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865619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6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教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 集合与函数概念1.1集合 1.1.1 集合的含义及其表示 一 教学目的:(1)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数集及其记法;(2)初步了解“属于”关系的意义;(3)初步了解有限集、无限集、空集的意义; 教学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教学难点:运用集合的两种常用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正确表示一些简单的集合。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 我家有爸爸、妈妈和我; 我来自燕山中学; 省溧中高一(1)班; 我国的直辖市。分析、归纳上述各个实例的共同特征,归纳出集合的含义。二、建构数学:1集合的概念:一般地,一定范围内某些确定的、不同的对象的全体构成一个集合(set)。集合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

2、如集合A、集合B集合中的每一个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element),简称元。集合的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来表示。如a、b、c、p、q指出下列对象是否构成集合,如果是,指出该集合的元素。(1)我国的直辖市; (2)省溧中高一(1)班全体学生;(3)较大的数 (4)young 中的字母; (5)大于的数; (6)小于的正数。2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3)无序性:一

3、般不考虑元素之间的顺序,但在表示数列之类的特殊集合时,通常按照习惯的由小到大的数轴顺序书写。3集合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用“属于”和“不属于”表示;(1)如果是集合的元素,就说属于,记作(2)如果不是集合的元素,就说不属于,记作 (“”的开口方向,不能把aA颠倒过来写)4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的概念:5常用数集的记法:(1)非负整数集(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的集合记作N,(2)正整数集: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3)整数集:全体整数的集合记作Z , (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的集合记作Q , (5)实数集:全体实数的集合记作R 注:(1)自然数集与非负整数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说,自然数集

4、包括数0 (2)非负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记作N*或N+ Q、Z、R等其它数集内排除0的集,也是这样表示,例如,整数集内排除0的集,表示成Z*6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的表示方法,常用的有列举法和描述法(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如:1,2,3,4,5,x2,3x+2,5y3-x,x2+y2,;各元素之间用逗号分开。(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都具有的性质(满足的条件)表示出来,写成的形式。(3)韦恩(Venn)图示意7两个集合相等:如果两个集合所含的元素完全相同,则称这两个集合相等。三、数学运用:1例题:例1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方程的解集。答案:列举法:描述法:例2下

5、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 )(1)奇数= (2)(3) (4)答案:(4)例3.求不等式的解集答案:例4.求方程的所有实数解的集合。答案:例5已知,且,求的值答案:或例6已知集合,若集合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思路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以及集合的表示法由描述法可知集合A是关于的方程的实数解集,首先考虑方程是不是一元二次方程解:当时,方程只有一个根,则符合题意;当时,则关于的方程是一元二次方程,由于集合A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或没有实数根,所以,解得综上所得,实数的取值范围是答案:2练习:(1)请学生各举一例有限集、无限集、空集。(2)用列

6、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是15的正约数 *答案:(3)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答案:四、课堂练习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两个集合 B.中有两个元素.是有限集.是空集.将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给出下列个关系式:其中正确的个数是().个.个.个.个.方程组的解集用列举法表示为.已知集合则在实数范围内不能取哪些值.(创新题)已知集合中的三个元素是的三边长,那么一定不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五、回顾小结:1集合的有关概念2集合的表示方法3常用数集的记法六、课外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A. B.2xR|xC.|-3|N* D

7、.-3.2Q2.给出下列四个命题:(1)很小的实数可以构成集合;(2)集合y|y=x2-1与集合(x,y)|y=x2-1是同一个集合;(3)1,0.5这些数字组成的集合有5个元素;(4)集合(x,y)|xy0,x,yR是指第二象限或第四象限内的点的集合.以上命题中,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3.下列集合中表示同一集合的是( )A.M=(3,2),N=(2,3)B.M=3,2,N=(2,3)C.M=(x,y)|x+y=1,N=y|x+y=1D.M=1,2,N=2,14.已知xN,则方程的解集为( )A.x|x=-2B. x|x=1或x=-2C. x|x=1D.5.已知集合M=

8、mN|8-mN,则集合M中元素个数是( )A.6 B.7 C.8 D.9二、填空题6.用符号“”或“”填空:0_N,_N,_N.7.用列举法表示A=y|y=x2+1,-2x2,xZ为_.8.用描述法表示集合“方程x2-2x+3=0的解集”为_.9.集合x|x3与集合t|t3是否表示同一集合?_10.已知集合P=x|2xa,xN,已知集合P中恰有3个元素,则整数a=_.三、解答题11.已知集合A=0,1,2,集合B=x|x=ab,aA,bA.(1)用列举法写出集合B;(2)判断集合B的元素和集合A的关系.12.已知集合1,a,b与-1,-b,1是同一集合,求实数a、b的值.13.(探究题)下面三

9、个集合:,(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2)试用文字语言叙述各集合的含义.第一章集合与函数的概念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课堂练习】 1D 2. C 3.B 4. 5. 6.D【课后作业】选择题 15 BADCC填空题 6. 7. 8. 9.是 10. 6解答题11.集合A中的元素都在集合B中。12.(1)若 (2)若(不合题意,舍去) 综上13.(1)不是 (2)集合是指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集合是指函数值的取值范围,与集合相等 集合是抛物线上的点所构成的集合。1.1.1集合的含义与表示一. 教学目标: l.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

10、(2)知道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 (3)了解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4)会用集合语言表示有关数学对象; (5)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征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 (2)让学生归纳整理本节所学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示方法. 难点:表示法的恰当选择.三. 学法与教学用具 1. 学法: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思考.交流.讨论和概括,从而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 教学用具:投影仪.四. 教学思路 (一)创设

11、情景,揭示课题 1教师首先提出问题:在初中,我们已经接触过一些集合,你能举出一些集合的例子吗? 引导学生回忆.举例和互相交流. 与此同时,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评价. 2.接着教师指出:那么,集合的含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一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研探新知 1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投影出下面9个实例: (1)120以内的所有质数; (2)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3)所有的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4)所有的正方形; (5)海南省在2004年9月之前建成的所有立交桥;(6)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的点; (7)方程的所有实数根; (8)不等式的所有解; (9)国兴中学2004年9月入学的高

12、一学生的全体.2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这9个实例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3.每个小组选出位同学发表本组的讨论结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概括出9个实例的特征,并给出集合的含义. 一般地,指定的某些对象的全体称为集合(简称为集).集合中的每个对象叫作这个集合的元素. 4.教师指出:集合常用大写字母A,B,C,D,表示,元素常用小写字母表示. (三)质疑答辩,排难解惑,发展思维 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相关内容,思考:集合中元素有什么特点?并注意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难.使学生明确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 2教师组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建解. 3. 让学生自己举出一些能够构成集合的例子以及不能构成集合的例子,并说明理由.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给予及时的评价. 4.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1)如果用A表示高(3)班全体学生组成的集合,用表示高一(3)班的一位同学,是高一(4)班的一位同学,那么与集合A分别有什么关系?由此引导学生得出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有两种:属于和不属于. 如果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 如果不是集合A的元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