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推进问题与反思学习.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58846738 上传时间:2023-11-0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推进问题与反思学习.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课程推进问题与反思学习.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课程推进问题与反思学习.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课程推进问题与反思学习.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推进问题与反思学习.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推进中的问题与反思学习总结铜仁市第三小学教师-万兆飞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提升教学质量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根据通过远程网络研修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在学科课程专家和指导教师引领下,以教师为主体开展学科教学案例分析和问题研讨,网上提交作业,在线与指导教师、专家研讨。学习生活非常充实,经过这些天的学习,使我对新课程对素质教育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下面谈一下我的看法和认识。我认为在素质教育之下,传统的教学活动要有一个彻底的转变,首先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要进行深思,要再一次转换自己的角色,改变已有的、传统的教学行为;要学会创造性地“用活”教材;同时要在教学当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个学

2、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我意识到课改的设想最终要靠教学实践去实现、去完善,不仅要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 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学行为 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在现代课程中,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 (1)新课程要求教师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

3、是为学生提供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这种合作交流的空间与时间是最重要的学习资源。在教学中,个别学习、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组际交流、全班交流等都是新课程中经常采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这些组织形式就是为学生创设了合作交流的时间,同时教师还必须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充足的时间,最终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 (2)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走,而是点起

4、他内在的精神力量,鼓励他不断的向上攀登。 (3)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教师倾听学生的心声,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既有认知的交流,更有情感的交流,既可以通过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表情、动作来实现交流。我在教学中也学到了许多知识,同时缩短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学生把我当成了他们学习的伙伴,愿意与我进行探讨、互相交流。 二、在教学中要创造性地“用活”教材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教师要创造性的用教材,要

5、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科学精神和智慧,要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选取更好的内容对教材深加工,设计出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课来,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的知识激活,形成有教师教学个性的教材知识。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自主学习。 三、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评价每个学生 新课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方法以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需要的身心健康,有知识、有能力、有纪律的创新型人才。 对学生评价是要更多的关注学生多元的学习过程和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以一次考试就决定学生的生死,这样过于简单和粗暴,教师要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参照标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基础,教师应在每个学生原有的基础上制定“最近发展区”,使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这样也就不会因一两次考试发挥失常而导致终生遗憾,而且容易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学实践和学习时的心得。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感悟新课程理念,让实践之树常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