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858258 上传时间:2022-08-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语文下册-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初中精品教育资料,仅供参考学习!九年级语文下册 2我用残损的手掌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2.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3.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4.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学习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知识链接:作者及作品简介: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人。1923年秋人大学中文系。1925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做宣传工作。1928年在与人合办一线书店,出版无轨列车半月刊。被查封后改名水沫书店,出版新文艺月刊。19

2、31年加入左联。1932年自费赴法国,在里昂中华大学肄业。一年后到巴黎大学听讲,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1935年回国。次年创办新诗月刊。1938年避居香港,主编星岛日报、副刊星座及诗刊顶点。还曾主编过珠江日报和大众日报副刊。同时组织“文协”香港分会并任理事。1941年,日本占领香港后被捕入狱,受伤致残,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1949年回到内地在国际新闻局法文组从事翻译。1950年因气喘病去世。诗集有我的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和灾难的岁月。早年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象朦胧、含蓄。后期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感情。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1942年?月3日

3、,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歌。自主学习:1学生默读全诗。掌握下列字词。锦幛 荇藻 蓬蒿 憔悴 蝼蚁2有感情地背诵课文,细心体会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摸索”祖国土地时的种种感觉,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合作探究:(1)诗中两种不同的色调给读者以强烈刺激。请画出文中起标示作用的修饰语,体会其表达效果。(2)这首诗描写的对象很多,而读起来却不觉芜杂,这是为什么?(1) 诗歌两部分的写法各异,试作简要分析。精读精炼:(阅读课文第二部分回答问题:)(1)、诗歌哪句话总结了的情况?(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他的感觉是什么?(3)、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里?(4)、哪句诗句最

4、能抒发作者心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希望之情呢?主题阅读:阅读闻一多的发现,回答问题。发 现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注:罡(gng)风:道家语,高空的风。又作“刚风”。1诗歌中的“发现”有什么含义?诗人“发现”了什么?2诗人说:“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又说:“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据此说说这个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3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我来了,我喊一声,进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进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B“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C“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D.“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希望的赤胆忠心。4这首诗在形式上有哪些特点?“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一句为何

6、要加括号?拓展提升:诗人往往把情感寄寓在具体的形象上,使抽象的心绪具有可感性。借鉴这种写法联系生活体验,写几句富有诗意的话,抒写自己的一种感情(如“思念”“悲伤”“欢欣”等)。课堂小结: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我们在感念中生发的是对祖国母亲的一份深情、一份责任。“祖国在我心中”,让我们在雄壮激昂的国歌声中唱响心曲。(音乐起)教后记:参考答案:1、锦幛(zhng) 荇藻(xng zo) 蓬蒿(Png ho)憔悴(qio cu):形容人瘦弱,面色不好看。蝼蚁(lu y)

7、:蝼蛄和蚂蚁,用来代表微小的生物,比喻力量薄弱或地位低微的人。2、说说诗人内心深处情感的变化起伏。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从背诵入手,整体把握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的形象化思绪,在想像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他没有亲身体验过的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寄与了民族复兴的希望。3、四人学习小组研讨、交流,教师明确:(1)积极的、暖色调的词语如: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的、冷色调的词语如: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诗人之所以这样用这些词语,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内心深处的爱与恨。(2

8、)全诗在想象中展开内容,在想象中,诗人的手掌抚过了广大的国土。先是沦陷区的家乡,继而从祖国疆域的北部一直到最南端,最终停留在。对祖国大地上每一处特征性景物的概括,作者突出的是“手掌”的触觉作用(同时也有视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的作用),如 “微凉”“冷”“滑出”“细”“软”“蘸”等等。这样,就把较广泛的描写对象相对集中起来,使之贯穿在“手掌的感受”这一条线索上,因而读起来不觉芜杂。另外,灵活的押韵方式,既体现了现代诗形式的自由,又使全诗有着相对协调一致的节奏。(3)描写沦陷区,从实处着笔,用一幅幅富有特征的小画缀连;描写,侧重写意,用挚爱和柔情抚摸,加之一连串亲切温馨气息的比喻,凸现和煦明媚

9、的色彩。4、精读精炼:(1)、诗歌哪句话总结了的情况?“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机”(2)、诗人用“残损的手掌”抚过他的感觉是什么?象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贴切的比喻形象形容出诗人在这里明朗、温暖的的土地上找到了安慰(3)、作者为何要把爱和一切希望寄托在这里?“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天,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象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4)、哪句诗句最能抒发作者心里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希望之情呢?“那里,永恒的”(5)、这一节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语言上有什么特点?“对的真挚情感,对祖国未来寄予热切的希望,语言上用了比喻的修辞和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5、主题阅读:(1)揭示理想和现实的矛盾、的黑暗。(2)表达了诗人悲痛欲绝的感情。(3)B(“火”喻指诗人对祖国火一般的热情)(4)每行11字,两句一韵,句式整齐匀称。这句话是“问”时表情动作,不加括号,容易被误认为是“问”的内容。6、拓展提升:先在小组内交流、修改,然后请学生有感情诵读自己所写的优美语句,教师点评归纳。此题意在让学生借鉴这首诗通过描写具体事物来抒写思想感情的写法,写片段作文。不必要求学生一定要写诗,写散文也可;也不必写得太长,一百字至五百字均可。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