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8869855 上传时间:2023-11-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 Microsoft Office Word 文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全生产技术第四章答案解析1、简要分析:燃烧的定义:燃烧是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它通常会同时释放出火焰或可见光。(P175)故选B2、简要分析: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P177)故选A3、简要分析: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P177)故选A4、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

2、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5、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

3、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A6、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

4、。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D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B7、简要分析: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P177)故选D8、简要分析:火灾分类(GB4968-2008)按物质的燃烧特性将火灾分为如下4类:A类火灾,是指固体物质火灾,这种物质往往具有有机物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灰烬,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B类火灾,是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煤油、柴油、原油、甲醇、乙醇、沥青、石蜡火灾等;C类火灾

5、,是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丙烷、氢气火灾等;D类火灾,是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钛、锆、锂、铝镁合金火灾等。E类火灾,是电气火灾等。F类火灾,是烹饪器具内烹饪食物火灾等。(P177)故选D9、简要分析:是指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的不同,物质自燃分为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两种。(P177)故选B10、简要分析: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闪点越低,火灾危险性越大。(P177)故选B11、简要分析: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

6、。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等条件的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P177)故选B12、简要分析: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初起期是火灾开始发生的阶段,这一阶段可燃物的热解过

7、程至关重要,主要特征是冒烟、阴燃;发展期是火势由小到大发展的阶段,这一阶段通常满足时间平方规律,即火灾热释放速率随时间的平方非线性发展,轰燃就发生在这一阶段;最盛期的火灾燃烧方式是通风控制火灾,火势的大小由建筑物的通风情况决定;熄灭期是火灾由最盛期开始消减直至熄灭的阶段,熄灭的原因可以是燃料不足、灭火系统的作用等。由于建筑物内可燃物、通风等条件的不同,建筑火灾有可能达不到最盛期,而是缓慢发展后就熄灭了。(P177)故选A14、简要分析:紫外火焰探测器适合有机物燃烧区域的。如油井,液化气罐等(P205)故选A15、简要分析:感光式探测器可以在离起火点较远的位置进行探测,适宜探测没有阴然的火灾。(

8、P205)故选A16、简要分析:泡沫灭火剂由于含有较多水分,如化学泡沫是利用硫酸铝和碳酸氢钠的水溶液作用,产生C02泡沫,因此,不宜扑灭遇水燃烧物质(如碳化钙等)的火灾。(P203)故选A16、简要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一般氧气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含量高于30%35%,燃烧中止,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E类低压带电火灾。(P202)故选A18、简要分析:泡沫灭火

9、器适用于扑灭A类(木材、棉麻等固体物质)和B类(石油、油脂等自然液体)的初起火灾,是目前国内外油类火灾基本的扑救方式。(P203)故选D27、简要分析:二氧化碳灭火器利用其内部充装的液态二氧化碳的蒸气压将二氧化碳喷出灭火。由于二氧化碳灭火剂具有灭火不留痕迹,并有一定的电绝缘性能等特点,一般氧气含量低于12%或二氧化碳含量高于30%35%,燃烧中止,因此更适宜于扑救600V以下的带电电器、贵重设备、图书资料、仪器仪表等场所的初起火灾,以及一般可燃液体的火灾。即其适用范围是A、B类火灾和E类低压带电火灾。(P202)故选A29、简要分析: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

10、出进行灭火。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等。由于干粉有5万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这种灭火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油库及交通等场所.30、简要分析:干粉灭火器以液态二氧化碳或氮气作动力,将灭火器内干粉灭火剂喷出进行灭火。它适用于扑救石油及其制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可燃固体物质的初起火灾等。由于干粉有5万v以上的电绝缘性能,因此也能扑救带电设备火灾。这种灭火器广泛应用于工厂、矿山、油库及交通等场所.33、简要分析:爆炸可以由不同的原因引起,但不管是何种原因引起的爆炸,归根结底必须有一定的能源。按照能量的来源,爆炸可以分为三类:物理爆

11、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P180)故选C34、简要分析:物理爆炸是由系统释放物理能引起的爆炸。例如,高压蒸汽锅炉当过热蒸汽压力超过锅炉能承受的程度时,锅炉破裂,高压蒸汽骤然释放出来,形成爆炸故选B35、简要分析:化学爆炸是由于物质在瞬间的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炸药爆炸,可燃气体(甲烷、乙炔等)爆炸。悬浮于空气中的粉尘(煤粉、面粉等)以一定的比例与空气混合时,在一定的条件下所产生的爆炸也属于化学爆炸.故选D36、简要分析: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可燃粉尘与空气(或氧)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匀混合,遇到火源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称为爆炸浓度极限,简称爆炸极限。(P184)故选D37、简要分析:把能够爆炸的最低

12、浓度称作爆炸下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称作爆炸上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P184)故选B38、简要分析:可燃性混合物的爆炸极限范围越宽,其爆炸危险性越大。当可燃性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浓度小于爆炸下限时,由于在混合物中含有过量的空气,过量空气的冷却作用及可燃物浓度的不足,导致系统得热小于失热,反应不能延续下去;同样,当可燃性气体(或粉尘)的浓度大于爆炸上限时,则会有过量的可燃物,过量的可燃物不仅因缺氧而不能参与反应、放出热量,反而起冷却作用,阻止了火焰的蔓延。燃物质(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的爆炸下限越小(如乙炔为22,车用汽油为089等)。只要有少量可燃物从容器或管

13、道里泄漏(跑、冒、滴、漏)出来,就很容易与车间或库房的空气混合,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使建筑物处于发生爆炸(一触即发)的危险之中。(P184)故选A39、简要分析:提高氧含量,会使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爆炸上限显著提高,而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如氢与空气(含氧21)混合的爆炸极限为475,而氢与氧(一级纯氧为992,二级为985)混合时,爆炸极限为495。这是因为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超过爆炸上限的浓度时,因氧气(氧化剂)不足,而不会发生爆炸,随着氧含量的提高,爆炸上限也随着提高,而在爆炸下限的浓度时,氧已经过剩,所以,提高可燃气体混合物的氧含量,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P184)故选A40、简要分析:混合气体

14、的初始压力对爆炸极限的影响较复杂。在0.12.0MPa的压力下,对爆炸下限影响不大,对爆炸上限影响较大;当压力大于2.0MPa时,爆炸下限变小,爆炸上限变大,爆炸范围扩大。这是因为,在高压下混合气体的分子浓度增大反应速度加快,放热量增加,且在高气压下,热传导性差,热损失小,有利于可燃气体的燃烧或爆炸。(P185)故选B41、简要分析:当混合物的初始压力减小时,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压力降到某一数值时,则会出现下限与上限重合,这就意味着初始压力再降低时,不会使混合气体爆炸。把爆炸极限范围缩小为零的压力称为爆炸的临界压力。(P186)故选A42、简要分析:若在混合气体中加人隋性气体(如氮、二氧化碳、

15、水蒸气、氩、氦等),随着惰性气体含量的增加,爆炸极限范围缩小。当惰性气体的浓度增加到某一数值时,爆炸上下限趋于一致,使混合气体不发生爆炸。这是因为,加入惰性气体后,使可燃气体的分子和氧分子隔离,它们之间形成一层不燃烧的屏障,而当氧分子冲击惰性气体时,活化分子失去活化能,使反应键中断。(P186)故选A44、简要分析:爆炸容器的材料和尺寸对爆炸极限有影响。若容器材料的传热性好,管径越细,火焰在其中越难传播,爆炸极限范围变小。当容器直径或火焰通道小到某一数值时,火焰就不能传播下去。这一直径称为临界直径或最大灭火间距。如甲烷的临界直径为0.40.5mm,氢和乙炔为0.10.2mm。目前一般采用直径为

16、50mm的爆炸管或球形爆炸容器。(P187)故选B45、简要分析:点火源的活化能量越大,加热面积越大,作用时间越长,爆炸极限范围也越大,当火花能量达到某一值时,爆炸极限范围受点火能量的影响较.(P187)故选A47、简要分析: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dP/dt)主要受粉尘粒度、初始压力、粉尘爆炸容器、湍流度等因素的影响。粒度对粉尘爆炸压力上升速率的影响比粉尘爆炸压力大得多。当粉尘粒度越细,比表面越大,反应速度越快,爆炸上升速率就越大。随初始压力的增大,对密闭容器的粉尘爆炸压力及压力上升速率也增大,当初始压力低于压力极限时(如数十毫巴),粉尘则不再可能发生爆炸。(P198)故选A48、简要分析:当粉尘粒度越细,比表面越大,反应速度越快,爆炸上升速率就越大。随初始压力的增大,对密闭容器的粉尘爆炸压力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