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第三章2、3节.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8818921 上传时间:2023-07-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案第三章2、3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案第三章2、3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案第三章2、3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案第三章2、3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案第三章2、3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案第三章2、3节.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学习目标: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含义2.从土壤的形成过程中认识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学习过程:一 读课本填写下列内容(二)思考问题1、自然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3、生物对成土母质改造作用的表现(一) 重点提示、难点讲解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1)小尺度范围各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 (2)大尺度范围四大圈层的相互作用2列表法归纳成土过程中自然地理要素的作用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影响因素成土母质是土壤形成的物质基础和植物的矿物养分元素的最初来源物理性状:成土母质的粒度与土壤质地关系密切。发育在颗粒较细母质上的土壤,质地较细;发育在颗粒较粗母质上

2、的土壤,质地较粗;发育在残积物和坡积物上的土壤含石块较多;发育在洪积物和冲积物上的土壤具有明显的质地分层特征。化学组成:成土母质的化学成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土壤中的化学元素和养分。气候直直接和间接影响直接影响:通过土壤与大气之间不断进行的水分和热量交换,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间接影响:通过影响岩石风化过程、外力地貌形态以及动植物和微生物活动等,间接影响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物最活跃的因素土壤有机质的来源,土壤的肥力与生物作用密切关联地形稳定因素,主要通过对物质、能量的再分配间接作用于土壤山区由于温度、降水和湿度随着地势升高的垂直变化,形成不同的垂直气候带和植被带

3、,导致土壤的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均发生显著的垂直变化。坡度和坡向也可改变水、热条件和植被状况,从而影响土壤的发育四)阅读积累1.以我国西北内陆和海南岛为例,说明自然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西北内陆地区海南岛纬度位置北纬40度附近北纬20度以南海陆位置距海远四周被海洋包围降水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气候干旱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地表水地表水缺乏地表水丰富外力作用日照强,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岩石物理风化作用强,化学风化微弱,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弱终年高温多雨,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小,岩石化学风化强,流水侵蚀、搬运作用强,受热带气旋、台风的影响,风力侵蚀、搬运作用强植物气候

4、干旱、植物稀少,物理风化剧烈,岩石崩解破碎,形成戈壁沙漠终年高温多雨,植物茂密,属于热带雨林,动植物丰富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少,典型土壤为荒漠土终年高温多雨,典型土壤为砖红壤或砖红壤性红壤(五)课堂练习1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A B C D2从地理环境整体性分析,下列地理现象中与我国西北内陆景观相符的是A. 地表河流少,多为内流河 B. 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C. 流水侵蚀作用显著,风力侵蚀作用微弱 D. 植物稀少,

5、土壤有机质含量多3有关成土母质与土壤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成土母质就是土壤 B成土母质为土壤提供全部的矿物养分C成土母质的颗粒较细,则发育而成的土壤质地一般较细D成土母质需要进一步发育才能形成土壤,故其粒度与土壤质地并无关系4有关气候与土壤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A寒冷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少B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都较快C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D气候只能直接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和土壤中物理、化学过程的性质与强度。5在各种成土的因素中,比较活跃的因素是:成土母质 地形 气候 生物A B C D课时作业1我国西北内陆气候干旱,形成大面积戈壁和沙漠的原因

6、是 ( )A. 植被稀少,无水分蒸腾 B. 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C. 地表水贫乏,河流不发育 D. 土壤疏松,降水渗透地下2、如右图,澳大利亚大陆森林、草原、荒漠的半环状分布体现了什么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 ) A光照 B热量 C水分 D地理位置3、能使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 ( )A.大气循环 B. 水循环 C.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 地壳的物质循环4“牵一发而动全身”,说明了地理环境的 ( )A差异性 B综合性 C整体性 D区域性5下图表示的是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读后完成下列各题:(1)此图反映出陆地环境具有 的特点。常常被

7、作为自然环境标志的是 。(2)图中A、B、C、D箭头中,表示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质作用的是 ,表示不同温度带生长植物不同的是 ,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净化作用的是 ,表示植被破坏引起土壤肥力下降的是 。(3)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学习目标:1.记忆陆地自然带2.理解并应用自然带的分异规律学习过程:(一) 读课本完成一线课堂(二)思考问题1.举例说明什么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说出沿亚欧大陆东岸、西岸自南向北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原因。3.说出沿北纬40度纬线亚欧大陆自东向西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原因。(三)重点提示、难点讲解1.纬度地带分异规律项目内容

8、含义概念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大体上沿纬度延伸、随纬度变化自然带更替方向纬度变化的方向,即南北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纬度方向,即东西方向形成基础因素以热量为基础根本因素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热量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分布显著地区低纬和高纬地区横穿整个大陆的地带,中纬度在一定范围内东西向延伸、南北向更替的地带横贯大陆的自然带苔原带和针叶林带(高纬度),热带雨林带(低纬度)中纬度大陆东岸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混交林带(低纬高纬)大路西岸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低纬高纬)大陆内部中部:亚热带荒漠带、温带荒漠带(低纬高纬);两侧:热带草原带、温带草原带(低纬高纬)2

9、.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项目内容概念自然地理要素和环境整体特征从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即大致沿经线方向延伸,沿经度变化的方向更替,呈经向带状分布的差异形成基础水分条件变化根本因素海陆位置差异,导致从沿海向内陆干湿状况差异大景观变化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沿海内陆)自然带更替方向从沿海向内陆的方向,即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自然带延伸方向经线方向,即南北方向3.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方法主要看自然带的延伸方向和更替方向。一般来说,东西方向延伸、南北方向更替的是纬度地带分异,这种分异最明显的大洲是非洲;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是干湿度地带分异,如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向内陆自然带的变化;从山麓向山顶更替

10、的是垂直地域分异,如喜马拉雅山等一些高山地区自然带的分异。(1) 水平地域分异规律主要包括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和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在分析纬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2)在分析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3)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判断要结合以下主要特点: 山地垂直自然带出现在中低纬度的高山上。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基带和当地水平自然带基本相一致。 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山体的高度和纬度。山地自然带的基带是指山脚处的自然带,一般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或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所决定的。如喜马拉雅山的基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高山雪线的分布高度受热量和降水等因素的影响,在两坡降水差别

11、不大的高山地区,向阳坡日照强,温度高,雪线高于阴坡。因此,垂直自然带谱的分布高度也是向阳坡高于阴坡,如阿尔卑斯山;在降水差别明显的山区,雪线高度与降水量成反比,如喜马拉雅山和天山。(四)阅读积累1.自然带与气候带纬度自然带名称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典型植被典型动物典型土壤低纬度热带雨林带南北纬10度之间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猩猩、河马、犀牛、象砖红壤热带季雨林带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沿海多雨区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雨林象、孔雀砖红壤性红壤热带草原带南北纬10度南回归线之间热带草原气候热带草原长颈鹿、羚羊、斑马燥红土热带荒漠带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度之间热带沙漠气候热带荒漠袋鼠、沙漠狐荒漠土中纬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2、带南北纬30度40度大陆西部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常绿硬叶林黄占鹿、阿尔卑斯山羊褐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南北纬25度35度大陆东部亚热带季风,季风性湿润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弥猴、灵猫红壤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南北纬40度60度大陆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松鼠、黑熊棕壤褐土南北纬35度50度大陆东部温带季风或温和的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带温带大陆内陆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草原黄羊、羚羊、旱獭黑钙土温带荒漠带温带大陆内陆干燥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双峰驼、子午沙鼠荒漠土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北纬50度60度间大陆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紫貂、驼鹿灰化土寒带苔原带亚欧、北美大陆北冰洋沿岸苔原气候苔原驯鹿、北极狐冰沼

13、土极地冰原带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冰原气候冰雪裸露北极狐、海豹、企鹅未发育(五)课堂练习1有关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有的地区存在差异性,有的地区不存在差异 B同一自然带内不存在差异性C不同的空间尺度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D只存在大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不存在小尺度范围的地域差异2造成热带雨林带和苔原带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B水分C地形D海陆位置3亚欧大陆东岸35N-50N之间和西岸40N-60N之间的自然带是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4下列自然带中,生产量最大的是 ( )A.热带雨林带B热带草原带C热带荒漠带D温带荒漠带5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 ( )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有规律地更替地表景观和自然带沿纬度变化方向有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