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869120 上传时间:2022-11-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教案(时间:2015年4月28日第六节 地点:高二(16)班 授课人:陈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有关论语的常识,进一步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掌握有关的文言字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孔子的教育观和人格魅力以及古人的政治思想和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和掌握如、尔、乎、以等词语的用法以及文言句式。2、品味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的性格和志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3、联系孔子的政治思想,理解孔子评判学生的标准,要。【教学方法】讲授法、

2、诵读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98年全体诺贝尔奖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如果人类在21世纪还想 继续生存下去的话,必须回头到两千五百多年前,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吸取智慧。孔子作为一个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为人类留下一笔丰富的精神财富。他的一些教育思想至今仍然实用。孔子的学说在400多年前传到西方,而今,已走向了五大洲,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思想的现实实践。二、孔子与论语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

3、他的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先世为宋国贵族。年青时贫贱,勤奋好学,多才多艺。五十岁时担任过鲁国司寇,代理相事,弃官后,在动乱的春秋时期,为实现他辅国治邦安天下的抱负,带着自己的弟子,拉着几大车书籍周游列国,推行自己的政治思想。晚年致力于教育、设坛授学,广收门徒,相传先后有弟子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整理诗、书、删修春秋,使之成为中国第一部编年体的历史著作。现存论语一书,记有孔子的谈话及其与门人的问答,成为研究孔子学说的主要资料。孔子主要思想是“仁”和“礼”,内容及其复杂参见:http:/ 同学们看课下注释2、 简介四弟子: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又称季路;冉有:姓冉,名求,字子有;

4、公西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曾皙:姓曾,名点,字皙。3、 侍坐:学生坐在一起陪伴老师。古代臣子在一旁陪伴国君,晚辈坐在一起陪伴长辈叫侍坐。四、背景补充本文所记之事当在孔子晚年,四弟子中公西华最年幼,比孔子小42岁。据资料,当时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与孔子的年龄分别是51、39、31、18、60岁,这一顺序就体现了孔子“长幼有序”的思想。孔子主张“入仕”,要求读书人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而实现自我价值,他还主张读书人要“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并说“学而优则仕”,主张“仁政”,主张“以礼治国”。五、读准字音俟,音s 莫,音m 甫,音f 哂,音 shn 相,音 xing 铿

5、,音kng 沂,音 y 喟,音 ku 雩,音y 冠,音gun六、 翻译课文七、 合作探究 1、梳理文章线索第一段(从开头到“则何以哉”):写孔子问志。第二段(从“子路率尔对曰”到“吾与点也”):写弟子述志。第三段(从“三子者出”到结束):写孔子评志。本文讲述了孔子和四个弟子的谈话,话题是谈理想。具体围绕“孔子问志、弟子述志、孔子评志”三部分内容来写的。所以“言志”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 2、分析四弟子志向: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

6、而归。”3、从子路、冉有、公西华的言谈中可以看出他们各自的什么性格特点?子路:有抱负,坦诚,性格也比较鲁莽、轻率。 (孔子问志,子路首先发言。在他看来,让他去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即使在有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治理得很出色。言谈之中,语气十分肯定。由此可见其抱负之大。在座的四个弟子中,子路年龄最大-只比孔子小九岁,平时与孔子也比较接近,所以说话较少拘谨;但孔子话音刚落,子路便在没有深入思考的情况下抢先发言,确也反映出其鲁莽、轻率的一面。)冉有:谦虚谨慎,说话很有分寸。(冉有在孔子指名发问后才开口。子路刚说自己可以治理一个中等国家,冉有则说他只能治理一个小国。先说“方六七十”,又说“如五

7、六十”,说明他对自己能力的估计十分谨慎。他还认为,三年之后,他所能取得的政绩仅限于“足民”一点,至于礼乐教化,则不是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可见,冉有既想有所作为,又不愿对自己估计过高)公西华:谦恭有礼,娴于辞令。(公西华也是在孔子点名指问后才述志。他有志于礼乐教化的事,但因冉有刚刚说到“如其礼乐,以俟君子”,为避免以君子自居,他先谦虚一番,说“非曰能之,愿学焉”,然后委婉地说出自己的志向,“愿为小相焉”,在“相”前加了个“小”字,给人感觉是他只想做个赞礼和司仪的小官,实际上,最低一级的“相”的地位也不低。从他简短的言辞中,尤其是两个“愿”字,一个“学”字,一个“小”字,就可以看出他娴于辞令的特点)

8、4、分析孔子的态度以及他评判学生的标准:针对子路“率尔”答出“可使有勇”,孔子“哂之”理由就是“为国以礼,其言不让”;针对冉有“如其礼乐,以俟君子”的回答,孔子当时不语,在回答曾皙的询问时,反问“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既然是治理国家,礼乐教化之事,怎能非要等到君子去做呢?针对公西华的观点,孔子的惋惜之情溢于言表“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既然也是治国大事,你却只是“愿为小相”,“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因为孔子认为他通晓礼乐,可以大用。曾点展示的是一幅老师带领学生在春天水旱时行祈雨礼,以求得丰年的场景,进一步可知他想要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实现孔子以“礼”治国的理想。

9、看来,只有曾皙真正了解老师的意图,结合“国情”,既陈述了自己的具体治国措施,又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出来,这样的弟子,又怎能不博得老师的赞赏呢?附:板书设计孔子问志 弟子述志 孔子评志 子路: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哂之(以其言不让)如或知尔 冉有: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唯求则非邦也与则何以哉 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宗庙之事,如会同, 非诸侯而何 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曾皙: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吾与点也八、 课文小结 本文记述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弟子的一次闲谈,四个弟子各自阐述自己的志向,孔子加以点评,具体生动的表现了他们的思想、志向和不同性格,突出地显示了儒家礼乐治

10、国的共同思想。九、 重点词义归纳(一) 通假字1、鼓瑟希:希通“稀”2、莫春者:莫通“暮”3、唯求则非邦也与:与通“欤”(二)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动词1、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端:穿着礼服。章甫:戴着礼帽。)2、 鼓瑟希,铿尔。(鼓:弹奏)3、 浴乎沂,风乎舞雩。(风:吹风) (2)形容词活用为名词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方:正道,是非标准。可译为“为人的道理”。)2、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小:小的事情。大:大的事情) (3)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比及三年,可使足民。(足:使富足)(三) 一词多义(1)如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如果)2、如其礼乐,以俟君子。(至于)3、宗庙之

11、事,如会同。(或者)4、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或者)(2)尔1、以吾一日长乎尔(你们)2、子路率尔而对曰(的样子,相当于“然”)3、鼓瑟希,铿尔(的样子,相当于“然”)4、尔何如(你们)(3)乎1、以吾一日长乎尔(于、比)2、摄乎大国之间(于、在)3、异乎三子者之撰(于、和)4、浴乎沂,风乎舞雩(于、在)5、何伤乎(语气词,“呢”)(4)以1、以吾一日长乎尔(介词,因为)2、毋吾以也(动词,认为)3、则何以哉(动词,做 、用)4、加之以师旅(介词,用)5、以俟君子(连词,而)(四)特殊句式1、不吾知也宾语前置:即“不知吾也”,不了解我们。(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2、则何以哉宾语前置:即“则以何哉”,你们打算做点什么呢?(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3、浴乎沂介词结构后置:即“于沂浴”,在沂水中洗澡。4、为国以礼介词结构后置:即“以礼为国”,用礼来治国。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