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平等与尊重.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861753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平等与尊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完整word版)平等与尊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完整word版)平等与尊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平等与尊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平等与尊重.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平等与尊重,基于心而生蒋素玲 兼 读李瑞环谈从政经验有感 两千五百年前,孔子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子又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朱熹简言:“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的正是对他人的尊重;而“因材施教”,又恰恰反映了对人的个性差异的尊重。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而为天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们的同志不论职务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

2、” 刘少奇同北京清洁工人时传祥握手时亲切地对他说:“你掏大粪是人民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勤务员,这只是革命中分工不同,都是革命事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恩格斯说,“一件小事可以反映一个人的优秀品质”。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一个乞讨者?又如何对待有些“问题”的学生呢?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名言,道出了教育的真谛。而尊重是爱的最好体现,没有尊重就谈不上教育。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赞赏,因为“尊重”是人的一种需要;也是人的价值和尊严的重要体现。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

3、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人的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 尊重需求是人的较高层次,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既然“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 ,“ 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那么,尊重学生自然是教育取得成功的秘诀。 马太效应的大意是“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

4、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道德经则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斯宾塞在教育论中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依据“契可尼效应” ,一般人对已完成了的、已有结果的事情极易忘怀,而对中断了的、未完成的、未达目标的事情却总是记忆犹新。因此,越是缺少尊重的学生,我们越要尊重他们,并且要累加这种尊重及由其所产生的系统的“正能量”,推动他们走向仁爱、尊重、自尊、自重、自强! 平等的对待每位学生,就是最好的尊重,也是教育公平的最直接体现。 人性向善、人心向上,每位教师都以“爱子之心”对到学生,希望自己的每位学生𢦓人、成材;而教师的职业特点又要求:教育活动中自觉地尊重学生,是每位教师应有的起码态度和行为,是教师必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应有的责任。教育是一种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只有用爱心去灌溉,以尊重去耕耘,才能让学生健康成长,才能体现“以人为本”的当代教育理念。 但是,尊重学生要讲究方式、方法,绝不是简单的低附加值的表扬或批评。陶行知在我之学校观一文结束语中说:“我要有一句话奉劝办学同志,这句话就是唯独从心里发出,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因此,平等尊重应基于心而生。 这篇文章很好的反映了李瑞环同志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等,值得一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