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837461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执笔人: 林政丽2007-2009年中考试题分析与思考林政丽一、 中招化学试卷回顾:(一)试题的特点难度保持相对稳定,题型、题量(除极个别地方外)也没有改变。从整体来看,未出现偏题、怪题和难度过大的题。(今年的题量、分值略有调整,选择题由12分降为10分,综合应用题从10分升为12分,整体难度略有提高。)(二)考查的知识点分布如下知识点各年试卷题号2007年2008年2009年变化和性质112、4物质分类4、15133、9元素及化合价10、138、1512、13化学用语7、10、15、18、20、22、2310、13、15、16、18、20、21、229、

2、12、13、15、16、18、20、21、22、23分子原子离子3、7、117、8、99、11、12质量守恒定律8、 118、 12、1519、21反应基本类型4217、12pH及酸碱指示剂216、10、1117、23空气中各成分含量91313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7无无氧气性质及制取5、20、233、22、232、22催化剂17无16二氧化碳性质及制取1、2 、9、11、 22、231、22、232、11、17、19、22、23水的净化46、154、12碳单质11无金属活动性顺序10、161821金属锈蚀与防锈1、9、11无21炼铁202018金属性质及用途6、911、2021常见酸碱盐性质

3、制法及用途6、7、11、12、14、15、18、21、246、10、11、12、16、18、21、227、12、14、15、16、17、20、23复合肥61314燃烧及灭火9、193、19、232燃料能源及对环境影响8、19、201、4、138、 11、20、软硬水检验464一氧化碳性质202018溶解度曲线161710复分解反应无217、23营养物质13141、14生活中的化学1、2、7、913、20、212、4、10、1314、15、19、201、2、4、6、8、9、12、14、15、16、20、2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12、2312、2323实验基本操作5、17、21、235、7、225、

4、17、23气体制取及检验232222除杂141617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14、21 、236、16、18、2315、17、18、19、21、22科学探究17、21、22、237、18、20、22、2311、19、21、22、23连续三年,在每张试卷上至少出现三次的知识点有:化学用语、构成物质的微粒、二氧化碳性质制取及检验、常见酸碱盐性质及用途、燃料能源及对环境影响、生活中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等。以09年试卷为例:化学用语总分值达13分,常见酸碱盐性质及用途总分值为14分,生活中的化学总分值为16分,科学探究总分值为13分。(三)考点相似的试题1、有关物质性质的试题0

5、9-2、 08-12、有关“软水和硬水区分”的试题09-4. 08-6. 07-4 3、有关“水的净化”的试题(09)4、 (08)15、 (07)44、有关“浓硫酸的稀释操作”的试题 (09)23.(2) 、 (08)5、 (07)55、有关“食品安全”的试题(09)6 (08)4 (07)2 6、有关“锌和稀盐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的试题(09)7 (08)11 7、有关“化学式含义”的试题(09)9 (08)8. (07)7 8、有关“溶解度曲线含义”的试题(09)10 (08)17 (07)16 9、有关“氮气在空气中含量”“铝在地壳中的含量”的试题(09)13 (08)13

6、. (07)6 10、有关“NaOH与CO2的反应”的试题(09) 16. (08)18. (07)2211、有关“除杂原理”的试题(09)17(1) (2) (08)16. 1220 略(四)各年出现过的相同概念或原理:15个(五)回顾看我省中招命题思路 近几年,我省初中化学试题的命制一直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原则。“稳”字主要体现在试卷的结构、内容、题型、题量等方面。考查的方式坚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的情景主要是学生常接触或知晓的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化学方程式”命题最稳定:考查内容与数量变化不大,07、08、09年中招考

7、试化学方程式书写都为9-11个,均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实验室制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甲烷燃烧、铁与酸的反应、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工业上用碳酸钠制烧碱这8个反应,只是在试题创设情景上稍作改变。另外生石灰与水的反应、锌和盐酸的反应、氢氧化钠与硫酸的反应、中和胃酸的反应以及利用给定物质溶解性表书写有沉淀生成的反应,在这三年试题中都出现过两次,体现出一定的倾向性。其他知识点:如物质性质和用途的关系、硬水与软水的区分、食品安全与人体健康、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化学式含义、氮气的性质、地壳中主要元素的含量、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人体必须的营养物质、净水方法、物

8、质除杂、化学式的确定、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常见气体的验证、溶液酸碱性的检验、熟石灰的用途(制烧碱和改良酸性土壤)、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分子特点、漂白粉中氯元素的化合价、干冰、复合肥料、pH试纸、酸碱指示剂、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根据化学方程式的常规计算等,在近三年中考中屡屡出现。尤其是有关二氧化碳、氢氧化钠和碳酸钠有关知识点的考查在近三年呈逐年上升趋势,应引起高度重视。“变”字主要体现在转变靠死记硬背就能得高分的局面,增大了试题的灵活性,用现在的“灵活”代替了以前的“难”,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解答有关问题。09年 “溶液”的命题难度比08年有所降低, “金属的性质”命题难度比0

9、8年有所增加。“综合应用题” 的难度系数为0.47,与08年的0.58相比,难度有一定提高;另外,“常见酸碱盐的性质及探究”无论分值和难度都有明显增加;方程式的书写及应用也多于往年。“新”字主要体现在题目的情境新、考查方式新、综合方式新三个方面。如08年第18题:盛放氢氧化钠溶液的试剂瓶若密封不严会使氢氧化钠部分变质为碳酸钠。(1)氢氧化钠变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 (2)请从酸、碱两类物质中各选出一种检验氢氧化钠已变质:酸_碱_。该题在设问上设置答案不唯一的问题方式,给了学生一定的发展和想象的空间;第23题以“影响实验结果因素的探究”为问题中心,综合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

10、问题的能力、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以及计算能力等,体现出计算题的综合性、实践性与应用性。二、2010年的河南中考预测1、继续加强和巩固复分解条件的理解和应用。2、金属的有关知识在往年的基础上还要加强。3、简答题的设计更具有探究性和开放性。4、联系生活实际的试题,使试卷更新颖和活泼。5、在往年试题的基础上,注重试题的创新。6、计算和试卷的难度上会有所变化。三、2010年中考复习策略1在前期复习中更要注重基础。因为任何形式的考题总是以基础知识作为载体,复习时要以教材为根本,落实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些新的要求,形成完整的化学科知识体系。将基础知识通过点线面连成网络;以C、O、Fe为中心形成元素化合物网络;

11、以质量守恒为中心形成化学计算网络;以药品、仪器装配形成实验技能体系。这一阶段,还要重视课本的阅读,阅读有关概念和原理,加深理解,力求弄清本质;熟记一些特殊或难记的化学方程式和几种元素的化合价;牢记一些物质的俗称、重要的物理性质;阅读有关物质在生活、生产上的实际应用内容。 这一阶段的复习具有基础性、层次性。要把握好这一原则,需要教师能清楚地区分素材性知识、工具性知识和导向性知识,并在复习要求和方法上加以区别对待。控制好复习的深度和广度、处理好化学用语的规范与知识的灵活应用、处理好定性理解与定量表述以及文字阅读、表达能力培养的关系。 2由于试题“以能力立意”命题的特点,在中期复习中,将抽象的化学概

12、念和理论具体化、习题化,有机地融入实验探究内容,提高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发挥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书本上的典型案例,如铁(铜)生锈条件、燃烧条件、灭火原理、质量恒定律的探究以及有关物质发生反应后成分的判断等,让学生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领悟科学方法的意义和学习具体的科学方法,在此基础上要进一步创设一些真实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学会解探究实验习题的思路和方法,并以培养学生的能力。 这一阶段的复习,还要利用好近三年实验区中考题目,将这些试题根据内容分散到各部分复习中。以它们为典型例题来讲解,借题发挥进行变换,提高其示范性;或作为习题来精

13、炼,提高复习的针对性。 3在中后期复习中,教师要紧密联系实际,以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生活健康、化工生产、高新技术、资源和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设计一些情境新颖、内容广泛的题目,用以考查学生对所学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并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培养学生关心自然、关爱自己及身边的生存环境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感,考查对生活中的事物、现象的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合理安排复习顺序和内容。第一轮以教材为主,夯实基础,教师要认真学好课程标准,把握好复习范围和要点、知识的宽度和广度,消灭盲点。第二轮以专题综合复习为主,重点着眼于主干知识和重点内容,适当提高深度和广度,但不宜过深。第三轮结合最新消息,进行查漏补缺,并有的放矢进行综合练习。最后,用好最新的化学训练试卷,对学生进行适应性模拟练习。考后一定要重视总结得失,搞好个案分析,找出错误原因和丢分原因,讨论怎样避免和减少失误。 综上所述,正视中考的关键是平时的教学,我们的教学要不断地适应日异更新的教育形势发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人才来。 2010.5.1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