我与课堂教学大比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我与课堂教学大比武》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与课堂教学大比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与课堂教学大比武》反思.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天上午我们高一年级语文组全体语文教师在我的班级高一(7)班听了我的一节公开课。从课后老师们的评价看,我的这节课是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我的这节课是兰亭集序的第二课时。第一课时所解决的问题是,明确了第二单元的学习目标,了解了王羲之这位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教大家读了三遍文章,又帮助大家梳理了生字词、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可以说第一课时大家学习很充实。这样的课很实在但也没有什么新意,当然也是最保险的课,一般来说不会有什么闪失。那么,第二课时我仍然这么上吗?我也知道第二课时主要是分析文章的主题,我带着大家分析一下文章就可以轻松完成任务。但我总觉得这样上太乏味,缺少创新。第二课

2、时应该体现一下新课改的精神。怎么上呢?我在思考之时突然大脑的屏幕上仿佛有一个闪电闪过对联。对呀,这篇文章能不能用对联带动起来呢?我还记得我在上一届教学生学习这篇文章时,曾撰写一副对联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学生对这副对联也很感兴趣,都纷纷抄在书上。如果我也用这副对联带动文章的讲解可以吗?我在心里默默地设计起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来。很快我的第二课时就设计出来了。现在想一想,我的这节课确实有可圈可点之处。在课堂上,我首先给从兰亭的历史着手,导语:“浙江绍兴兰渚山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当年越王勾践曾经在这里种过兰花。尽管兰花美丽清香袭人,但过了季节,就很难寻觅。不过有了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兰渚之亭则流芳万古,大大

3、超过了兰草的清香,。现在就让我们共同学习兰亭集序。”上次月考文言文阅读是王羲之传让他们回顾总结王羲之的爱好性情及擅长。最后总结是:书圣,有才华,任性率为,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接下来安排学生朗诵。读完之后再检查他们字词掌握的情况。接着进入这节课的主要内容赏析作者的感情变化。(明确:由乐而生痛,言痛而生感,终了而言悲,全文感情起伏,情真意切。)接着一步步赏析乐的具体内容,痛的原因,及悲什么小结:我认为王羲之的人生观不消极,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曹操在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

4、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王羲之的文章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作者在尽述古人、今人、后人慨叹人生无常的同时,批判了庄周“一生死”、“齐彭殇”的虚无主义思想,这在玄谈之风盛行的东晋时代是非常有积极意义的。 王羲之对生命的理解还是很执著的,不是像老庄那样无视生死,麻木不仁。问题是: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不可长久?是不是所有美好的事物都终会令人厌倦呢?王羲之面对优美的山水,心里生发的是对生命的痛感,这就有了壮美。深切的痛感带来壮美。和曹操的感情流露有什么不同呢?我认为曹操只是在表达自己的而已,而王羲之在第三段里的思考已经超出了自己了

5、,那个时候作者已经不是作者本人,而是一个思考者,超越了痛与悲。最后让他们用对联来概括这篇美文,例如:览昔人之佳作,临文嗟悼;感斯文之所述,世殊事异。李光明妙趣横生山和水;触景生情乐与悲。程莉莉品山林趣味;叹人生喜悲。程莉莉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惠风和畅,俯察品类之盛。魏本雪喝美酒,作美诗,留于后人;谈抱负,叹人生,传为佳话。姜军把酒畅情怀,观世间之美景;幽室谈抱负,悟人生之悲欢。何远齐群贤毕至,流觞吟咏兰亭华章;少长咸集,临文嗟悼人生哲理。汪立东兰亭集会赏美景;幽室畅谈悟哲理。李运兰亭之下成华章,流传百世;曲水之上叹忧怀,咏唱千秋。张金倩群贤毕至成佳作;少长咸集悟人生。张金倩群贤毕至修禊事;少长咸集叙幽情。曾凡涛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欣于所遇,暂得于己,畅人生乐事,乐也;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悟死生哲理,悲乎?吴伟观兰亭风貌,畅叙幽情;品人生百态,感慨万千。顾春群贤毕至吟诗赋;少长咸集赏文章。程守军我觉得对大多数的语文老师来说,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技巧性很强的工作了。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被考试之绳牢牢地束缚着,而且我们甘于这样的束缚。而在一些评判或演示课上,我们又津津乐道于一些课堂的设计。其实,语文就是语文,脱离了考试的束缚和技巧的评判,而着眼于语文的真正内涵的才是语文。不足之处是学生心理素质不够好,看到那么多老师来听讲,没有放开,回答问题效果不太明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