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860014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记叙文阅读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团风县但店中学 倪东方 在阅读教学的课堂上,教师会根据教学目的展开师生间问答、讨论、生成的语言交流活动。这里,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提问的目的是让学生思考问题,深化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阅读教学中适时适度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能增强把知识转化为语文素养的能力训练的实效性,是发展学生思维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二十世纪初期,教育界曾流行一句话:“知道如何提问就等于知道了如何教学。”可见,提问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提问,就得有问题。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必须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处于“愤”、“悱”的情绪与思维状态下产生的“启”、“发”的求知需求。学生

2、个体不一样,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也必然不一样。而将怎样的问题纳入教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呈现为具体的教学活动,主导权在教师。可见,教师对教学问题的预设、遴选、生成、运用的智慧,就常常成为决定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运用好问题,彰显出教师的智慧呢?笔者认为该思“切”、求“精”、务“透”、凝“智”。一、思“切”:生成的问题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切”即切合具体的文本特点,切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切合学生的情感状况,切合学生的思维特点。首先,提出的问题应该是清晰和恰当的,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是,教师备课时要把握阅读的走势和学生的能力发展方向,明了课堂上哪一步应该提出问题,提什么问题。问题的用语

3、应该符合语文教学规范,不宜偏和怪;其内涵和外延应是确定的,忌大而无当,让学生不明所以无从下手;必要时,须提供思考方向和方法,并作相应指导;再进一步,应根据不同文本、不同学习阶段、不同教学目标,使用多样的提问类型,要有记忆性和知识性问题,更要有理解性综合性问题,有时可将一个大问题中心问题分解为几个小问题。比如 ,教学紫藤萝瀑布时 ,若只用一个大问题:“作者写花要表达怎样的中心 ?”就显得空泛,没有思维形成过程,不利于学生能力培养,可设计几个小问题:1.眼前的紫藤花有什么特点?2.十多年前的紫藤花又是怎样的呢?3.作者由紫藤花的荣枯对生命产生了怎样的感悟? 更进一步, 进入课堂教学视野的问题,应该

4、考虑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的情绪在亢奋或沉静中积极思考,以前的课堂提问,多是要求学生重复已教学过的问题的答案或复述信息,即记忆性或知识性的问题,如有关文学常识的提问,有关字词的读音和注释的提问,有关课文内容的提问:“本文作者是谁?本文叙述的主要事件是什么?中心人物是谁?”等,这类的问题不具备思考的力度,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好的问题,既要找到能撬动学生思维的“语言点”,又要与其他训练任务自然而然地勾连起来,由点及面,以获得一箭双雕甚至一石三鸟之效。 二、求“精”: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在核心问题上展开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看,不分轻重主次的满堂问使学生不易抓住

5、主要矛盾,难以把握一堂课的重点和难点,不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和总体评价能力。课堂教学提问应该倾向于提出一些理解性、运用性和分析性、评价性的问题,尤其要把握一篇文章的核心问题。所谓“核心问题”,就是课堂诸多问题中最能揭示文本教育教学价值的问题。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要获得最大限度的效益,势必要把学生的精力集中在对核心问题的探讨上。教师的智慧就表现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把握重点和难点,并寻求突破,让学生的思维在核心问题上碰撞,以求得文本的透彻理解。在愚公移山中,“愚公移山愚不愚”就是核心问题,在天上的街市里,“作者描绘的牛郎织女的生活为什么跟神话传说中完全不一样?”就很有教学价值。济南的冬天课

6、上,“作者抓住济南冬天什么特点写景?”就是核心问题。羚羊木雕中,“我和父母的矛盾焦点是什么?为什么产生这样的矛盾?”,对文本内容和中心有提挈作用。而在李白的将进酒中,可就“为什么喝酒?”引出“借酒浇愁”,再用“为什么愁?”引出“怀才不遇”,从而进入到对诗人情感世界的感受和领悟的中心问题。 三、务“透”:在追问中让学生步步上台阶 课堂教学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问题连续跟进的过程。问题与问题之间应该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促进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的一步一步展开、推进与解决,就是教学任务和目标的一步一步的达成与实现。一个问题生成了,学生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力能达到多深,问题能

7、探讨和解决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在提问时必须予以密切关注的事情。问题是帮助学生透彻的阅读文本的诱因,离学生太近或太远,都不能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古人曰:“提纲而众目张,振领而群毛理”,阅读中若能设计出环环相扣的一系列组合问题,引领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逐层深入的解读和把握,就会像整饬衣服时先提衣领一样,使整个过程贯通一气。教师须掌控梯级提问层次,更可在一个问题上步步紧逼,利用追问促进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明晰起来,深入下去,还能引导学生改善其语言表达,在合作探究中激发思考,形成能力。如?教师借助追问来活化、深化问题,切实保证了知识生成的质量。 四、凝“智”:有效捕捉并机智利用课堂上的动态问题课堂中的细节、步

8、骤并不完全按我们预定的完成,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常常会有突发问题,我们称之为动态问题。能有效捕捉并机智利用课堂上的动态问题,巧妙引入或化解,常常能形成课堂教学的亮点。记得自己那次上桃花源记一课,我正准备按预案上课,一同学举手说话了:“老师,我发现桃花源记的“源”字是错别字”。马上有同学说“是错了”,有同学说“没错”,看到这种情形,我说:“看来同学们读书很仔细,那么这个字到底错不错,让我们在课文中找答案”。学生们很快进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这节课一下子生动起来。 还有一次,学习爱莲说时,读了两遍课文后,一位可爱的女生大声说出了她的感受:“作者怎么这么死心眼?天下好看的花多着了,他说独爱莲,其它的都不爱

9、,他太不能发现美了吧!”我一听,有意思,就让同学们讨论这个问题,在学生七嘴八舌一番争论后,我给出“自然花”和“人格花”两个词,然后带领学生读文中两种“花”相关相似点,自然引出本文托物言志借物抒情的写法,引导学生体味作者不同流俗清高自许的情怀,这样,课堂活了,知识活了,学生对文本的精神意旨领悟也透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再于能遇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对课堂动态问题的处理,在于语文教师因势利导的智慧,它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艺术,是教师综合素质的反映。我们该孜孜以求之。我想,阅读教学中巧妙运用提问的艺术,做到了思“切”、求“精”、务“透”、凝“智”,语文课堂的灵动高效也就不远了。愿与诸同仁共勉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