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838971 上传时间:2023-04-11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23.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研究王熙凤和斯嘉丽.doc(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题 目_乱世之花,铿锵玫瑰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对比研究_人文学院_院(系)_汉语言文学_专业学 号_13408109_学生姓名_郭婷婷_指导教师_邵文实_起止日期_2023-12-20到2023-06-08_设计地点_文科楼B座_目 录摘要2关键字2第一章 研究现状及可比性2 一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研究现状2 二飘中斯嘉丽的研究现状2三红楼梦和飘的可比性3第二章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形象分析4第一节 王熙凤的形象分析4第二节 斯嘉丽的形象分析7第三节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形象对比10第三章 王熙凤与斯嘉丽形象异同的因素及其时代的意义13第一节 王熙凤与斯嘉丽形象异同的因素13第二节 王熙凤与斯嘉丽的时代的意

2、义13结语14参考文献16Abstract17谢词17摘要:文化的互相交融已成为当今世界文化的基本特色 。当今时代,多元并存,只有在不同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融中,才干对自我文化有更全面的结识。笔者以比较文学的平行研究为切入点,对红楼梦的王熙凤和飘的斯嘉丽这两个女性形象进行比较,使中西方文学作品互为参照,互补互济,从而通过表面异同发现中西文化的共同规律。笔者将对王熙凤和斯嘉丽这两个角色进行比较研究。一方面介绍王熙凤和斯嘉丽的研究现状,对其可比性进行评论,进而对王熙凤和斯嘉丽两个人物形象以及所处时代进行介绍,然后再一一对比,发现其深层的关联,总结中西方文化的共同规律。关键字:王熙凤;斯嘉丽;对比研究

3、第一章 研究现状及可比性一、 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研究现状王熙凤是红楼梦中作者着力塑造的一个女性形象。以脂砚斋、王希廉等为代表的初期点评者们用简洁而零散的语言对金陵十二钗之一的王熙凤进行了多角度的感悟式批评。初期评点者关注最多的是王熙凤的性格特点。这一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例如他们指出的王熙凤的语言特点、深细心机、才干识见、贪婪弄权、淫荡悍妒、阴毒刻薄等等,所有这些观点至今仍然是红学界的基本共识。但由于受到封建伦理道德氛围和教化意识以及这种感悟式批评的局限,评点者们对王熙凤这一形象的解读容易陷入道德评价的偏颇。初期点评者还十分注意体察作者设计这个人物的专心及由此体现出的高超的艺术手法。点评者的这一批

4、评态度超越了对艺术形象的道德评价层次而进入了更高一级的艺术评价层次,从而丰富着了中国小说理论体系。民国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几次大的社会变革,文学思潮也出现了相应的变化,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和思绪。这一时期,关于王熙凤的形象研究,取得比较突出成就的当属“索引派”。最具代表性的是蔡元培,他以小说人物王熙凤的事迹与历史人物余国柱的事迹相比附,得出王熙凤影余国柱的结论 王国维 蔡元培 红楼梦评论石头记索引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3年第一版 第4145页。随着社会及文化的交流与开放,现代及当代研究者的视野更加开阔,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这一时期的研究结果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重要指20世纪

5、80年代以前,这一时期的评论受到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对于王熙凤形象的研究均以阶级分析方法作为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研究方法。研究者对王熙凤的态度以贬抑为主,注重其阶级特色,如残酷的封建统治者、两面三刀的两面派、封建地主阶级的管家婆等。与此同时,也有比较公允的态度和观点,如俞平伯、王昆仑等学者的研究,但这种力量较小。80年代以后,随着思想的解放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学术研究逐渐纠正了前期的偏颇,研究方法更加多样化、科学化,研究态度也越加趋向于客观公正,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所以研究成果也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化的特点。这个时期的研究者承前启后,不仅注重继承吸取前代的研究成果,更致力于开拓新的研究方法与思绪,

6、他们或从文本入手系统地分析王熙凤的性格特点和曹雪芹的艺术手法,或以版本比堪方法分析王熙凤的形象变化,尚有以社会学、语言学、比较批评学、病理学、伦理学、结构主义理论及星相学等方法多角度解析王熙凤的形象的研究。向当代研究者对新思绪和新方法的引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王熙凤形象的研究领域和成果,同时也改变了前期研究者对这一艺术形象的贬抑态度,表现出既赞赏、同情又惋惜、谴责的复杂感情。研究领域进一步扩展,现当代研究者不仅在前代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发掘,并且还开辟了许多前人未涉及的领域。如王熙凤形象的典型意义等 常金莲 红楼人物百家言之王熙凤 中华书局 2023年第一版 第316329页。二.飘中斯嘉丽形象

7、的研究现状飘是美国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一生仅有的一部百万余言的著作。自从1936年飘问世以来,不仅在全美国,并且在全世界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飘以其哀婉和细腻的风格赢得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读者群,自出版以来一直位居世界畅销书的前列,销量仅次于圣经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却并不高。这本得过文学奖的脍炙人口的畅销小说,在国外有关的评论却不多。一些文学史获文学手册中,不是主线不提,就是寥寥数语带过,而没有专门的详尽评述。尽管美国文坛一直有文坛一直故意贬低飘的文学价值,认为飘只是一部大众通俗小说,但飘历经数十年而畅销不衰的事实,已经为自己夺得了经典的位置。国外对飘中斯嘉丽的形象进行的研究,重要从文学的审美功能出

8、发,探究斯嘉丽这一形象的审美价值。以美国诗人约翰毕晓普为代表的学者认为:“主人公斯嘉丽是一位蛇蝎心肠、损人利己、卑鄙下流,品格低下的女人,主张斯嘉丽是一个局限性取的女性” 张玉霞 美国通俗小说经典飘的研究综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年26期。另一些评论则认为斯嘉丽是美国女性心目中的英雄,她的奋斗精神是美国文化性格的写照。如进步作家斯诺夫人就对斯嘉丽抱有肯定赞美的态度。斯嘉丽在中国的形象也历经沧桑,由于斯嘉丽在风雨飘摇中煞费心机,为的是奴隶主家业,妄图恢复被战争摧毁了的“天堂”,在爱情上又是极端自私,在财产上是个疯狂追求者,在精神上是个狂妄自大的人,因而最初理论界普遍认为斯嘉丽是

9、反动派的代表,她所继承的正是那个被推翻阶级的腐朽品质。在我国,对斯嘉丽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性研究经历了由“人妖式”的美人、“复辟狂”、“反英雄,自相矛盾的人物,一个具有不可调和的双重性格的人”到从审美判断来讲,性格复杂的斯嘉丽还不能简朴地被纳入反面人物的模式,性格丰富充满气愤的斯嘉丽身上具有美国资产阶级百折不挠、敢于进取、敢于开拓的美国精神,她是一个善于在废墟中建立自己新生活的女英雄的认知过程。此外有些评论者从女性主义角度剖析斯嘉丽,赞美了斯嘉丽的自我意识以及自主权的精神,对其敢于追求自我的精神给予了肯定。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及文学艺术水平的不同,关于两者比较的研究新论文较少,现有的一些论文重要侧重

10、于女性主义这一观点。 二、 红楼梦与飘的可比性平行研究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其理论前提是不同的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的文学规律,这使文学有了可比性。人类社会虽然千差万别,但人类的基本生活需求、情感、心理和思维结构等却有着许多共通之处,这就使得反映与表现它们的文学有了超越时空的相似性。尽管在艺术主张、美学关念、审美情趣等方面不同的文化之间存在许多差异,但人类毕竟有着许多相同或相似的审美标准。不同的民族都有相似的发生发展规律,“人类存在着共同想象,它超越时空,使得毫无借贷关系的文学现象有着相似之处,因此无需在事实联系上强行寻找根据”。“平行研究可以是主题、题材、情节、人物、文体、风格

11、、艺术手法及其它形式问题的比较研究,也可以是作家作品、文学类型、思潮流派等的比较研究。通过对中西大量的文学作品和理论的平行研究,人们可以归纳出中西共通的文学现象和审美心理,并上升为一般和真理” 杨乃乔.比较文学概念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3年第一版 第117-118页。红楼梦和飘虽然在创作上相差了一二百年,但时间与空间距离并不影响作者对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感知。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和飘的作者玛格丽特米切尔都面临同样的生存问题: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旧制度旧思想逐渐崩溃,新生事物逐渐清楚,强大。通过比较这些相似性,我们可以加深对人类生存问题社会变迁进化问题的结识。红楼梦通过描写封建社会末期,四大家族

12、的悲惨命运,抒发了作者对封建制度的嘲讽与反抗。飘则记录了美国内战前后南方社会奴隶制度逐渐崩溃,新兴资本主义制度兴起的过程。红楼梦与飘都是经典的现实主义巨作,真实记录当时社会的矛盾,反映人性美丑。王熙凤与斯嘉丽作为书中的重要女性形象,自然具有真实的可比性。第二章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形象分析第一节 王熙凤的形象分析红楼梦的问世,不只是为世人演绎了一部以宝黛恋情为主旋律的封建世家的婚姻悲剧,并且作者以极其酣畅淋漓的笔法描写了一大群形态各异、风姿独具的女性形象,在“使闺阁昭传”的主旨下,谱写了一曲曲女子的赞歌,在“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人物命运中,揭示了这些女子梦起梦破、难圆难续的人生悲剧。从现实意义讲更能引起大家爱好的恐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