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习题选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832807 上传时间:2022-09-1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习题选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第三章习题选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第三章习题选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第三章习题选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第三章习题选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章习题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习题选(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习题选简答题1、简述中国生产经济文化的核心特征。(1)天时、地利、人勤的重农经验。(2)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农人心理。(3)精打细算、知足节用的务农传统。2、简答以工补农、以商求富的文化价值.(1)促成了城市的出现;(2)发展了市民文化;(3)打破了小农经济的视野,引进了城市的信息,同时把地方或民族的文化带到各地。3、简述农耕灌溉文化的含义。要点:是生产文化的主要内容.农业立国,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农耕为重。其思想体系,对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起到了促进作用,在重视水利的地方,出现了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4、简述农耕灌溉文化的主要部分.(1)农耕灌溉水平对其他各业的兴旺发展都有不同程度的关

2、联作用。(2)水土平衡的观念渗透到中国农业社会各行各业和各个文化门类。(3)珍惜水土,即是官方观念,也是民众观念5、简述南北农耕生产的不同格局.南方:稻作型农耕文化,栽培水稻、整修田埂、水渠、使用水车,气候湿润,水系便利,沿海一带蚕丝业发达。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栽种麦子、高粱、玉米、豆类,犁耕为主,井渠双灌,山地丘陵较多,林业牧业也很发达,同时农林结合。6、简述农业岁时历法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二十四节气上。是根据太阳、地球和月亮的运动变化所制定的一种计时方法。官时、民时都受其控制,统治阶级还将其作为礼制规范,向天下推行。两千多年来,我国的农民按照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业生产生活,促进了农业社会的

3、发展.7、简述农事信仰的文化意义。农作物栽培技术的发展,是在人类的生命圈与自然界的生物圈相互亲近的日常状态下进行的,因而人类容易与大自然结成共同体.周围的山川草木、风雨雷电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天地人被看成一个统一体,人们对于超人力的现象,往往产生神灵崇拜,一些与农业有关的神祗的神话,形成了农事信仰8、简介农耕仪式的类型和功能。(1)春分前后,举行开耕仪式,俗称“打春牛.官民共同遵守的礼俗.(2)从春种到秋收,举行灌溉仪式和禳灾仪式,以保证农业收成。(3)秋季新谷登场,举行秋报仪式,迎神赛社,择吉尝新。(4)入冬举行冬藏仪式,感谢天地恩赐祈祷来年丰收.9、简述农书对农耕文化思想的概括。(1)

4、统筹水土利用规划.(2)调整好农业生产关系.(3)荒政思想,认为全社会都要有居安思危的自然意识。(4)人力胜天。强调人的知识能力和奋斗精神10、简介我国民族商业的两个文化特点。(1)汉族与多民族地区的商贸活动频繁,商路通达,推动了各民族之间的往来和文化交流。(2)中国与东方邻邦和西方国家对外贸易的兴起,历史悠久,开辟了中外交流的长期渠道。11、简述农政思想的历史地位.春秋时期,孔子就把“足食”放在统治者管理国家策略的首位,这是明确的农政言论;儒家一直宣扬“庶、富、教”的思想,也是把人口兴旺和农业发达当作管理国家的政治纲领唐代经济昌盛,文化开放,再度呈现出东方农业大国的恢弘气象。宋元明清后,农政

5、思想仍占有很大势力。12、简述市商贸易的四种模式。(1)市。小规模的贸易活动场所.(2)墟。定时贸易场合.(3)集.北方的贸易场所。有固定日期。(4)会。在寺庙节日期间举行,规模较大的贸易活动。13、简述市商贸易的方式.(1)农商兼营.摆摊或设立临时货架。(2)行商经营。卖主向买主主动汇合 。(3)坐商经营。买主向卖主主动汇合。定点定铺。14、简介市商的经营之道.(1)市声。行商招徕顾客的传统代号。(2)商幌。坐商招徕顾客的传统标志。(3)牌匾字号。吸引顾客的主要手段。15、简单列举古代的营业习俗.(1)敬财神。赵公明,求财保平安(2)经销.唱市、唱和、主顾亲如一家(3)广告。推销土特产,借用

6、民间传说,依靠熟人信誉16、简述历史传说解释工匠的三个特点。一是具有手工艺性。讲究手的巧慧、手的经验、手工的审美效果,肯定用双手实现大脑想法的工匠能力。二是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传统的手工劳动是小规模的,超出了一定的控制范围扩大经营,产品就会变形。三是唯一性。一些手工产品被认可后,人们随之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欣赏习惯。17、简述行会的主要管理方式。(1)祖师崇拜。举行善会,烧香祭奠,借机商量业内大事。(2)师徒传承.徒弟入行、出行、拜师、出师,都有一套行规,不可逾越.(3)行业禁忌。反应过去手工业生存艰难的一面。熟行莫出,生行莫入等。18、简介居住建筑的文化含义。(1)居住方式。与自然条件有直接

7、关系。五种形式:半穴式、井干式、干栏式、石室、土木结构或木石结构。(2)居住建筑格局。院墙、院门和庭院、正房、居室的室内格局等.(3)仪式.选址、上梁、贺新房落成、家具、祭灶、搬迁等.19、简述居住建筑格局与文化的关系。(1)院墙。由土石或砖砌成。木桩、竹子、芦苇搭建的叫篱笆墙。古人诗句中有很多吟唱当地这种人文功能的。(2)庭院。迎神祭祖,人神相处;日常生活,人与自然和谐。其审美装饰,极富文化特色(3)院门。入口和通道.神灵把守,门神习俗.(4)居室。室内格局和建筑原则,维系家族发言和利益。(5)正房。待客议事、各类仪式、供奉祖宗.20、简述饮食行为的文化含义.烹饪,也称熟食制作,包括烧、烤、

8、蒸、煮技艺,通过加工,提高人们利用生态环境的比率和生存能力。不同民族有其独特的烹饪技艺,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特色菜、名特小吃、烹饪的胜境是色香味形俱全.一道美食,能使人的五官感觉,一齐得到美化.21、简介中国长期流传的饮食观念。(1)民本思想。儒家文化的组成部分、稳定社会秩序的一项国策、粮食和吃饭被当做基本的社会问题.(2)节约粮食.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3)人格教育.利用饮食的机会培养志向、观察人品、把饮食观与人才观联系起来。(4)食疗观.饮食与养生、节制饮食,在饮食健康上,讲究选择食物和食法。22、简述我国群体饮食的主要表现(1)仪式饮食.供奉饮食,唱诵经词。(2)阶层饮食。上层为肉

9、食者,下层为食菜者(3)节日饮食。过节时才品尝的特殊食品。(4)民间组织饮食。办庙会、过善会,带有神圣性质的工作餐。(5)待客饮食。热情好客,表达友谊.(6)馈赠饭食。赠送食品表达心意。23、构成服饰二重性格的五种要素服饰是区别于动物的一种独有的创造和技巧。第一重性格是实用,第二重性格是装饰。两重性格的顺序不能颠倒。服饰的构成要素:质(原料)、形(样式)、饰(饰物)、色(颜色)、画(图案)。其双重性格由这五种要素体现出来。24、简介服饰形制的四种类型1)衣着.最基本的是上下。鞋袜相对次要。(2)附属装饰品。头发、耳朵、手臂等的装饰(3)人体自身的装饰。发式、镶牙、画眉、描唇、纹身、缠足等。(4

10、)带有装饰性的生产工具、护身武器和日用品。背包、挎包、手提袋、荷包、钱袋、折扇、烟杆等。25、简述人生仪礼中的四次换装仪式1)诞生礼。换装,挂银镯玉锁以求长命无恙(2)成年礼.标志个人经过家庭和社会的认可进入成年阶段。男子为加冠,女子为加笄。(3)婚礼。建立夫妻关系,繁衍后代,延续家庭。以红色代表性能力和血亲生命的世代传递,渲染喜气气氛。(4)丧礼。丧服为五服.以麻布粗细标志地位26、简述交通工具的习俗传承(1)早期的交通工具以挑担为主。二人抬等新工具、经过驯养的牛马等供人骑用。(2)车的发明较晚。轩辕氏、独轮车、轿子(3)水路交通工具是船。前身是木排、竹排等(4)桥也是水陆交通的工具。独木桥

11、、石拱桥、铁索桥等.27、简述交通行旅行业的习俗传承1)行旅行规。路神、道神,启程选吉日。(2)行业范围。船家的行规是“有钱没钱都过河”。另有信仰禁忌、行业技术等,交通行旅习俗既反映了中国人出门在外的不安全感,也反映了与家人分离的孤独感.28、简述中国家庭管理的文化要素(1)字辈谱。记忆性的文化链.其构成表示家族内部的角色差别和地位等级。(2)家谱。保存延续辈分等级的一种文化方式,维系家庭文化的经典,民间“二十五史(3)家风。家族世代沿袭,以规范家庭内部的行为和秩序.(4)人生仪礼。诞生礼、成年礼、婚礼、寿礼、葬礼。是家庭成员获得社会认可资格的一种文化制度29、家庭共同体的两个主要文化功能及地

12、缘合作的三个方面(1)两个主要文化功能:血缘凝聚力和地缘凝聚力。(2)地缘合作的三个方面:生产互助、生活互助、在公共的建设上实行基层民主制,用以维护村民的共同利益。30、简述社区与地方圣地活动的主要特征(1)对神仙、圣贤所在地的崇拜。(2)交换农副产品。(3)赌胜。打赌、碰运气。刺激感官上接近神,共享神佑的愿望.(4)吃喝。地方风味小吃。(5)娱乐。社戏、花会、秧歌、皮影戏.娱神娱人功能。31、评述中国日常生活的文化习惯(1)血缘社会的礼仪美德。集体观念行为事象(2)人情社会的公益传统。乐善好施慷慨公正(3)耕读社会的奋斗精神。勤劳致富读书做官32、简述本草之学的意义西汉时期,出现“本草一词,

13、药学具有独立地位.其内容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及采集、加工、保存等知识。较晚的本草学著作,有本草附方。最早的药学专著是神农本草论。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一部药学百科全书.33、简介中医药学的三大学说(1)腑脏学说。五脏六腑,合称腑脏。其核心是脏象之说。腑脏在体内,形象和功能在外。(2)经脉学说。人体经脉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循环系统。(3)针灸学说。其要点是辩证解决人体健康中的“阻滞”与“疏通的矛盾关系。论述题1、为什么说中国生产经济的文化基础是农耕自然经济?中国的农业,是以种植农作物为基础的生产型经济。中国早期的农业文化,发生在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秦汉、隋唐、明清时的农耕情况。农

14、业盛世、农耕经济理论、技术发明2、为什么说农耕灌溉是中华民族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我国自古以农立国,很早就认识到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因此,在发展农业经济上,一向以农耕与水利并重。另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是农民。3、为什么说中国的日常文化是中华民族中国的日常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创造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的过程中,所进行的社会群体消费活动。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是在私有制和私有观念还没有充分发展起来的情况下形成的.中国的日常生活文化具有东方社会的独特形态4、谈谈中国民族商业和手工业对农业经济生产的带动作用。在我国传统的农业社会里,商业和手工业一旦发展起来后,就会对农业经济生产起带动作用。与农业相

15、比,商业的出现要晚一些,我国的商业已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已经开始使用货币。在中国传统社会里,由于重农抑商的影响,民族商业没有得到充分发展。5、谈谈你对服饰的自然与人文文化含义的理解。(1)自然范围内的服饰文化标志。包括环境标志、性别标志、体型标志、年龄标志。(2)人文范围内的服饰标志。包括信仰标志、阶层标志、礼仪标志、政治标志、职业标志和审美标志。6、谈谈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1)社区文化活动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2)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3)社区文化活动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7、谈谈中国四大发明的民族成就感遇历史局限中国的传统科技曾长期居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华民族举世公认的重大贡献就是四大发明。它代表了中国农业文明的辉煌成就,曾改变了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是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史意义的伟大技术成果。中国尽管有四大发明这样的科技成果,按这些发明始终未能成为社会前进的主流。文中如有不足,请您指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