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教学案.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8903117 上传时间:2022-11-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荷塘月色教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荷塘月色教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荷塘月色教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荷塘月色教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荷塘月色教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荷塘月色教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荷塘月色教学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荷塘月色教学案东明一中 岳中博教学目标 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学习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体会散文的语言美,注意课文中词语鲜明的感情色彩和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文章中流露出的淡淡的喜悦和淡淡的哀愁。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师:荷花深为中国人所喜爱,无数的骚人墨客为之陶醉,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篇佳作。可以说荷花已成为中国文学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其意蕴可谓深远,其意境可谓独特而优美。 师:现在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一大片的荷塘,你们会用怎样的语言去描绘它呢?请同学齐读这段文字。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

2、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师:这段描写荷塘、荷花的文字如诗如画,传神精妙,出自著名作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同学们,关于朱自清你们知道一些什么呢? 生:略(根据预习情况各抒己见) 作者简介(朱自清: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主要作品诗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政游杂记。著名的作家、学者、“民主战士”) 师:在初中我们曾学习了朱自清先生的叙事散文背影,通过描写父亲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了父子之间浓浓的深情。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品味他写景抒情散文的妙处,探讨一下在荷塘月色中作者

3、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 二、初读感知课文 (1)在重要词语下面做上标记。(词语放在第二课时默写) (2)在写荷塘与月色的段落边做上标记。 一、再读课文,文章集中笔力写荷塘月色的是哪几个小节? 生:4、5、6小节(有的学生可能认为是4、5小节) 师:同学们对4、5小节意见一致,第6小节是否写荷塘和月色呢?先留下悬念,接下来我们看看4、5两小节作者是怎样对荷塘和月色设色着墨的。 (一)、研讨第4小节 1、请一位学生朗读第4小节 2、让学生为这一段文字取个小标题 (学生可能会取“荷塘月色图”、“荷塘图”等等,从中归纳出最合适的月下荷塘图) 3、师:这段文字描绘了哪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显示如下,

4、请学生完成A、B部分) A景 B特点 C修辞 荷叶 圆形舒展 比喻 荷花 晶莹剔透、忽隐忽现、纤尘不染 比喻、拟人 荷叶 若有若无、轻淡飘渺 比喻、通感 荷波 凝碧 拟人、词语的移用 1、 师:刚才是从修辞中品位了这段语言的精妙。你们能不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欣赏这段景物描写呢? 方式: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总结,不求一致 生:层次感、立体感 生:写景角度有远到近、由上到下、动静结合 生: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运用了大量的叠词“层层”“田田” 生: 展示(上:层次 中:角度 下:音节) 师:这时候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这见智,一个人的力量是薄弱的,但合起来却有无穷的魅力。这段文字虽然不长,但我们却能欣赏

5、到如此优美的景致。朱自清不愧是散文大家。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口语表达或写作中能借鉴一下,尝试多角度的表达。 (二)研讨第5小节 1、齐读课文第5小节 2、让学生再给这段文字取个小标题 学生:荷塘月色 3、体会句子中词语使用的妙处 师:在这一小节中作者也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等等。 学生可能认为有些句子例:“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的”是比喻句,这时老师要进行解释 师:比喻的好处刚才在第4小节中就讲过了,其实在这一小节中不仅仅句子用得好,一些字也用得非常巧妙。 分析内容: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B、薄薄

6、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 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A、“泻”表现出月光似流水自上而下的动态 “照”仅写出光线的照射 B、“浮”表现出雾气朦胧,“升”则失去朦胧之态 师:(总结)可见,虽是一字之差,但表达效果却明显不同,意境也相去甚远。我们要以严谨的姿态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汉字,在用字方面要仔细推敲。 (三)第6小节 1学生在下面自由朗读第六小节。 2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同学们,在这堂课一开始对第六小节的归属问题就有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这一小节写到了月色,一部分认为不然,形成两派意见。现在就请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理由。 甲方:我们认为这一小节只是写了荷塘四周的景物、杨柳、树色、远山、路灯光以及声音,

7、从文中看不到描写月光的句子。 乙方:虽然这一小节写了许多除月色之外的景物,尤其花了大量笔墨描写树,但如果没有月色的衬托,景色就会截然不同。所有的景物都是在月色笼罩之下的,正是在这样的月色之下,才能有如此独特的感受。例:“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雾;但扬柳的风姿在烟雾里也分辨得出”这一句。设想如果在白天的光线下看这些树,肯定不会有一种朦胧凄迷之感,只有在月色之下才会产生“阴阴的”感觉,才会“像一团雾” 老师总结:刚才双方都踊跃地说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且能自圆其说。现在老师把你们的观点合在一起总结一下就是:着笔点是树,着眼点是月,以书写月。 再回头浏览一下第四小节,其实月下荷塘图也是这一种写法。

8、月色融化在具体的描写中,虽无“月”字却处处有月。这正是:“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四:课堂总结 这堂课我和大家一起着重品味了朱自清散文的语言,领略了荷塘月色的魅力。作者巧妙地 运用了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使文章自然流畅,生动形象。本文的遣词用字也非常的准确, 富有诗情画意。 五作业。 1生字生词积累到作业本上。 2按给出的首句子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合理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不少于100字。 寒冷的风呼湖叫地吹着 随堂练习一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幽僻 诅咒 没精打彩 历尽沧桑 B弥望 斑驳 专心至志 小心翼翼 C寂莫 缥缈 蓊蓊郁郁 游目骋怀 D嬉游 坐落 豁然开朗 迥然

9、不同 2、下列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 A蓊蓊郁郁:树木茂盛的样子 脉脉:拟声词,形容水流的声音 宛然:仿佛 倩影:美丽的影子 B袅娜:轻盈的样子 风致:美的姿态 弥望:满眼 凝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C妖童媛女: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 尔其:那 田田:形容荷叶相连的样子 羽杯:酒杯 D迁延顾步:走走退退,不住回视自己 斑驳:明暗不一 敛裾:提一提衣裳 消受:享受。多用于否定 3、从下面的句子中找出一句在修辞特点上和“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一句相同的句子 ( ) A 树逢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B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

10、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C 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一道凝碧的波痕。 D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4、为下面的句子排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逢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A B. C. D.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

11、正确的一项是( ) A 离村三、四里外有一条小河。 B 这才叫做“试着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C 麦收以后,这块地是种玉米呢?还是种红薯?到底种什么?与会者议论纷纷。 D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的开着的,有羞涩的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的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

12、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比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6指出下列比喻句的相似点。 (1) 月光如流水一般: (2) (叶子和花)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3) “缕缕

13、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的相似点是 。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7选文第1自然段画横线的三个比喻句各侧重写什么? 8“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在这里是打个比方,那么“酣眠”在文中指什么?“小睡”又指什么? 9选文第2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可否如下颠倒?为什么? 斑驳的参差的黑影 稀疏的杨柳的弯弯的倩影 10“光与影”怎么与“名曲”相通起来? 答案 1D(A 没精打采 B 专心致志 C 寂寞) 2.C(A 脉脉:形容水没有声音,好象深含感情的样子。B 柔美的样子 D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3.D(通感) 4.A 5.B 6.(1)月光的流泻与流水的流泻相似 (2)叶子与花在薄雾中朦胧的状态相似 (3)时断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