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8843391 上传时间:2023-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转方式 调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记农业局09年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后的工作报告 今年,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统领,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以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手段,振奋精神,抢抓机遇,为实现全县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和谐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在国家制定“十一五”计划以来,全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为契机,不断加大对“三农”工作力度,克服了农产品市场剧烈波动、农资价格大幅上涨等带来的严峻挑战,在连续几年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取得了粮食持续增产、农民持续增收的良好成绩。一、 今年在县委、县政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

2、化经济结构”的指导下,取得了巨大成效:(一)粮食喜获丰收今年,我县大力实施良种、良方、良肥(配方肥)“三良”配套技术推广,加快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步伐。今年以来共推广配方肥1.3万吨、玉米良种80万亩、小麦良种90.5万亩,玉米、小麦首次实现全覆盖。特别是在今年春季,在遭受50年不遇的严重干旱气候条件下,在全县实施三良创高产活动下,小麦生产依然获得丰收,今年小麦平均单产446公斤,玉米平均单产555公斤,较同期相比分别增产2.5%,10%,实现了吨粮县,无论单产还是总产都创历史新高。(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改善农民切身生活今年,我县同时实施“万户生态建设工程”和“万户温暖家园建设工

3、程”,建设成以沼气为载体的生态家园8000多户。目前,全县已有600多个村、2万余户农民用上了沼气,建成高标准“生态家园”示范村15个,沼气重点示范村20个,仅此一项全县农民年可增收节支2000多万元。“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的建设,使农民大大改善生活条件。同时还启动了“万户温暖家园建设工程”,以县委、县政府财政补贴,每户每个太阳能补贴50%,首批1000台全部安装到户,第二批万户温暖家园建设工程5000户,已全部落实到户。进一步推动农户实现家居温暖清洁化、庭院经济高效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农村进步小康化,创建全国生态家园建设示范县。(三)农业项目多,项目建设快,项目实施好我县农

4、业局紧紧抓住国家优先发展农业,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机遇,争取国家各项惠农项目资金达1.39亿元,是全市各县争取到项目资金平均值的1.91倍。其中,争取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7601.8万元,玉米良种补贴资金860万元,小麦良种补贴资金900万元,实现了农作物良种的全覆盖。其次,建设高标准粮田建设项目区,总投资710多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168万元。项目区覆盖14个行政村,受益人口7300余人,新修高标准机耕路30多公里;改造田间路64.7公里,新挖排水沟43公里,疏挖61.5公里,新建、改造桥涵74座,新建、维修机井61眼。被全国列为“千亿斤粮食增产计划”重点县、全国科技推广示

5、范县。(四)继续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工程今年,我县从“一村一品”专业村中确定了51个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进行重点扶持,以点带面,亮出“名片”,使原来的一村一品,一乡一色的特色产品优势转变几村一品,几乡一业的区域化和产业化优势,努力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以推进“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形式,始终将致富农民作为根本出点。加快以特色村发展优势农业,拉动农民增产,增收。(五)、农业技术推广、农民技能培训得到新进展。今年4月份,在县委招待所开展了2009年春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全县16个乡镇(街道)的500余名技术人员参加了培训。培训内容以小麦中后期管理技术意见、夏玉米测土配方施肥

6、节本增效高产技术、夏玉米“一增四改”高产栽培技术等。9月份,依县委宣传部指示,进行街头农业科技宣传工作,根据当前秋收秋种工作的需要,我局制作了秋收注意问题以及小麦良种播种技术的材料,专门派出两名技术人员,进行街头宣传工作。截止目前,全县共举办各种培训367场次,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达8万人次,新增科技能手1000余人,从科技角度使得农民增产、增收成为现实。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1、结构调整速度缓慢,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民长期沿袭了传统的种养模式,地方特有资源没有得到很好挖掘,分散、单家独户的生产、经营方式仍然占主导地位,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低,农民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弱,只凭本地市场决定自己的生产经营项

7、目,经济效益偏低。2、农民上学积极小、农民接受知识能力受限。全球经济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使企业招收高等教育人急剧下滑,从而也在最基层的农村产生了“上学无用论”。很多家长在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情况下,让孩子直接外出就业,或是在本地企业接受一些无需技术的工作,使得社会普通产生一种,知识和价值的不等价观念,也使乡镇初中、高中产生了生源少,质量差的现象。农民在上个世纪,由于经济原因制约,很多人没有受到过义务教育或是根本没有受过教育,使农民的基础差、底子薄,受教育力能有限,很多农技工作难以开展。这种现象难以符合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在今后的新农村建设上受到更大的阻力。3、农民上访居高不下,农村社会稳定问题

8、依存。近几年农民因土地上访占总上访的80%以上,各项惠农政策的出台以及金融危机的影响,农民工返乡、大学生回家以及新增农村人口,他们大部分因各项原因无法得到土地。全县目前共有无地人口约2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4%,涉及农户1万余个。还有部分村“机动地”面积超标,村民土地承包权益不合理。4,农民的医疗,社会保障还未完善。“靠天吃天,靠地吃地”是农民最现实的写照,没有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相对较差,养老问题一直困扰着农民在没有劳动生产力的情况下,无法得到社会的保障;医疗也带来的是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提升农民安居乐业的根本保障。5、扶持政策尚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不健全。缺少支持

9、农特产品经营、加工、营销、税收的优惠政策,缺少支持优势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政策性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农业信贷体系不全,合作金融、民间金融发展滞后,农业政策性保险制度还不完善,农业风险分担机制未完全建立,政府引导、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特色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尚未形成。三、 主要工作1、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突出抓好优质粮生产,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战略工程契机,建成9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8万亩优质玉米生产基地。积极开展高产创建活动,重点抓好小麦、玉米高产栽培模式创新,不断扩大“优、高、专”作物面积,努力提高单产和品质。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每乡镇、街道创建2 - 3个万亩农业标准

10、化示范区,达到乡有示范村(区)、村有示范户的良好局面。2、加快生态家园建设。以“一池三改”(沼气池,改圈、改厕、改厨)为重点,抓好全县生态家园建设,再建沼气池1万户。以太阳能为载体的“万户温暖农园工程”,对4000户太阳能农户进行建设,确保2010年实现万户温暖工程。3、加快对农村医疗、养老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民做了一个大的社会集体同样需要社会、医疗保障,现有的农村合作医疗在一定程度上使农民在就医上得到保障,在进入百强县的进程中,应重视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带来的重大贡献,加大对农村医疗保险的投入,真正解决农民有病无医的问题。即将出台的国家对农村60岁以上的农民,实行每月50块养老金,把农民养老纳入国家重大体制中来,是全国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4、加快标准粮田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力争2010年建成高标准现代粮田4万亩,从而进一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5、加快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用率。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在我县已经连续实施三年,累计推广配方肥3万多吨、面积120多万亩次,累计新增粮食3亿多斤,累计增收2.8亿元,推广效果十分显著,有效地促进了科技到田“最后一公里”问题,科技普及率得到大大的提高。到2010年,实现全县90.5万亩粮食耕地配方肥全覆盖。茌平县农业局 二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