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830612 上传时间:2023-06-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doc(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口老龄化与养老问题研究摘 要:“十二五”时期,随着第一个老年人口增长高峰到来,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从2011年到201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由1.78亿增加到2.21亿,平均每年增加老年人860万;老年人口比重将由13.3%增加到16%,平均每年递增0.54个百分点。老龄化进程与家庭小型化、空巢化相伴随,与经济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相交织,社会养老保障和养老服务的需求将急剧增加。未来2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重,到2030年全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会翻一番,老龄事业发展任重道远。本文在当前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抚养程度较低大背景的前提下,从社会学和人力资源方面着力解决老龄工作领域

2、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从物质、精神、服务、政策、制度和体制机制等方面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养老服务体系,以满足城市老年人日益增长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关键词:人口老龄化 社区养老养老服务体系前 言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地完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管理服务对象不断增多,社区养老保障队伍建设日见繁重。一方面,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刻不容缓。另一方面,从质上来讲,随着社会的进步,众多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需要得到提高,大量养老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迫不及待。社区养老人力资源队伍

3、是开展我国社区养老的主力军,也是社区养老模式不断发展前进的基石。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中国老年人要生活健康、幸福、有质量、有意义,就要加强社区养老服务。 1.我国人口老龄化和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其趋势 1.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趋势按照人口转变理论,人口再生产必然经历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类型转变为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类型,再转变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类型。这是物质资料再生产由简单型转变为扩大型,扩大再生产又由外延变为内涵型这一客观趋势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数十年严格的计划生育人口政策的调控,我国在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

4、变,反映妇女平均生育水平的总和生育率1970年为5.81,1990年为2.31,1999年更下降到更替水平2.1以下,目前为1.8左右,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于发达国家1990年代中期的水平。这种变化趋势直接导致了我国老年人口比例不断提高,其绝对数量不断增多。我国五次人口普查的人口年龄结构数据显示,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41、3.56、4.91、5.57和6.96;1953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1.5%(其中19531964年年平均增长率为0.01%,19641982年为2.7%,19821990年为2.8%,19902000年为

5、2.4%)。2000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是1953年的3.3倍,同期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增加了6.5倍。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为14 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0 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并正在以年均高于3%的速度增长,2051年将达4.37亿最大值。与“五普”相比,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分点)。(国务院新闻办,2006)这说明我国老年人口数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提高,老龄化呈现出日益加快的趋势。 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

6、1年210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我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1960年代到19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

7、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全国老龄办,2006)不同学者在不同时间用不同方法、不同起点年份预测的21世纪我国老人占总人口的比值也大体相同。曾毅(1994)以中生育率与中死亡率为假定方案,我国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将从1990年的不到6%迅速增长到2

8、030年的15.8%与2050年的23.1%。联合国(1999)的预测数据显示:我国2030年与2050年65岁及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分别为15.78%、22.6%。 进入老年型社会以后,人口老龄化所伴随的养老保险问题便不可回避。这表现为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的不断增大。我国目前的老年抚养比为0.11左右。在中、低死亡率方案下,2020年老年抚养比将分别上升为0.17与0.19,分别比2000年增长54.5%和72.7%;到2050年老年抚养比将分别上升为0.37与0.45。2050年我国劳动人口供养老年人口的负担等于2000年的3.4倍与4.1倍。劳动人口除了供养老年人口外,还要

9、抚养未成年孩童。与老年抚养相对应的另一个指标是少儿抚养比,即014岁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之比。在中、低死亡率方案下,我国2050年总抚养比分别比2000年增加22%与38%(见表1)。(曾毅,2004) 表1:中国2000年、2020年与2050年老年抚养比、少儿抚养比、总抚养比及加权总抚养比资料来源:曾毅: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二高三大”特征及对策探讨,人口与经济2001年第5期。 注:加权总抚养比=老年抚养比*1.0+少儿抚养比*0.5。 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例的快速提高,使国家和社会经济负担加重的同时,又影响老龄人口生活质量的提高。因此,关注我国社会养老

10、保险问题、特别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1.2社会养老的现状及其趋势自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加速发展,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地出台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使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养老机构数量不断增加,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截至2010年底,全国各类收

11、养性养老机构已达4万个,养老床位达314.9万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社区日间照料服务逐步拓展,已建成含日间照料功能的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2万个,留宿照料床位1.2万张,日间照料床位4.7万张。以保障三无、五保、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和低收入老人为重点,借助专业化养老服务组织,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初步形成。养老服务的运作模式、服务内容、操作规范等也不断探索创新,积累了有益的经验。但是,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着与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统筹规划,体系建设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社区养老服务

12、和养老机构床位严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设施简陋、功能单一,难以提供照料护理、医疗康复、精神慰藉等多方面服务;布局不合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政府投入不足,民间投资规模有限;服务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行业发展缺乏后劲;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服务规范、行业自律和市场监管有待加强等。1.3社会养老的内涵和定位1.3.1内涵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以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面向所有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紧急救援和社会参与等设施、组织、人才和技术要素形成的网络,以及配套的服务标准、运行机制和监管制度。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应

13、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着眼于老年人的实际需求,优先保障孤老优抚对象及低收入的高龄、独居、失能等困难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兼顾全体老年人改善和提高养老服务条件的要求。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是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不断完善管理制度,丰富服务内容,健全服务标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服务需求的持续发展过程。本建设规划仅着眼于构建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1.3.2功能定位。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主要由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等三个有机部分组成。居家养老服务涵盖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以上门服务为主要形式。对身体状况较好

14、、生活基本能自理的老年人,提供家庭服务、老年食堂、法律服务等服务;对生活不能自理的高龄、独居、失能等老年人提供家务劳动、家庭保健、辅具配置、送饭上门、无障碍改造、紧急呼叫和安全援助等服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探索对居家养老的失能老年人给予专项补贴,鼓励他们配置必要的康复辅具,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社区养老服务是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支撑,具有社区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支持两类功能,主要面向家庭日间暂时无人或者无力照护的社区老年人提供服务。在城市,结合社区服务设施建设,增加养老设施网点,增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倡议、引导多种形式的志愿活动及老年人互助服务,动员各类人群参与社区养老服

15、务。在农村,结合城镇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以乡镇敬老院为基础,建设日间照料和短期托养的养老床位,逐步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转变,向留守老年人及其他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短期托养、配餐等服务;以建制村和较大自然村为基点,依托村民自治和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机构养老服务以设施建设为重点,通过设施建设,实现其基本养老服务功能。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重点包括老年养护机构和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老年养护机构主要为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提供专门服务,重点实现以下功能:1.生活照料。设施应符合无障碍建设要求,配置必要的附属功能用房,满足老年人的穿衣、吃饭、如厕、洗澡、室内外活动等日常生活需求。2.康

16、复护理。具备开展康复、护理和应急处置工作的设施条件,并配备相应的康复器材,帮助老年人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生理功能或减缓部分生理功能的衰退。3.紧急救援。具备为老年人提供突发性疾病和其他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救援服务能力,使老年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援。鼓励在老年养护机构中内设医疗机构。符合条件的老年养护机构还应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培训和指导社区养老服务组织和人员,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实现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其他类型的养老机构根据自身特点,为不同类型的老年人提供集中照料等服务。2.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老龄化快速发展的今天, 家庭养老职能的退化, 社会养老压力不断加大, 种种养老问题摆在眼前, 要解决好老年人养老问题, 唯有建立健全一套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 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分担居家养老职能。社区是指一定区域范围内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所构成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