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831570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系.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依据及必要性我国的农业发展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增量为主,农民增产便意味着增收。当前农产品全面短缺时代宣告结束,市场格局已经由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传统的以资源开发与增产增量为特征的农业生产增收能力萎缩,增产与增收并未按照我们的预期成正比例关系,这表明农产品的营销时代已经来临。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而且改变了实体产品的市场结构与生产者的经营方式,为商业交易开创出了崭新的交易方式。农产品的营销管理能否搭上信息化的快车,基于网络进行农产品营销模式和营销策略的创新,是全球化背景下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农产品市

2、场竞争力提高的关键之一。目前我市农产品整体的电子商务发展水平不高,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无法依靠农民自身获得快速的发展。当前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主要依靠自建网站或者诸如淘宝等第三方面平台两种方式,前者网站建设及管理水平有限,难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后者资源分散,缺乏整合及信息共享,这些严重削弱了农民参与电子商务的积极性。另外,由于农户对于计算机知识以及网络知识水平的欠缺,不熟悉电子商务经营和网络操作,缺乏相关的技术和人才的储备,经营思路转变较慢,需要熟悉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推广的相关技术和服务公司进行支撑来完成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发展。二、 前端平台和基础架构针对于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移动互联网前端平台和

3、基础架构,打造的是一个无处不在、无缝式的购物体验。利用智能手机、智能数码和电子商务平台的智能激活技术,为静态的产品、广告和购物空间注入了生命力和探索的乐趣,为消费者搭建起全新的购物环境。三、 项目建设的内容农产品商业服务体系的建立是以农产品电子商务为主体的,全体农民参与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新型农产品电子商务模式。农村电子商务的参与对象包括各级政府部门、农户、农产品消费者、物流公司、农村电子商务交易平台、配送点、配送中心、金融机构等。农产品电子商务建设的组成部分:1、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运营中心整个商业服务体系中设置一个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运营中心,配备相关的软硬件设施以及具有专业的电子商务操作人员

4、,收集、策划、调度、分析农产品的销售和需求,调度农产品的物流运输,制定农产品的营销方案。2、 农产品集散服务站农产品集散服务站作为农产品的配送服务中心,负责对收获的农产品进行集中,根据农产品运营中心的策划方案冷藏、包装产品,并由服务站根据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的指令进行配送。3、 农产品物流配送运输建立农产品同城(区域)配送网络平台,整合收集区域内物流车辆信息,根据销售订单的需求,将包装好的农产品配送到农产品社区服务站,并做好农产品信息的交接登记。4、 农产品社区服务站全市按行政村或社区为单位,建立农产品社区服务站,配置计算机,照相机,打印机电话等可以进行电子商务交易的设备,还配置专业的操作人

5、员,农产品的终端配送位置就是农产品社区服务站,由消费者到服务站自取,这样就免去农产品物流环节最耗费时间和成本的最后一公里,大大简化了农产品销售的物流配送环节。消费者还可以到农产品社区服务站进行线下购买,由服务站将购买信息反馈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运营中心,完成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流程。5、 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平台除了包括类似于淘宝、天猫、京东等成熟的第三方交易平台,最主要的还有以“大农合”产品品牌的自建管理的大型网络服务平台。6、 农产品电子商务会员客户会员客户按类别分为农产品生产的会员客户、农产品服务站点会员客户、农产品消费者会员客户。7、 农产品货款支付金融管理机

6、构农产品货款支付金融管理机构可以为单独设立的货款资金管理机构,也可以是以银行的专业金融管理机构托管的形式。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设置机构账号和会员账号,资金往来由金融管理机构划拨,避免现金交易。四、 农产品电子商务(农产品销售)流程:农产品的交易涉及信息流、物流和现金流,每个环节流程如图所示:客户自提产品线下订购发送订单物流运输会员客户线上订购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服务平台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运营中心农产品集散服务站农产品物流配送发出产品销售指令农产品社区服务站组织产品包装配送统计订单图示流程说明:会员通过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或者消费者至农产品社区服务站查询农产品的信息,并与产品网络运营中心或产品社区服

7、务站进行洽谈;洽谈成功后进行下单,并支付货款到金融管理机构;收到金融机构向农产品网络运营中心传递的收款通知后;运营中心发出配送农产品的指令与会员信息;农产品集散服务站开始配送农产品至农产品社区服务站;会员收到农产品后进行确认收货;金融管理机构收到确认收货信息后将货款转到农产品电子商务合作社账户内;期末(每月、每季、每年)合作社与合作社的农户、运营中心、金融管理机构四方核对无误后,将结算数据提交给金融管理机构,由金融管理机构将农产品电子商务合作社账户内的资金划拨给合作社的农户。五、 营销模式相比发达国家的大规模、 产业化农业生产, 我国以分散经营、 家庭作业为主,应该选择 B2B作为主要的模式。

8、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主体为分散的没有组织的农户,而农业企业非常少,所以农产品的电子商务模式需要创新和改进来适应农村发展。 1、P2B2C模式 P为个体农户, B为企业, C为消费者。企业通过及时并准确地采集当地农产品信息, 并将其在相应的平台网站中进行发布,还可以通过平台等途径向消费者推介特色农产品。在生产环节,农户可根据企业所了解的市场需求组织农户统一进行生产。整个交易过程的支付和物流都可由企业进行集成。农产品企业会员作为农村特色区域的生鲜农产品由于生产规模小, 名优品稀缺,进超市的门槛较高。另外, 由于这些生鲜农产品物流及标准化问题, 造成很难在网店中进行销售。所以借助 P2B2C模式可使目

9、前特色农产品的小规模生产得到更好的发展。在生产环节,农户可根据企业所了解的市场需求组织农户统一进行生产。企业将产出的安全健康的有机蔬菜、 鸡蛋、 水果、 杂粮等科技含量高、 营养价值高的农副产品直接送到会员手中;另外,企业还可以采集或更新各种涉农信息,这些丰富、 详实的一手信息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企业网站通过搭建的农产品配送渠道和信息服务平台,使得这些信息真正转化为价值,促进了当地农民的增收。2、会员制营销模式会员制营销是指企业通过发展会员,通过提供适合会员需要的服务,开展宣传、销售、促销等活动,培养企业的忠诚顾客,以此获得经营利益的一种营销模式。近年来,在我国有机农产品的营销中有越来越多的农业

10、企业或个人采用这种模式。消费者注册成为会员,网络育婴中心根据农产品生产情况,向会员制定相应的选购套餐,并向会员发布产品上架信息,会员通过平台订购,完成真个供销流程。 同时还可以向会员推出体验卡、优惠卡、年卡等,如一张500元年卡,一年内为市民配送7次到8次时令农产品,蔬菜、鸡蛋、瓜果轮流配送,而1000元年卡则可配送15次左右。在农产品的经营过程中,做好市场营销工作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一部分生产企业存在重生产轻销售的倾向,企业效益不佳,而另外一部分企业市场营销工作做的好,经济效益明显。和传统的营销模式相比较,农产品会员制营销是非常有效的方式。 3、家庭健康模式 家庭健康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

11、部分,当每日下班还得徘徊于超市的时候,当又为如何吃得更健康更均衡而烦恼的时候,当担心各种催长激素、农药化肥的时候,当感叹时光在琐事间滑过的时候,是否可一种方式可以让您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健康,更舒适,它就是宅配。宅配,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客户可以更加便捷地享受健康与美味、营养与均衡的优质生活。我们的营养师将为客户量身定制一个每周的菜单,让客户吃的营养、吃得放心。 4、客户群体分析 客户群体主要是社会中高端人群,有足够的消费能力,有比较高健康意识,特别是对吃比较讲究的人群。重点人群主要分为以下几大类:家里有孕妇和小孩的中高端人群,家里有老人的家庭、没有时间买菜的工薪阶层、有健康理念的人群、互联

12、网的活跃用户、家里有病人的家庭。因此,农产品电子商务销售对象就主要针对以上用户,围绕他们展开营销计划,在这个基础上利用互联网营销做好精准营销。六、 项目总结: 产品是农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不断发展的国际市场上,农产品电子商务贸易是我国急需发展和提高的重要部分。通过依托建立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整合农产品生产资源,将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连接,通过链接农户的农业物联网平台,增强消费者对线上商品的信用度,提高销售量。将农产品直接销售至消费者手中,减少了流通成本,增加了农产品新鲜度,实现了农产品销售的利益最大化。农产品电子商务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农产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作为农产品网上销售的新平台将能够为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5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