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美国.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8828922 上传时间:2023-12-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舌尖上的美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舌尖上的美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舌尖上的美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舌尖上的美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舌尖上的美国.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舌尖上的美国 美国饮食文化介绍姓名:张梦艺 班级:12法学一班 学号:20123696一、 摘要谈到美国饮食,可能很多中国人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肯德基”、“麦当劳”。但这种快餐食品只是美国饮食的冰山一角,像美国人日常生活接触到最多的食品如汉堡包、炸鸡、比萨、酱汁面条、塔可卷饼、三明治、热狗、炸薯条,这些全都是早期从西欧各国传入的舶来品,牛排、羊排、猪扒、鱼排也不是美国最早发明的食品,因此有许多人用严厉的眼光、严格的尺度来衡量,认为这些都不能算是美国菜。那什么是真正的美国菜呢?美国不同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融合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种族、不同民族的文化,自然使得美

2、国的食物也融入了各种饮食文化、特色。美国的饮食文化虽然带有各种特色,但美国人自己在后来也创造了属于他们自己的饮食风格。二、 关键字美国饮食,餐桌礼仪,饮食发展,中西差异三、 美国餐桌礼仪现在这个经济发达的时代,可能很多人都去西餐厅吃过西餐,对于西餐的饮食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首先餐具上,美国人吃饭的时候餐具是刀叉,不同于中国每个人就一双筷子,并且他们的用餐方式也是很有讲究的。因此,在应邀与美国朋友一起吃饭时,应特别注意他们的用餐习惯。一般情况下,餐桌上摆放有一幅餐刀和两幅餐叉,外边的餐叉供你吃色拉,里边的餐叉用于吃主食和其它点心食品,餐刀用来切肉食。如果你两手并用,应左手握叉,右手握刀,而且一次

3、握刀时间不能太长。除了餐具使用上的讲究,美国在就餐时还有一些禁忌,比如:其一、不允许进餐时发出声响,其二、不允许替他人取菜,其三、不允许吸烟,其四、不允许向别人劝酒,其五、不允许当众脱衣解带,其六、不允许议论令人作呕之事。 如果你是初到美国餐馆用餐,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下面几点就比较重要:1、选择合适的餐馆(如:家庭式餐馆、特色餐馆以及自助式餐馆等);2、餐馆营业时间(上午11:30开门营业,直到夜晚);3、一般都应事先预订餐位:4、到达餐馆后,不能径直地到餐桌旁入桌,除非餐厅有“随意就坐”的告示;5、付款时,别忘了留给服务员一定比例的小费(一般为实际总额的10%15%)。另外还有一点

4、需要注意的是,如有吃剩的食物,一定要打包带回家,以免浪费。这一点也是本人认为非常好的一个习惯,是值得我们中国学习的地方。在美国,人们在吃主食之前,一般都要吃一盘色拉。炸蘑菇和炸洋葱圈可作为开胃食品,牛排、猪排和鸡(腿)为主食,龙虾、贝壳类动物以及各种鱼类,甚至包括淡水鱼被统称为海鲜。炸土豆条则是深受人们喜爱且几乎成了必不可少的食物。另外在吃午餐和吃晚餐之前,通常要喝点鸡尾酒,但在加利福尼亚州,人们大都喝葡萄酒。四、 美国饮食发展历程美国菜可以说是以英国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美国烹饪始自英国,因为大部分美国人是英国移民的后裔。但美国菜有自己的特色,因为美国国土大,气候好,食物种类繁多,交通运输方便

5、,冷藏设备优良,厨师、家庭主妇可随意选择食物,同时他们在烹饪仪器时很讲究营养。早期美国烹饪业不发达,厨艺水平落后的原因有三项。第一、历史与文化的长度及深度不够。美国自1776年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至今只有230年的历史。第二,美国的立国精神及民族偏向保守朴实,虔诚的清教徒重视精神生活而不注重物质生活,重视宗教礼仪,提倡勤劳朴实的生活方式。第三,美国没有宫廷皇室的推动与鼓励。中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甚至波斯、印度、泰国都曾经有过非常重视美食的皇家贵族。皇家贵族正是美食最大的推动了。试想那些平时只能解决温饱的平民谁会绞尽脑汁去做各种各样精美繁杂的美食呢?但是,到了20世纪末,随着美国文明的发展与经

6、济的逐步富裕,加上资讯与交通的发达,美国人对吃的要求也逐渐提高,特别是从1965年开始美国放宽了移民政策,各层次各行业的人士从世界各地大批地涌入,这些庞大的新移民对于美国社会及文化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新移民带来的烹饪方式及菜肴特色如同燎原的星星之火,使得美国家庭和餐馆的餐桌上出现了丰富而多元化的食物。五、 美国饮食特色谈到美国饮食,去国外旅游的中国人总结出几大特点。一是生,牛排带血丝,二是冷,凡是饮料都加冰块,三是甜,虽然很肤浅,不过倒也切中要害。事实上,美国人吃饭注重的是营养,而不是口味,美国的饮食普遍都比中国的清淡,喜欢吃生、冷食品,如凉抖菜、嫩肉排等,热汤也不烫。菜肴的味道一般是咸中带

7、点甜。煎、炸、炒、烤为主要烹调方式,不用红烧、蒸等方式。以肉、鱼、蔬菜为主食,面包、面条、米饭是副食。甜食有蛋糕、家常小馅饼、冰淇淋等。他们喜欢吃青豆、菜心、豆苗、刀豆、蘑菇等蔬菜。所用肉类都先剔除骨头,鱼去头尾和骨刺,虾蟹去壳。西式的早餐一般都以面包、牛奶、鸡蛋、果汁、麦片、咖啡、香肠等为主。午餐一般在工作地点用快餐(快餐是典型的美国饮食文化,十分普及),一般有三明治、水果、咖啡、汉堡包、热狗等。晚餐是正餐,比较丰盛,有一二道菜,如牛排、猪排、烤肉、炸鸡等,配面包、黄油、青菜、水果、点心等。也有不少人上餐馆用晚餐。美国餐馆很多,一般供应自助餐、快餐、特餐(固定份饭)、全餐等各种形式的餐饮,价

8、格一般比较低廉,也可点菜,点菜价格最高。早餐一般在8时左右,午餐一般在12时14时,晚餐一般在18时左右。他们在临睡前有吃点心的习惯,成人以水果、糖果为主,孩子则食用牛奶和小甜饼。另外,美国人喜欢吃糖醋鱼、咕噜肉、炸牛肉、炸牛排、炸猪排、烤鸡、炸仔鸡等肉食菜品,爱用冰水、矿泉水、可口可乐、啤酒、威士忌、白兰地等饮料,喜欢在饮料中加冰块,不喜欢饮茶。饭前以蕃茄汁、橙汁等作为开胃饮料,吃饭时习惯饮用啤酒、葡萄酒、汽水等饮料,饭后则喝咖啡,很少喝烈性酒。美国人不爱吃猪蹄、鸡爪、海参、动物内脏、肥肉等。烹饪时不放调料,调料放在餐桌上自取,有酱油、醋、味精、胡椒粉、辣椒粉等。六、 中西饮食差异很多中国人

9、去国外生活,在饮食方面都会很不习惯,这与中西方饮食的巨大差异有很大关系,比如,在中国烹饪时最常用的方式炒,在美国饮食中就很少见。中国与美国的饮食差别主要体现在 : 其一、美国人喜欢一日多餐,每餐适量;而中国人传统习惯一日三餐,每餐食量都较大,而且现在的年轻一代由于爱睡懒觉还养成了不吃早饭的习惯,但现实是早餐是一天中最重要的。不吃早餐对身体的危害是挺大的。其二、许多中国人习惯每日购买新鲜食品烹饪;美国人往往一次性购买一周的食品贮存在冰箱里,每日食用冷冻食品,且食用的罐头和腌制品分别为中国人的八倍和六倍,其三、中国许多家庭逢年过节时菜肴特别多,应酬也特别多。而美国人宴客或过节,从不铺张,连总统宴请

10、外国元首也是五菜一羹,更不劝酒。其四、中国人烹调时喜欢用植物油,放较多的盐和味精,而美国人喜欢食用动物油,饮食清淡,不食用味精。其五、中国人尤其是广州及珠三角一带的居民爱食猪肝、肠、肺等动物的内脏,美国人则无此爱好。其六、中国人往往餐后饮一杯热茶,而美国人餐后却爱饮咖啡。另外美国都习惯分餐制,而中国人则认为大家在一起吃饭才热闹。七、总结 最后为大家介绍几款美国美食:1、 特大啃 TurduckenTurducken是最具创意的美国本土食物。先是拿一只火鸡,然后塞只鸭子在它肚子里,再往鸭子肚子里塞只鸡,最后往鸡里塞些香肠和熏肉,经过2-3小时的油炸,这道非常美国化的美食,就这样完成了。有些美国人

11、根据自己的口味还会加入一些溶化的奶酪制品。这道菜通常是在美国的一些盛大节日里才吃得到,像美国的国庆日(每年7月4日)、感恩节、圣诞节。2. 布法罗辣鸡翅 Buffalo WingsBuffalo Wings将鸡翅放到油中炸至焦脆,沾着熔化了的Blue cheese一起吃,其放在盘底的蔬菜,因吸收了鸡翅上掉下的油,再普通的蔬菜也变美味了。这道菜既不油腻,又很有口感!3、科布色拉 Cobb Salad吃了那么多油腻的食物后,再怎么喜欢油炸食品的美国人,也会觉得腻的,因此,这时来一份色拉是最好不过的了。不过美国人吃的色拉同欧洲人吃的绿青菜加红番茄是完全不同的。美国人做色拉时,是一定要有足够的肉类种类

12、和重量,而且还要有牛油果和奶酪。一盘很好的Cobb Salad的原料主要有熏肉、炸鸡肉、牛油果、鸡蛋粒、蓝奶酪等各种觉得能放进去的都可以加入。4、 巧克力曲奇冰激凌 Chocolate Chip Cookie Dough Ice Cream1937年,来自麻洲的Ruth Grave在她做的黄油曲奇中加入了切碎的巧克力。由此发明了世上最好吃的曲奇饼干。虽然曲奇饼干在美国人民的生活中颇受欢迎,但美国人依然总是设想能把这美味发展得更好。后来,因为一个人的懒惰而成就了巧克力曲奇冰激凌,即把混好了的要做曲奇饼干的生面切成小块,拌在冰激凌里,即成了Chocolate Chip Cookie Dough Ice Cream!5、果塔饼干 SmoresSmores在美国非常流行。其饼干用的是英国的Graham crackers,如果是单纯的饼干的话,美国是没什么人吃的。美国小孩野炊时经常会在中间夹一块软糖块,穿在棍子上烤着玩,但基本也是不吃的。后来有了一种新吃法就是在中间夹一块肉桂块,和在一起,美国人就喜欢吃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