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8837472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课堂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新化县星台实验中学 刘 辉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越来越多地走进了课堂。它集图像、文字、声音、动画于一体,以其直观、生动、高效的特点,多角度地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它在新课程改革中所起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多媒体的作用也不是万能的。它并不能包办代替一切教学手段。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忽视其“辅助性”,使用不当,反而会有损于教学。结合这几年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使用多媒体教学应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一、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脱离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感悟。随着不少制作课件的软件

2、如Powerpoint、Aothware、3DMAX的功能越来越完善,利用互联网上更多的资源来为语文教学服务已成为可能。但如果课堂上教师过度迎合学生口味,一味追求新奇、刺激,只大量堆砌图片和音乐,大玩花样,就会流于形式,华而不实,从而导致学生脱离对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文字的品味,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如有的教师授春这一课时,先放了长达10分钟的“春日美景”欣赏,然后又是一首诗、一支曲子、很多幅美丽的图片,把一篇课文分割得七零八落,把学生搞得个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后是对课文中的优美的语言、对文章精巧的构思来不及品味便匆匆下课;有的老师教空城计时,找到三国演义电视剧,先是欣赏主题曲,再把“空城计”这一

3、集让学生看一遍,这一节课就了事了,对文中诸葛亮表现出来的智慧却没有引导学生去体味。其结果是“课堂上热热闹闹,课后却空空洞洞。”上这样的课,学生怎么会有收获?众所周知,语文课是以研究语言文字为本,“对语言文字的品味永远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学生是通过与文本对话,对语言进行品读、感悟、积累来获得阅读感受、培养语感的。课堂上被大量的声像文件充斥,学生怎么有时间和机会从优美的课文中得到浸润呢?再者,如今网上关于一篇课文的视频朗读、音频朗读文件很多,很方便于在课堂上使用,很多老师便舍弃了在课堂上的范读,而学生也就缺少甚至失去了课堂上的朗读。这种做法是很不足取的。因为失去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对文意的领悟、

4、对文境的体验是不深刻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再怎么先进,也代替不了朗读这种学习语文的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合理利用网上资源的同时,也要突出“诵读”。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从而深刻体悟文思、文气,培养语感。使语文课堂真正成为“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堂。二、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限制学生的形象思维。多媒体能够运用声像创设优美的教学情境,把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示给学生。特别是学生所欠缺的那些经验情境,多媒体更能收到“百闻不如一见”的良好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凡事皆有个“度”,过度则会适得其反

5、。一些意味无穷、意境优美的文章必须是通过品味、想象才能欣赏到其美的。诗歌教学就是如此。在让学生欣赏古诗时,如果不让学生通过对诗文的反复吟读、通过联想想象去获得审美愉悦,而是硬要把诗文制成笨拙的图像或动画,那么原本让人想象无穷的诗文就是变得索然无味。不少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总是要将课文所有内容制作成图片,表面上看是让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理解”,但实际上却是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文学欣赏的过程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艺术形象的创造也是审美的过程,这一过程正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艺术素养的重要环节。把生动的艺术形象化成简单的画面、图像,欣赏者一目了然,那么再美的艺术形象也会如同一杯白开水一样变得全然无味

6、。文学欣赏又具有其差异性,一切文学作品,特别是内涵特别丰富与复杂的作品的阐释与理解,必然是多方面的,多角度并且永无止境的,绝不是单一的、凝固的。“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林黛玉”,况且教师提供的图像还不一定能正确体现作品的内容。用一览无余的画面绝对不能代替学生丰富多彩的艺术再创造。因此在教学中,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后,一定要着重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细嚼深品,“披文入情”。让学生亲自参与审美活动,拓展其想象、创造的空间,从而促进其形象思维的发展。三、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妨碍师生的情感交流。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不仅仅是通过“科学的方法”让学生接受自己传授的知识,而且还在于引导学生学

7、习语文时能够成功地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激活思辨的火花,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思想碰撞和灵感的迸发。如果在多媒体的运用过程中,过分依赖于课件,让课件“统治”课堂,CAI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单一 ,那么本应充满师生情感交流的课堂就会变成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学生从头至尾只能听到音箱里的声音、看见屏幕上的图像,却得不到教师生动言语的诱导、形象神态的感染。师生间的目光交流减少了,师生心灵之间的情感交流也淡化了。学生就不能真正地融入课堂,整个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呆板、枯燥,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在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简化媒体程序,把握媒体出示时机,切实有效地发挥其

8、作用,注重情感交流。教师要切忌只顾操作机器,让学生只见机器不见人,将充满人情味儿的师生关系变成冷冰冰的“人机”关系。“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教师应深入学生,贴近他们的心灵,倾听他们的心声,以饱满的热情、亲切的神态、充满鼓励的眼神和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引导学生的灵魂沉潜于字里行间,流连于墨韵书香,领悟语言艺术的魅力,获得启迪智慧滋补精神的营养。从而让学生充分享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四、使用多媒体教学不能抑制师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多媒体对声音、文字、图像、动画的处理已经达到比较完善的地步,因此有些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总是力求将课件设计得非常全面,从导入、提问、分析、答案、板书到作业

9、甚至各部分之间的连接语都全部放进了课件中。表面上看,教师准备得相当充分、周密。但实际上灵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固定的机械的程式。在教学中,教师只能按程序一步一步进行演示,一旦出现问题需要修改,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会影响整个课堂的流畅。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千变万化的,需要教师灵活地把持掌握,常常会有一些预料不到的情况需要教师随机应变地去应付,而往往正是在这随机应变中显示出教师的教育机智、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因此这种固定的教学程式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教师的个性和特长,使教师的能动性难于很好地发挥。而且由于一切都是设定好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势必一步一步将学生引导到自己设计好的答案中,学生便没有机会通过与

10、文本对话产生个性阅读感受,一些学生很有创意的、丰富多彩的见解也没有机会得到肯定。长此下去就会严重抑制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得不到,造成思维的单一性。因此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在素材的组织上应是灵活的,准备的素材要多,将它用菜单的形式提供出来。在上课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适时调整,确定哪些该用,哪些可以不用。在问题的设计上,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设计得开放一点,让学生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同时要舍弃那些凝滞的、呆板的所谓标准答案。在教学环节的设置上,应该着重考虑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注意与学生的交流。同时,要能根据课堂教学需要随时调整教学进程。总之

11、,不能把课件制作成呆板的机械的模式,非那么讲不可。从而真正做到课件为人所用,而不是人为课件所役。五、使用多媒体教学不应超出学生的接受能力。 由于多媒体提供材料的方便性,不少教师便将大量的资料揉合在一个课件中,课堂上便不厌其烦将大量的资料传递给学生,这从正面上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学生的接受能力反应能力毕竟有限,过多的资料使他们目不暇接、食多不化,有些东西学生还来不及反应、来不及理解就过幕了。而且有的老师贪多求全,只要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东西他便不经筛选全部网罗进课堂,有时一个“作者简介”便用到了几十张图片文字资料。但教学时间毕竟有限,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大讲特讲,占用了较多的时间,一些重要的东西便来不及

12、讲深讲透便下课了。再者,学生上这样的课,做起笔记来会出现无所适从的状况,他们不知道哪些内容是重点,哪些内容是非重点,哪些内容该记,哪些内容可以不记。而一些重要的内容学生往往来不及抄下来便一闪而过,不少多媒体课堂常出现学生笔记不完整的情况,课堂教学效果反而不好。因此,要想避免这种明显违反教学要求的情况,教师制作课件时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细致的分析,从教材中捕捉出重点和难点,从突破重点和难点出发选择资料。对一些表面上精美但与教学重点无关的东西要坚决摒弃。从而做到在课堂上明确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理解得清楚透彻,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的使用确实改变了以往那种“一支粉笔书中夹,一根教鞭空中划”教学模式,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它在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但与此同时,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对于多媒体,我们既要使用它,又要慎用它,要让它做到“该出手时才出手”,这样才能扬长避短,更好地为优化教学服务。总之,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只要我们时刻注意以“服务学生、发展学生”为宗旨,认真考虑课件的使用价值,缜密思考、科学设计,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一定会开拓出一片更为广阔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