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8840316 上传时间:2023-07-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数学参赛教案设计(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案教案设计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 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1)回忆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2)等腰三角形纸片(3)完成课后习题二、教学课题课题: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1) 课堂活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重点放在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察、分析、归纳概括,主动获得知识。(2) 组织学生欣赏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能力。(3) 在教学中,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说理的能力。三、教材分析:1、 等腰三角形是在三角形知识基础上的继续深入,如何利用学习三角形的过程中已经形成的思路和观点,也是对

2、理解“等腰”这个条件造成的特殊结果的重要之处。2、 等腰三角形是基本的几何图形之一,在今后的几何学习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复杂图形的基本单位,等腰三角形的定理为今后有关几何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力的工具。3、 对称是几何图形观察和思维的重要思想,也是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常用出发点之一,学好本节知识对加深对称思想的理解有重要意义。4、 例题中的几何运算,是数形结合的思想的初步体验,如何在几何中结合代数的等量思想是教学中应重点研究的问题。5、 如何把握合情推理的书写及重点问题,本课中的例题也进一步做了示范,可以认真研究。6、 本课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对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提高学

3、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重要的意义。7、 本课内容安排上难度和强度不高,适合学生讨论,可以充分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竞争的意识。8、 课本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然后在进行证明,将探索和证明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不断感受证明的必要性。四、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发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以活动形式展开教学,综合运用启发式、多媒体演示、互联网探索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五、教学过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过程,初

4、步文字命题的证明方法、基本步骤和书写格式。2、过程与方法:会运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有关的计算与简单的证明。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学会分析几何证明题的方法及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证明过程。教学重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定理的证明教学难点:证明过程的书写格式,用规范的符号语言描述证明过程教学媒体:多媒体六、教学过程:(一)回顾知识1、什么叫证明?什么叫定理?2、证明与图形有关的命题,一般步骤有哪些?3、我们初中数学中,选用了哪些真命题作为基本事实?此外,还有什么被看作是基本事实?设计说明:师提出问题,回顾旧知识,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二)创设情境 观察图片百度

5、图片搜索_等腰三角形金字塔的搜索结果#pn10&-1&di28163271780&objURLhttp%3A%2F%2Fwww.trip-%2Fimages%2Fuploadfile%2F2011%2F3%2F20%2F2011320133456750.jpg&fromURLhttp%3A%2F%2Fwww.trip-%2Fhtml%2Fchuyou%2Flryj%2F2011320%2F20113201335237055.html&W800&H600&T10264&S94&TPjpg#phttp:/ 1、等腰三角形的定义 证明1 练习2、等腰三角形的性质 证明2 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证明3

6、 (八)教学反思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是本节课重点,通过教学,发现学生对于用符号语言来表述证明过程感到困难,在教学时,应重点强调如何用符号语言来说理,引导点评学生的说理过程,让学生感受符号语言的好处。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学习动机,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习的热情,变被动学习为自主探究学习,还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学习毅力和意志品格。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均能得到很好的培养。尽量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本节课从总体上看,学生基本掌握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及三线合一的性质,学会了等边对等角的运用,较好的完成了教学目的。但我总觉得,这样上课,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不能满足,会有吃不饱的感觉。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练习,整体效果可能会好些。百度搜索:教案设计_百度文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