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884417 上传时间:2022-10-2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质量分析卷及答案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炽热(ch) 怏怏不乐(yng) 轮廓(ku) 毛骨悚然(sng)B步履(l) 姗姗来迟(shn) 抖动(du) 海市蜃楼(chn)C凛冽(ln) 忧心忡忡(chng) 遗孀(shung) 坚持不懈(xi)D俯瞰(kn) 白雪皑皑(i) 羸弱(li) 踉踉跄跄(ling)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挟隘 窥伺 略胜一筹 鹤立鸡群B娴熟 剽悍 相得益彰 鲜为人知C烧灼 衍生 进退维谷 垂垂幕老D纶巾 粲然 锋芒必露 相题并论3、下面句中

2、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该单位的领导严格要求自己,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到处显出蓬勃的生机。B我们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C官府的横暴和百姓的苦难,深深刺激着杜甫的心灵,他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的“三吏”“三别”,至今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D同学会上,大家一见面就海阔天空地聊个没完。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相关专家呼吁尽快建立防控校园欺凌有效机制,及早干预、发现和制止欺凌行为。B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得主。C随着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公布,将助推南分站在新一轮发展的起跑线上。D好读书,读好书,形成了习惯,你就可以与智慧

3、结伴同行,与高尚朝夕相处。5、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判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排比)C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设问)D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比喻)6、下列语句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ABCD7、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

4、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晴空一鹤排云上,_。(刘禹锡秋词(其一)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终古高云簇此城,_。(谭嗣同潼关)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论语雍也)夜发清溪向三峡,_。(李白峨眉山月歌)君问归期未有期,_。(李商隐夜雨寄北)(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体现作者对秋天看法与古人不同的句子是:_,_。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句子是: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

5、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乙)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1)陈太丘与友期行_(2)尊君在不_(3)吾今死矣,子可去

6、_(4)不忍委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友人惭,下车引之。(2)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君 与 家 君 期 日 中 日 中 不 至 则 是 无 信4在主旨方面,甲、乙两文分别侧重强调_和_的重要性。(分别选用两文中的一个字填空)三、现代文阅读。(30分)1、扁担的一生范宇在村庄的记忆里,几乎任何时间、任何角落都能见到扁担的身影。挑粪、挑种子、挑谷子、挑土豆、挑橘子农人在土地上的所有倾注与收获,都与扁担密不可分。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母亲嫁给父亲时,半

7、背篼谷子便是全部的家当。泥墙茅顶的房子破败不堪,常常在狂风骤雨中摇摇欲坠,只有立于墙角略弯的扁担显得精神抖擞,给人信心与希望。或许,母亲嫁给父亲的勇气,有几分便来自于扁担的抖擞精神。总之,在昼夜有序更替的村庄里,父母用扁担慢慢挑起了生活的担子,就像蚂蚁搬家一样,虽然缓慢,却渐渐挑出了一个家庭的崭新面貌。 。20年前,父亲从山里找到一截不错的木材,正想着用来做点什么呢。身为木匠的舅舅几乎脱口而出扁担。对,扁担!父亲也认为,只有改成一根扁担,才不辜负这上好的木材。说干就干,粗糙的木材到了舅舅手里,不用半天,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扁担。扁担不能太直,太直则易伤肩头和腰。因此,还得将扁担以火烤之后,用外力

8、将之略微压弯成弓形。可这根扁担实在太有骨气了,即便火烤、重压,仍然笔直,没有半点屈服。这根扁担挑起来更吃力,父亲却爱不释手。之后的许多年里,父亲无论挑什么,都用她。有次在挑玉米时,父亲不小心闪了腰,疼了好长一段时间。但父亲并没有放弃她,用汗水和心血一点点浸润着她,渐渐地,她坚硬的心被融化了,挺直的腰板,也弯了下来。父亲挑起扁担来越来越有默契,像与母亲的婚姻一样,虽偶有磕磕绊绊,感情却越来越深厚。她也没有辜负父亲的良苦用心,苦心经营,以顶天立地般的气慨,让一个家庭从贫穷落后走向富足安逸。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少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离开村庄,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扁担也渐渐地走向了落寞。不少人再也

9、没有回来,在城里买了房子,过上了舒坦的日子。这也让父亲坚信一根扁担能够挑出一个未来的信念,逐渐土崩瓦解。或许,这背后更多是村庄现实的无奈。无论如何,父亲最终选择了离开。曾经朝夕相对的扁担被搁置在了一个冰冷的墙角,孤零零的。说来也奇怪,没有了重压,扁担却一天比一天更弯,弯得像一个苟延残喘的暮年老者。或许,再过几年,抑或十余年,她便将走完一生,彻底告别深爱了一生也奋斗了一生的村庄。这也是农人的一生。九月,村庄又迎来冷冷清清的收获季节。我返城时,碰见正挑着谷子从田边迎面走来的大伯。大伯今年已60余岁了,还在田间劳作着。他也曾短暂离开过村庄,却始终没能走出像扁担一样的命运。他仍然坚信着,只要村庄还在,

10、扁担还在,就一定能够扛起生活的重担。甚至,在人烟越来越少的村庄里,不少死守的农人还是坚信一根扁担仍能挑起一个村庄。这是一种可贵精神,或许它与现实追求早已背道而驰,却让人肃然起敬。(选自襄阳晚报2016年3月3日,有删改)1根据上下文,将下面两个句子分别填入文章两段横线处,第段应填(_),第段应填(_)。A这让我有了探索一根扁担一生的浓厚兴趣。B我的家也是扁担挑起来的。2阅读文章段,概括补充扁担经历的主要变化过程。(每空不超过5个字) 上好的木材_渐弯的扁担_3作者提到“扁担”,多次使用第三人称“她”,有何表达效果?4联系上下文,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扁担”在文中有着丰富

11、的内涵,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夏日池塘羊白炊烟是村庄的头发,池塘是村庄的眼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依水而居是先民传下来的智慧,但河流总是有限的,洪水也有它狂暴的一面。于是便有了池塘,像驯服的牛羊一样,俯卧在村庄一旁。池塘是一面天然的镜子。上映鸟雀流云、天光月影,侧收庄稼房舍、牲畜人迹。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老先生虽然是在讲读书的道理,但依然有丰盈的画面感,一派田园美景,清新怡人。池塘是口大水缸。每到夏天,池塘的水位便会涨高许多。池塘里不养鱼,但有野生的小鱼。池塘里不种莲藕,但有野生的菱角。孩子们不等它们成熟便采来玩,女孩子们还会把

12、它们挂在脖子上当装饰。由于水的滋养,池塘边的植被分外茂盛,除了各种水草,还有柳树、榆树、洋槐等,都是野生的,斜逸而出,就像是池塘的睫毛。夏日里,我们一帮孩子跑得出汗了,就三秒钟脱光衣服,跳进池塘里游泳、捉迷藏、打水仗。在水里疯够了,我们会很享受地在岸边的树荫里乘凉,打扑克牌,或是兴致勃勃地讨论曾看过的电影里的人物,区分谁是好人还是坏人,谁是我们心中的英雄。池塘里除了有鱼有虾,还有各种水虫、水鸟。我们最喜欢的是翠鸟,觉得它很神秘。为了能看到它捕鱼的全过程,我们通常采用守株待兔的笨办法,偷偷躲在树后或伏在草丛里,等待着它的到来,然后目不转睛地观察它的一举一动。为此,我们的身上总是少不了蚊虫叮咬的痕

13、迹,可我们依然兴致勃勃,满不在乎。生活的艰苦,丝毫也不能夺取孩子们玩耍的天性。有时池塘边的草丛里会出现蛇,这让我们觉得很刺激,便找来竹竿用各种方法去逗蛇。池塘里的蛇大多是草蛇,没有毒,因此我们并不害怕。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彼此对峙一会儿,蛇不是钻进了草丛就是游进了池塘,而我们则坐下来煞有介事地展开讨论,讨论蛇和蛇毒、高山、大海、远方、城市等一些缥缈的话题。后来我长大了,外出求学,家乡的池塘便渐渐远离了我的视线。如今,每到炎炎夏日,烦闷难耐的时刻,我便会站在城市的阳台上,手摇蒲扇,眺望远方。我的心里就有了一口晃动的大水缸,有了一面清凉光亮的镜

14、子。(选自西安日报)1文章围绕“夏日池塘”写了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2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试体会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当蛇被激怒竖起头的一刹那,我们会尖叫着后退,然后是有惊无险的稀里哗啦的笑。4文章结尾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写作题(40分)春天万物复苏,夏季炎热多雨,秋天丰收硕果,冬天白雪皑皑。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的特点,你眼中的四季分别有什么特点呢?请以“我眼中的四季”为题,写一篇写景抒情的作文,不少于500字。参考答案:一 BBBDBB(1)便引诗情到碧霄何当共剪西窗烛夜阑卧听风吹雨秋风吹散马蹄声学而不思则罔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思君不见下渝州巴山夜雨涨秋池(2)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