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是怎样形成的.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820124 上传时间:2023-07-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月亮是怎样形成的.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月亮是怎样形成的.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月亮是怎样形成的?图文 月亮是怎么形成的呢?总的来说,卫星都比它们所环绕的行星要小很多,因此小的行星根本就没有卫星,即使有,星体也是极小的。水星和金星没有卫星,而火星有两颗卫星,它们的形体就非常小,其直径只有几公里长。1978 年,美国天文学家詹姆斯克里斯蒂发现冥王星(现今所知太阳系中最远的一颗行星)有一个被称作“冥卫”的卫星,质量只有冥王星的1/10,冥王星就是一个比月亮还小的小型世界,而“冥卫”当然就更小了。 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都有为数众多的卫星,这些行星都比地球要大得多。外围行星的一些卫星体型较大,直径可达30005500 公里,包括比月亮略小一点的到像木星的四个卫星那么大的。土

2、星和海王星也各有一个卫星。尽管如此,这些大的卫星同它们各自所环绕的巨大的行星相比较,不论大小还是质量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地球虽是一颗较小的行星,却有一颗巨大的卫星,即月球。它的大小和地球本身相比较在尺寸上远远超过了其他任何一颗巨大行星的卫星。月球的质量是地球的1.2,出于这个原因,人们常把地一月系统看作是一对“双行星”。 语文教学中如何传承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引发的思考传统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它具有传承性、连续性的特点。优秀的传统文化,经过了时间的考验,经受了历史的洗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有着优秀的、健康的、为今天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必须的

3、精神财富!现今的一些学校因受升学压力的影响,忽略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忽视传统文化在塑造人的灵魂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学也因种种原因,不够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这一切进一步造成了我们的学生对待传统文化的陌生和情感上的疏远,我们培养了一批无根的孩子,传统的道德规范正在流失,传统的中华文化正在断层,甚至民族个性也在丧失,我国的年轻一代正越来越远离自己的传统文化,对祖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冷漠感。对此,我们颇感担忧:如果一个人缺失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就不能明智地了解自己的过去和审视眼前的处境,就很有可能缺乏社会责任感。因此,我们大声疾呼:要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学中更要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教

4、学中又该如何传承传统文化呢?一、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现有的教育资源,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事实上,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已经有不少承载传统文化的篇章。这些篇目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上辉煌的文化成就,也传递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一手资料。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文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的内涵,用民族优秀文化的精髓来启发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和对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热爱,以及对杰出历史人物的爱戴和崇敬,使他们受到传统文化的陶冶。同时,我们可利用课上3-5分钟,带着学生积累成语和名言警句,为学生打下传统文化的底本。二、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时

5、间,读经典。课堂教学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语文教学承担的任务也是十分繁重的。对传统文化的教育不可能都放在课堂上来完成。因此,必须利用阅读课及课外活动时间来读经典。唯有阅读本民族的经典,我们才有可能记住自己的血脉,守住自己的精神家园,经典是我们灵魂的依托。例如诗经、论语、庄子、孟子、离骚、左传、史记、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等,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可以说,每一个炎黄子孙血管里流淌的精神血液都可以在这些经典里找到注释,阅读经典就是在滋养我们的精神,为此,我们从中选取了适合小学生阅读理解的句子、段落或文章编写了我校的校本课程让学生去读、去记,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三、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比如举办各类以传播传统优秀文化为目的的讲座、古典诗词朗诵会,举办有关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组织学生参观历史人物纪念馆或者重要历史文化遗迹等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而且增长了历史文化知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总之,我们有义务竭尽全力去帮助学生找寻文化之根。我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传统文化教育就可以深入的开展起来,并将取得良好的教育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