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管理手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8839008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27.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管理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工艺管理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工艺管理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工艺管理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工艺管理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管理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管理手册(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手册编码:企业手册本手册的宗旨是使你能够:了解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工艺管理的优化达到效率最高、 速度最快、客户满足最佳、效益最优,本手册主要包括工艺布局、 工位安排、工时管理、操作指导书、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装 备标准化等七大方面的内容。内容目录一、综述 3二、目标 41、工艺管理的目标: 42、工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 4三、事前算赢 51、工艺布局的原则与操作指导 5四、事中创新 81、工时测定的原则、操作和分析 8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 103、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 11五、事后优化 121、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 122、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143、装备标准化开展的

2、原则和实例 14六、全流程效率竞争力 15七、已承诺的被倒逼责任的落实 16八、结束语 17一、综述了解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工艺布局、工位定编、工时管理、操作指导书、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装备标准化等工作开展实 现效率最高、速度最快、客户满足最佳、效益最优,赢得第一竞争 力。1、工艺布局的原则和方法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3、工时测定的原则和具体操作4、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5、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6、工艺点检表的使用7、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本手册主要包括指南和指导两部分,分别介绍了工艺管理的方法和工具,以及工艺管理方法的使用原则和操作方法,是工艺管理人员的基本岗位技

3、能指导手册。1、工艺管理的目标:工艺是将产品由开发设计转向生产实现的过程,通过工艺布局、工位定编、工时管理 工位指导、重点工序控制、工艺点检控制、装备标准化来保障在产品实现过程中效率最高 速度最快、客户满意度最佳、效益最优,从而实现“*”第一竞争力目标。工艺管理的KPI指标为线体LOB平衡度、重点工序工艺符合率100%。2、工艺管理的方法与工具:工艺管理是工艺经理、技术经理、技术员必须具备的基础技能,主要包含的内容有:工艺布局的原则和方法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工时测定的原则和具体操作工位操作指导书的编制原则和内容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工艺点检表的使用 装备标准化开展的原则和实例1、工艺布局的原

4、则与操作指导1)工厂布局的内容工厂总体平面布置解决工厂各个组成部分,包括生产车间、辅助生产车间、仓库、动力站、办公室等各种作业单位和运输线路设施的相互关系,解决物料流向和流程、厂内外运输的连接。 车间布置解决工作地、设备、通道、管线之间和相互位置,解决物料搬运的流程及运输方式。2)设施布置设计的总原则 整体综合原则(设计时应将设施布置有影响的所有因素都考虑进去,以达到优化的方案) 移动距离最小原则 流动性原则(设施布置应使在制品在生产过程中流动顺畅,消除无谓停滞,力求生产流程连续化) 空间利用原则(生产区域或储存区域的空间安排,都应力求充分有效地利用空间。 ) 柔性原则(应考虑各种因素变化可能

5、带来的布置变更,以便于以后的扩展和调整) 安全原则(3)工厂总体布置设计的要求 满足生产要求,工艺流程合理; 适应工厂内外运输要求,线路短捷顺直; 合理用地; 充分注意防火、防爆、防损与防噪; 利用气候等自然条件,减少环境污染。4)车间布置设计的要求确定设备布置的形式;满足工艺流程要求; 实行定置管理、确保工作环境整洁、安全; 选择适当的建筑形式。(2) 工厂布局的形式(1)产品原则布置(流水线布置) 当产品品种少批量大时,应当按照产品的加工工艺过程顺序来配置设备,形成流水生产线或装 配线。产品原则布置的基础标准化及作业分工。整个产品被分解成一系列标准化的作业,由专门的人力及加工设备来完成。

6、产品原则布置的优点 产品产出率高,单位产品成本低; 每一产品都按工艺流程布置设备,因此加工件经过的路程最直接、最短,无用的停滞时 间也最少; 由于操作人员效率高且所需培训少; 生产管理和采购、库存控制等工作也相对简单。产品原则布置的缺点 要求较多的设备,而设备的利用率相对较低; 对产品种类及产量变化、设备故障等情况的响应较差; 线上工作重复单调乏味,缺乏提升机会,可能会导致工人的心理问题或职业伤害; 为了避免停产,设备备用件的库存可能比较大。2)工艺布置原则(机群式)把同类型的设备和人员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优点缺点机器利用率高物流量大设备和人员的柔性程度高,生产计划与控制较复杂更改产品品种和数

7、量方便搬运距离长,有回流,生设备投资相对较少产周期长操作人员作业多样化库存量相对较大员工技能要求高3)固定式布置原则(项目布置)主要是工程项目和大型产品生产采用的一种布置形式。它的加工对象位置,生产工人和设备都随加工产品所在的某一位置而转移。如工程建设、飞机 厂、造船厂、重型机器厂等。固定式布置缺点: 场地空间有限; 不同的工作时期,物料和人员需求不一样,这给生产组织和管理带来较大困难; 物料需求量是动态的。4)成组布置原则 成组技术就是识别和利用产品零部件的相似性,将零件分类。一系列相似工艺要求的零 件组成零件族。针对一个零件族的设备要求所形成的一系列机器,称作机器组(制造单 元)。 成组原

8、则布置可以认为是产品原则布置的缩影,是将工艺原则布置系统转化为接近产品 原则布置系统。成组原则布置的特点 加工时间较短、物流效率较高; 在制品较低、准备时间较短;具有工艺原则布置的柔性。不同布置类型的特征布置形式生产时间在制品技术水平产品柔性机器利用 率工人利用率单位产品 成本维护性设备投资 规模产品原则短低低低高高低难大工艺原则长高高高中、低高高易小固定式中中混合高中中高不定不定成组原则短低中、高中、高中、高高低中中LU1、工时测定的原则、操作和分析(1)工时测定原则工时是工位定编的基础数据,目前国际通用的有现状时间秒表测评法、理想时间测评法、MOD 测评法,理想时间测评法和 MOD 测评法

9、因其对工艺布局、产品结构的高标准要求,一 般作为参考数据,采用的为现状时间秒表测评法。工时测定的主要原则是真实准确地按照实际操作流程进行测定。(2)工时测定的操作步骤工时测评以测定时的工位分布为测试单元,所有工作以工位进行单元设置。具体操作步骤如下:(1) 以经营体为主线,按照物理布局对各线体的模块进行汇总,列出每条线体当前的产 品系列。选择每条线体最主要的产品系列进行时间测定。(2) 列出所选择产品的全部加工工序和对应的工位分布,以加工一台该系列产品所经过 生产流程为准。(3) 将每个工位的动作进行工步分解,动作分解的原则为每一个工步分解都能判断该工步是属于抓住物料、拿取物料、装配(操作)物

10、料三种动作中的哪一种。工位动作分为常规作业和频率作业两种,常规作业是指每一台产品都需要进行该操作, 频率作业指按照固定频率进行的操作如产品满车后的配送等。(4) 按照动作分解进行工时测定。测定建议采用加工一件产品全工艺流程录像,按照录像的内容,对照工位动作分解,逐项填写各动作的工时。一般至少测定五次。o禁止的行为禁止行为:禁止在测定工时过程中加快或减慢操作,影响测定准确性。工时测定.xls3)工时测定分析将单个工位的各工步测定的时间合计即为工位的CT时间,取五次测定CT的平均值为该工 位的现状工时CT时间,按照各工位排布顺序进行汇总,进行线体的LOB分析:线体LOB二线体总操作时间/(线体工位

11、个数*瓶颈工位CT)其中瓶颈工位CT取各工位CT时间的最大的数据。( 4)线体 LOB 平衡改善的方法线体LOB平衡率较低时可遵循以下方法进行改善:1、首先应考虑对瓶颈工序进行作业改善,作业改善的方法,可参照程序分析的改善方法及 动作分析、工装自动化等 IE 方法与手段;2、将瓶颈工序的作业内容分担给其它工序;3、增加各作业员,只要平衡率提高了,人均产量就等于提高了,单位产品成本也随之下降;4、合并相关工序,重新排布生产工序,相对来讲在作业内容较多的情况下容易拉平衡;5、分解作业时间较短的工序,把该工序安排到其它工序当中去。2、工位定编的原则和方法工位的定编应遵循按照工艺流程的顺序和工位操作节

12、拍与工步 CT 接近的原则。直接工人的定编和产品总标准工时及生产节拍有直接正反比关系。公式如下:其中:实际测量时间为上部分工时测定的 CT 时间之和目标节拍指根据定单需求分解到每天各生产线的自然台产量,再除以每天的实际工作时间 所得出的生产节拍良率指各个工序的良率乘积线体平衡率(LOB )指目标线平衡率具体操作表单如下定编标配手册.xlsx余裕宽放系数查询表.xlsx3、工位操作指导书编制的原则和内容工位是操作的基础单元,一般情况下一个工位对应一个单班定编人员。工位操作指导书应 包含人、机、料、法、环等4M1E各要素及工位的目标。人员从着装、资质、技能三方面进行规范;机包含设备、工具、工装等具

13、体描述;料包含 物料的种类、用料、配送频率、以及不良品的处置措施等要素;法包含操作动作、操作顺序、 操作注意要点、自互检的标准、返修不良的处置、雷区;环包含区域6S的标准和工装6S的标 准。以上各大要素都要有明确而具体的标准。操作指导书是工位员工的基本指导,因此在编制过程中需要反复和员工沟通、确认,操作指导书不是一成不变,而应该随着工位配置、产品特征等改变而更新正向案例:冷柜黄岛 B 线焊接工位操作指导书焊接工位卡.xlsx五、事后优化1、重点工序的控制要点和方法建立重点工序明细台账,在重点工序设置质量控制站点序号质量控制站设置点编号备注1吸附ZL01XX01ZL-质量控制站2压粘合ZL01X

14、X023发泡注料ZL01XX034预混ZL01XX055洛克环焊接ZL01XX066焊接ZL01XX07编号后可以加生产线7抽空灌注ZL01XX08比如:发泡8门体ZL01XX09线:ZL01XX05A9预处理ZL01XX1010VIPZL01XX1111防静电1264-01建立重点工序控制审核体系,每个月进行内部审核。应包含重点工序的质量体系运转评审员工上岗评审、生产过程评审、产品管理评审和质量与绩效改进评审。建立各工序的工艺经理巡检日清表,从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进行控制,每个要素建立明确的评判标准,并且明确巡检方法、巡检频率等,按照要求进行巡检。明确重点工序控制点的位置:014303战冰;00D1主轴胡:ilDll.M.lE考表格:衣程回检喻点:了个二定位检验点:1行个程检区域:抽空灌注XJOLo 1售后服务ti装1驾道检验二次性能辅线二次性 能终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