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8863212 上传时间:2023-07-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六年级语文上册古诗阅读与理解专项水平练习部编版班级:_ 姓名:_1. 根据古诗意思完成练习。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尽”的意思是()A.尽头。B.都2这两句诗的意思是()A.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落在了谁的一边?B.今夜明月皎皎,人人都欢喜地望着,团聚之日又有谁在思念家乡?3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写的是诗人思念家乡,而_的这两句诗写的是天下所有人都在望月,他发出了心中的疑问:“不知秋思落谁家?”作者用委婉的语气写出了自己的_之情。2.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

2、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亡 同:无)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画上“”)清平乐(lyu) 茅檐(ynyng)剥莲蓬 (bbo)亡赖(wng w)相媚好(mi mi) 翁媪(wn o)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1)“相媚好”的意思是_。这两句词的意思是_(2)根据“相媚好”的意思,想象两位老人聊些什么?想想当时情景,写一段对话。_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1)画线句子的意思:_。(2)将“卧”换成“趴”好不好?(_)A好,“趴”的意思和“卧”相近,可以互换。B不好,“卧”巧妙地写出了小儿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3)结合整首词,说说你眼

3、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_4清平乐村居中,“_”是词牌名,“村居”是_,它的意思是_。词的作者是_代词人_。这是一首描写_的词作,词中通过描写_、_、_、_、_等这些平常的景象,把农村生活风貌真实地反映了出来,抒发了词人_的思想感情。5“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体现了儿童的天真、可爱,你还学过哪些诗句也是表现儿童的纯真、活泼、可爱的呢?_6“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中,“卧剥莲蓬”是怎样的情景?用心体会一下,描绘出来。_3. 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

4、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和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4.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1“送元二使安西中的“使”的意思是()A.让,致使 B.奉使命办事的人C.出使 D.使用2结合地域特点和唐代的交通特点可知,“使安西”必定是一段()的行程。A.风光无限B.通畅无阻C.繁荣热闹D.充满艰辛

5、3解释字词。浥:_客舍:_4从诗中可知,诗人送别的时间是_,地点是_,景物是_和_。5“柳”往往让人想起古人的“折柳相送”,诗句中的“柳”是_的象征。6下列哪一项不是诗句所表现出的画面?()A.设宴饯别B.把酒话别C.对酒当歌D.殷殷相送7请你用自己的话替诗人向元二说说这两句诗表达的意思。_8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好友的_之情。5. 读古诗,完成练习。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1竹石这首诗描写的是_。诗人以_喻_,实写_,赞颂的却是_。2作者用竹子_的特点,来表达自己_的品质。3“东西南北风”喻指()A.各个方向吹来的风。B.生活中的各种艰险磨难。4“千

6、磨万击还坚劲”表现出()A.竹子根深蒂固,吹不倒。B.诗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品质。6. 读一读,做一做。雨过山村唐王建两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1根据解释,从诗中找出对应的词语写在括号里。(1)小溪旁长着翠竹。(_)(2)互相呼唤。(_)(3)庭院中间。(_)2本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_图景。3本诗的前两句通过对景物的描写来表现山村的静谧,第三句写_,第四句通过写作者的“闲看”来反衬_。4作者写雨过山村所见情景,富有诗情画意,充满了生活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_的喜爱之情。7.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

7、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词中描绘的是_时节的景色,由“_”“_”可以看出来。2“唱黄鸡”的意思是( )A.比喻时光流逝B.听黄鸡鸣叫,新的一天开始了C.黄鸡报晓3“谁道人生无再少?”这一句运用了_的手法,意思是_?4下列诗句与本词表达的感情一致的是( )A.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B.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5古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再无少因此为时光流逝、

8、人生短暂而叹息。B.人可以青春常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6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浣溪沙”是这首词的词题。(_)(2)“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这一句是词前的小序,简要介绍了作词的缘由。(_)(3)苏轼又名苏东坡,他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_)8. 阅读理解。是谁的脸被卡出了深深的印记?穿上战袍的他们,奋战在一线,那最亮的星是白衣天使的眼,璀璨而闪亮。是谁的身影深夜仍旧屹立社区岗亭?手握体温枪,逢车必查,逢人必检,志愿者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他们被通知提早复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着平凡而伟大的力量。是谁将大

9、街消毒了一遍又一遍?日常的工作已消耗大量体力,如今的工作又平添了一丝危险的气息,但他们依然无悔地做着城市的美容师。是谁在这特殊时刻仍然选择接单?疫情之下,他们顶着危险,毅然选择跨上摩托,为那些不方便在外用餐的人们送来温暖。是谁主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选择站出来?又是谁奔走在大街小巷燃烧着自己的力量?每个时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他们在苦难来临时总是一往无前!1下面这句诗的朗读怎样停顿比较合适?( )A.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B.是谁在流水线上将布料缝纫后不停安放?2诗歌最后一小节应该用( )的语气朗读。A.急促B.激昂C.悲伤D.低沉3诗歌写道:“每个时代都有星光熠熠的人”,那诗歌中写到

10、哪些人?请予以补充。你想对“星光熠熠的人”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写一两句话。_4下列对于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叙述,能引起读者关注和共鸣。B.诗歌情感充沛,表达了对奋战在防疫第一线工作人员的崇高敬意。C.诗歌的语言特别写意,运用了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艺术表现力。D.诗歌从视觉这一角度给我们描绘了战疫人员的工作情景,仿佛一切都历历在目。5都说题目像一条红线,串联起散落在诗歌中的珍珠,请你结合诗歌内容,给这首诗歌取个题目。_9. 古诗欣赏。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诗中描绘

11、的是()时候的景色。2这首诗描绘的景致,形象鲜明,色彩鲜艳,短短28字描绘出了六种景物,这六种景物是()()()()()()。3诗中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其中颜色是(),声音是(),动景是(),静景是()。4根据诗句的内容,可以推知诗人的观察点应该是(_)。10. 阅读,完成练习。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注释)耘田:在田间锄草。绩麻:把麻搓成线。供:从事。傍:靠近。1解释下列词语。杂兴:_解:_2从“_”和“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5四时田园杂兴是诗人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A.南宋 范成大B.北宋 范成大11.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