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一个以京族为主的多民族的国家越南的古代音乐受中国和印度的影响,19纪世纪中叶西方音乐传入越南,逐渐形成具有特色的越南民族音乐越南民族音乐多为不带半音的五声音阶,具有音程变化大、音域宽和滑音多等特点 独弦曲《山林》是一首著名的越南民间乐曲乐曲表现越南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们打猎回来的欢畅心情基本信息 独弦琴是越南代表性的民族乐器,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越南民族的象征我国广西地区的京族也使用这种乐器独弦琴”又称“单瓢”或“葫芦独弦琴”,是一种拨弦乐器因仅张一弦而得名琴体为一长方形木箱(或剖竹而成),长约100厘米尾大头小,底部开2或3个小孔琴头横置一个被削去大部、呈喇叭口型的小葫芦竹或牛角制成的弯形的琴杆穿过葫芦插在琴头钢丝琴弦一端穿过葫芦系于琴杆上,另一端系于琴尾,演奏时右手执竹片拨弦,同时用小指背骨节碰弦发出泛音左手左右摇摆琴杆,改变琴弦的张力,使音高发生变化,并装饰曲调独弦琴的音色纯净、缠绵,优美动人,擅长于表现思念情绪和忧郁的色彩,一般速度比较慢,也有少数比较欢快的乐曲独弦琴主要用于独奏,过去也为吟诗伴奏现代独弦琴多有电声扩大装置 独弦琴又称独弦匏琴、一弦琴,京语称之为“睹演旦匏”(Du yan Dan bou)”。
长期来,虽说独弦琴的形态、制作材料及其工艺不尽相同,但在民间,大体可分为竹制和木制两种,皆由琴体、摇杆、弦轴及挑棒等构件组成,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一代独弦琴演奏家们对独弦琴作了适当改良,优化其原有特征,丰富其演奏技艺和表现力综合归纳,这些改良大体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制作材料,多改用质量较好的棕榈木、硬杂木或名贵的红木、紫檀木等二是弦琴,代之以比较规范的古筝弦、扬琴弦或吉他弦,一般用扬琴26号至30号,尤以28至29号最佳三是加拾音器,以电声扩大其音量,突出其音色特征四是根据需要改进其外形,除原本的长箱形外,增添有长条型、龙头型等新款式五是(个别演奏家)在琴体上加设指板及品位,扩展乐器表现性能六是改外露弦轴为稳式弦轴,美化其外形,改善其音质七是改挑棒为精巧的拔片,或直接用指甲、佩套指弹奏,能获得多样化的音色和演奏技艺 目前演奏中常用的独弦琴,有民间竹制独弦琴和木制独弦琴及多种改良独弦琴介绍 独弦琴是京族人民喜爱的民间乐器,不论节日喜庆或是农闲之时,人们都要在它的伴奏下,唱起即兴编成的民歌由于它的发音与京族民歌音调极为相似,装饰音又富有吟唱般的韵味,所以在为民歌伴奏时,琴声歌声交融,两者浑然一体。
独弦琴既是优美的独奏乐器,也是出色的伴奏乐器,还可参加 重奏或合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 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以在仅有的一条琴弦上,同时奏出泛音和基音两个音来,这是由于独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独弦琴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高音清晰、中音明亮、低音丰满,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它奏出的委婉如歌的曲调,有如诗人吟咏,富于甜美感,有着深邃的艺术魅力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这是由于独特的演奏手法而得到的独弦琴具有柔和优美的音色,表现力极为丰富,宜于表现各种悠长抒情的旋律,既能描绘椰林、山川等大自然的美景,也能淋漓尽致地抒发人们的思想感情 独弦琴的历史 独弦琴是京族古老的民间乐器,早在公元八世纪,就已流行于缅甸、越南和东南亚各国唐贞元十八年(802),南亚骠国(今缅甸)向唐王朝进献乐舞,其中就有独弦琴独弦琴起源于骠国(今缅甸),流行于东南亚各国,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南国色彩早在公元8世纪的唐代,我国就有了关于竹制独弦琴的记载《新唐书》中有:“独弦匏琴,以斑竹为之,不加饰,刻木为虺(Hui)首(是古书上说的一种毒蛇),张弦无轸,以弦系顶。
独弦琴最初只为诗人吟诗伴奏,后来发展为歌舞伴奏或与其他乐器合奏(尤常与洞箫一起演奏);如今多用于独奏,亦可参加重奏或为歌舞伴奏在民族乐队中,独弦琴往往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独弦琴是泛音演奏乐器,演奏手法独特,可在一条弦上同时奏出两个音,音色柔和优美,宜于表现悠长抒情的旋律独弦琴现已改制成电扩音独弦琴,即在共鸣箱内装置拾音器和扬声器(也可外接扩音设备),音量显著增大,因而音色更加柔美动听,更适于独奏 独弦琴现已改制成电扩音独弦琴,即在共鸣箱内装置拾音器和扬声器(也可外接扩音设备),音量显著增大,因而音色更加柔美动听,更适于独奏 音响原理:独弦琴的音响原理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利用琴体共鸣扩音的原声独弦琴;二是利用拾音器拾音通过功放音箱扩音的电声独弦琴无论是原声独弦琴还是电独弦琴,弹奏时,演奏者用右手小指一侧指肉轻触琴弦某等分点的位置上(即切弦),同时右手握竹篾挑弹(传统弹法,现在也多用右手食配甲弹奏),弹弦的同时小指迅速离开琴弦,便发出琴弦所切取部分的泛音和全长振动的基音,这种复合音响,泛音很美,很柔和,音量较大,基音反而比较微弱独弦琴通常使用切弦于二分点、三分点、四分点、五分点、六分点、八分点所发出的泛音,只通过右手弹弦得到的这六个音被称为“自然泛音”。
而独弦琴如果只用这六个自然泛音演奏,是远远不能满足演奏独弦琴演奏的需要,还必须有其他更多的泛音才能组成完美的乐曲独弦琴用其特有的装置——摇杆,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这个问题演奏者用左手推拉摇杆,可以改变琴弦的张力,提高或降低发音高度当往外拉摇杆时,琴弦张紧,音就升高;而向内推摇杆时,琴弦则松弛,发音就降低于是,便可获得琴弦升高或降低后的新泛音,我们将其称为“摇杆泛音”不用“切弦”而弹奏的音(可是是弦上任意点),称之为基础音,乐曲中较少使用 由于独弦琴的演奏主要是采用这种“泛音”的方式进行,因此其律制也主要是纯律具体说,独弦琴的演奏,除基础音不用切弦外,其它的音都是切取有效弦长的1/2、1/3、1/4、1/5、1/6、1/8等六个位置(俗称“切弦点”),而发出的切弦段的“自然泛音”,其所构成的音列,称为“自然泛音列” 下面是以小字组的C为定弦音的自然泛音列摇杆泛音也都是以二分音、三分音和五分音作为生律的基础,因为独弦琴的演奏属纯律 演奏独弦琴时,多采取坐姿弹奏,既可将琴横置于桌子、架子或双腿上,也可将琴尾放在腿上,琴首置于别的支架物上,右手执挑棒弹奏,外侧掌边轻轻触及琴弦1/2、1/3、1/4、1/5 、1/6、1/8处等泛音点发音。
左手握住摇杆,通过推、拉改变弦的张力,提高或降低发音的高度独弦琴多以A音定弦,有时也可定为C音从琴弦松弛基音到琴弦张紧泛音,其音域 E—#c3,近四个八度拉摇杆琴弦就张紧,可使弦音升高大三度;推摇杆琴弦就松弛,弦音可降低纯四度,这样就在六个自然泛音(较多使用1/2至1/6泛音)之外,又产生了新的摇杆泛音两者结合便可构成各种形式的音阶、半音阶,甚至一切微升、微降音也能演奏独弦琴可以演奏音阶、音程的跳进,各种装饰音和滑音揉弦:左手小指轻扶琴杆,左右均匀摇动,发音如同拉奏乐器的揉弦效果 拉:左手扶琴杆向外拉,使琴弦音升高 推:左手扶琴杆向里推,使琴音按降低 拉柔:拉与揉相结合 推柔:推与柔相结合 打:右手拨弦后,左手大指向外轻击琴杆一下 撞:右手拨弦后,左手食指向内轻击琴杆一下 摇:打与撞结合运用 颤音:即连打 上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拉动琴杆在谱中需标明起讫音 下滑音:右手拨弦后,左手推动琴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