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顶级文物——罗塞塔石碑.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865795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顶级文物——罗塞塔石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世界顶级文物——罗塞塔石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世界顶级文物——罗塞塔石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世界顶级文物——罗塞塔石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顶级文物——罗塞塔石碑.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顶级文物罗塞塔石碑10月28日,法国卢浮宫馆长吕克马丁内兹携带地中海文物首次亮相中国国家博物馆。埃及女王头像、木乃伊木棺、罗马将军石雕像、伊斯坦布尔全景图等珍贵文物悉数登场,这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和法国卢浮宫博物馆的首次合作。 本次展览由卢浮宫博物馆馆长亲自担任策展人,精选了埃及、腓尼基、迦太基、希腊、罗马等重要古代文明的文物,首次将地中海东西岸的古希腊语系与拉丁语系、南北两侧的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连接起来,将地中海沿岸各国的文化作为一个共同体进行展示,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这个地区不同文明的兴衰沉浮。罗塞塔石碑(英语:Rosetta Stone,又译为罗塞达碑),是一块制作于公元前196年的大理

2、石石碑,原本是一块刻有古埃及法老托勒密五世(Ptolemy V)诏书的石碑。但是,由于这块石碑同时刻有同一段内容的三种不同语言版本,使得近代的考古学家得以有机会对照各语言版本的内容后,解读出已经失传千余年的埃及象形文之意义与结构1,而成为今日研究古埃及历史的重要里程碑。罗塞塔石碑最早是在1799年时由法军上尉皮耶-佛罕索瓦札维耶布夏贺(Pierre-Franois Xavier Bouchard)在一个埃及港湾城市罗塞塔(Rosetta,今日称为el-Rashid)发现,但在英法两国的战争之中辗转到英国手中,自1802年起保存于大英博物馆中并公开展示。罗塞塔石碑是由一群生活于西元前、埃及托勒密

3、王朝时代的祭司所制作,作为当时的国王、年仅13岁的托勒密五世加冕一周年时的纪念,其上的内容主要是在叙述托勒密五世自父亲托勒密四世处袭得的王位之正统性,与托勒密五世所贡献的许多善行,例如减税、在神庙中竖立雕像等对神庙与祭司们大力支持的举动。在托勒密王朝之前、法老时代的埃及,像这般的诏书原本都是由法老颁授,等同于圣旨,但到了托勒密时代,唯一还知道埃及象形文撰写方式的祭司们却成为诏书的颁写者,是一个很不一样的特点。罗塞塔石碑由上至下共刻有同一段诏书的三种语言版本,最上面是14行古埃及象形文(Hieroglyphic,又称为圣书体,代表献给神明的文字)句首和句尾都已缺失,中间是32行埃及草书(Demo

4、tic,又称为世俗体,是当时埃及平民使用的文字)是一种埃及的纸莎草文书,再下面是54行古希腊文(代表统治者的语言,这是因为当时的埃及已臣服于希腊的亚历山大帝国之下,来自希腊的统治者要求统治领地内所有的此类文书都需要添加希腊文的译版)其中有一半行尾残缺。在西元4世纪结束后不久,尼罗河文明式微、不再使用的埃及象形文之读法与写法彻底失传,虽然之后有许多考古与历史学家极尽所能,却一直解读不了这些神秘文字的结构与用法。直到时隔1400年之后罗塞塔石碑出土,它独特的三语对照写法,意外成为解码的关键,因为三种语言中的古希腊文是近代人类可以阅读的,利用这关键来比对分析碑上其他两种语言的内容,就可以了解这些失传

5、语言的文字与文法结构。在许多尝试解读罗塞塔石碑的学者中,19世纪初期的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Young)是第一个证明碑文中曾多次提及“托勒密”这人名的发音者。至于法国学者尚-佛罕索瓦商博良(Jean-Fran?oisChampollion)则是第一个理解到,一直被认为是用形表义的埃及象形文,原来也是具有表音作用的,这重大发现之后成为解读所有埃及象形文的关键线索。也正是因为这缘故,罗塞塔石碑会被称为了解古埃及语言与文化的关键基础。今日被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埃及厅中展示的罗塞塔石碑,是个高约114.4厘米、宽72.3厘米、厚27.9厘米,略呈长方形但实际上缺了许多边角的平面石碑,大理石材质

6、制造(虽然常被误会为是花岗岩),重约762公斤。大理石的黑色表面上刻有涂上白漆的文字,石碑的两侧刻有后人加上的文字,其中左侧为“1801年时由英军在埃及获得”(Captured in Egypt by the British Army in 1801),右侧则为“国王乔治三世捐赠”(Presented by King George III),虽然这块石碑曾在1998年时由大英博物馆的古物维护专家以现代化的手法清理干净还原其原貌,但上述的刻字由于也是近代人类文明事迹的见证之一,因此被保留了下来。除此之外,石碑底部左侧也有一个小角落蓄意被保留而没有清理,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照,让人们知道清理前与清理后的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