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二中学习心得.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8850967 上传时间:2023-12-2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昌乐二中学习心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昌乐二中学习心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昌乐二中学习心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昌乐二中学习心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昌乐二中学习心得.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昌乐二中学习心得 陕西省靖边中学心理健康教师 8月10日至8月12日,我有幸参加了昌乐二中的“271课堂模式”的培训,经过这三天的培训,我体会颇深。虽然“271课堂模式”主要针对是九门高考的科目,但是对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教育和课堂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对于我们理解、解释和灵活的应用心理学的一些规律进行有效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 一、高校课堂很好的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内涵和要求。 1、人本主义心理学首先坚持自然人性论,提出了基于自然的人性论,认为有机体均有一定的内在倾向,以有助于维持和增强机体的方式来发展自我潜能;强调人的基本需要均由人的潜能决定。强调教育者应当建立起对儿童潜能的信念,并在自

2、然人性的基础上开展教育,而不是将其看作一个无能的弱者,一个接受的容器,一个邪恶的侏儒,甚或是一个永远处于底层的织布机。 2、注重儿童的需要实现“各自”的自我。马斯洛根据动机与需要之间的关系,提出了经典的需要层次理论,即自下而上的生理、安全、归属感和爱、尊重、认知、审美和自我实现的一般模式。由于人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才使有机体的潜能得以实现、保持和增强。但每个人的需要和动机不一,自我实现的标准和结果各异,不能将一个人自我实现的标准和模式强加到他人身上。正如马斯洛所说,“一个人能够成为什么,他就必须成为什么,他必须忠于自己的本性。”自我实现的两个基本条件是无条件尊重与自尊。而“271课堂模式”不仅能

3、够在鼓励和真诚的相互赞美中建立起自尊,而且还能在这种基础上发现自我、发现自我、超越自我。 3、人本主义坚持知情统一的教学观。罗杰斯(1963)认为,生活是一个使个体不断成长并达到完美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实现倾向的,指向于个体的成长、自主、摆脱外部力量的控制。他提出了“自由学习”和“学生中心”的学习观与教学观,旨在通过知情统一的方式,培养“躯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汇一体”的人,即完人(whole person)。尽管我们心理健康教育课曾今努力的向这个方向努力,但是总是觉得一点点的波浪难以改变原有的传统模式下的死气沉沉的、如海的趋势,而271高效课堂模式将这一点做的淋漓尽致,它不仅完全以“学生

4、为中心”,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它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更注重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情感的培养,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能知情意统一。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271高效课堂很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 二、从人本主义的角度建设高效课堂的建议 1、 从人本主义的角度看,在建设高校课堂时一定要注意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最重要的是要以真诚的对待学生,无条件积极关注学生,对学生有同理性的理解。 罗杰斯在三个条件中,首先强调的就是真诚,但是一个人能做到真诚的背后深藏的是对自我的一切的接纳。一个人只有真正的接纳自己,才能不带防御的去和别人交往,才能作到真诚。如果一个教师不接纳自己,处处对自己“严格”要求,那么如果学生小

5、组发展面临危机,没有达到他的预期效果,那么他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这样就会影响到小组的治疗效果。也就是说:一个不能接纳自己,就不会真诚的去接纳一个小组,不愿意以小组真实的情况去教导小组,而会以自己想象和预期的小组去教导小组。所以,在高效课堂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以真诚的对待学生,真正做到尊重学生,把学生作为一个有自尊、能自我负责的人来尊重和看待。 其次,在课堂上无条件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真心的接纳学生的好与不好;在人本主义心理学中的“人”具有实现倾向的、建设性的,只有你坚信这一点,你才能不让学生戴着的壳,你才能做到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去关注,这样教师才有足够的信心在学

6、生的挑战、迷茫、等待指示、矛盾中,稳如泰山视其为一种学习的转机。 最后,对于学生的各种情绪和困惑能做到“同理心”,同理心不是同情。教师每时每刻体验到情感和个人的意义,正好是学生现在的体验,当他似乎从当事人的 “内心”洞察到这些情感和意义,就如同他就是当事人一样,而且能够成功的把这种理解传达给他的当事人。在同感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认为只要进入组员的内心世界,敏锐地感受他的感受,痛苦他的痛苦、快乐他的快乐就够了,这样做还没有达到同感,因为组长的同感,就是让组员透过他的眼睛看到他自己私人的世界,它必须向组员传达这种理解,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同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让自己完全迷失在他人的世界中,在

7、同感的过程中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具有“同理心”的教师能从细微处体察到学生的需求,能易地而处,切身处地理解学生的情绪,感同身受地明白及体会学生的处境及感受,并可适切地回应其需要。 2、教师要遵循人本主义的教育观,要相信学生,学会等待。 人本主义认为“人是自主的,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选择”,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相信人是自主的,即人有自由意识,可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未来。他们坚持主张人有一种必不可少的自由和自主。正是因为有了此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尝试消除种种条件的限制,去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也正是因为有了自由和自主,人才可以做出选择。由于选择是自由意志的结果,因此应对自己的选择负责。所以教师要学会等待,要相信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学生能够做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