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8813239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44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艺参数对电池性能的影响(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艺参数对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1.1 硅片的表面处理不管是硅片的前期加工,留下的损伤层。还是在原硅片制作为太 阳能电池的生产工艺中,都需要对硅片表面进行处理,其中是主要的 包括表面去损伤层和硅表面制绒。1.1.1 表面损伤层在切割、研磨和抛光过程中,均使晶片表面产生一层损伤层。尤 其在切割和研磨过程中,晶片表面形成一个晶格高度扭曲层和一个较 深的弹性变形层。迟火或扩散加热时,弹性应力消失,但产生高密度 位错层。切、磨、抛过程中引进的二次缺陷,比生长单晶时产生的缺 陷有时多达4 个数量级。表面损伤层里有无穷多的载流子复合中心, 使光生载流子的寿命大大降低,不可能被 P-N 结静电场分离。最

2、后致 使生产出的成品太阳能电池片中的漏电流过大,影响硅电池片最后整 体的转换效率。因此在单晶硅材料进行太阳能电池片加工前,必须把原始硅片切 割过程中引入的损伤层尽可能的减少至最低。主要用高浓度酸或是碱溶液对硅片表面进行近似抛光地腐蚀。将 硅片在切割、研磨和抛光过程中所产生的机械损伤层去除掉。1.1.2 表面织构化如何提高硅片转换效率是太阳电池研究的重点,而有效地减少太 阳光在硅片表面的反射损失是提高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一个重要方 法。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表面沉积减反射膜或制作绒面是常用的两种 方法,其中在硅片表面制作绒面的方法以其工艺简单、快捷有效而备 受青睐。化学腐蚀单晶硅片是根据碱溶液对硅片的

3、100和111晶向的 各向异性腐蚀特性,通过在单晶硅表面形成随机分布的金字塔结构绒 面,增加光在硅片表面的反射吸收次数, 从而达到在硅片表面形成陷 光的效果有效地降低太阳电池的表面反射率,从而提高光生电流密 度。在工业生产领域,单晶硅表面腐蚀采用的是氢氧化钠和异丙醇溶 液体系,表面反射率可以控制在12%以下。对于既可获得低的表面反射率,又有利于太阳电池的后续制作工 艺的绒面,应该是金字塔大小均匀,单体尺寸在210微米之间,相邻 金字塔之间没有空隙,即覆盖率达到100%。理想质量绒面的形成,受 到了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硅片被腐蚀前的表面状态、制绒液的组成、 各组分的含量、温度、反应时间等。而在工

4、业生产中,对这一工艺过 程的影响因素更加复杂,例如加工硅片的数量、醇类的挥发、反应产 物在溶液中的积聚、制绒液中各组分的变化等。为了维持生产良好的 可重复性,并获得高的生产效率,要求我们比较透彻的了解金字塔绒 面的形成机理,控制对制绒过程影响较大的因素,在较短的时间内形 成质量较好的金字塔绒面。目前已经有许多的研究小组对单晶硅片的各向异性腐蚀过程进 行了细致深入的研究,各自给出了制备金字塔绒面的优化工艺条件。 在国外的研究和生产中,大部分的制绒液是碱(NaOH, KOH, Na CO ,23(CH) NOH)与异丙醇的混合溶液。在中国,考虑到生产成本,太阳34 电池制造商大多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

5、乙醇来替代异丙醇,与氢氧化钠 的水溶液混合而成制绒液。目前针对单晶硅片在(氢氧化钠 +乙醇) 的混合体系中形成金字塔绒面的过程,尚未见详细的研究报道。在参考已经报道的实验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实验,总结出 了(氢氧化钠+乙醇)的混合体系对单晶硅片进行制绒的适宜参数, 从而在较短时间内(30分钟)获得色泽均匀、反射率低的绒面单晶硅 片。然而当将实验室的条件下得到参数应用在生产线上时,往往在开 始的几个批次,可以加工出较理想的绒面,但随着产量的增加,绒面 质量急剧变差,称之为制绒液的“失效”。这种失效是由于制绒液中 的主要成分一NaOH和乙醇的含量,与最初的设置值已相去甚远。另外, 在绒面质量开

6、始变差的时候,如果延长反应时间,可以加以改善。因 而,我们仔细观察了随着NaOH的浓度、乙醇的浓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 绒面的微观形貌和硅片表面反射率的变化情况。从本质上来讲,绒面 形成的过程,就是金字塔的成核和生长的过程,一切表观参数对绒面 质量的影响,究其根本就是影响了金字塔的成核或者生长。接下来从 这个角度详细分析了氢氧化钠和乙醇在制绒过程中各自扮演的角色。(1)时间的影响因素制绒液中含有15克/升的NaOH和10vol%的乙醇,温度85C,单晶 硅片经1分钟、 5分钟、 10分钟、 30分钟腐蚀后,表面的微观形貌见图 3-1,反射谱见图3-2,由于10分钟和30分钟的反射谱非常接近,所以

7、 省略了后者。由图3-1可以看出在适宜的条件下,金字塔的成核、生长的过程。 经热的浓碱去除损伤层后,硅片表面留下了许多肤浅的准方形的腐蚀 坑。1分钟后,金字塔如雨后春笋,零星的冒出了头;5分钟后,硅片 表面基本上被小金字塔覆盖,少数已开始长大。我们称绒面形成初期 的这种变化为金字塔“成核”。如果在整个硅表面成核均匀,密度比 较大,那么最终构成绒面的金字塔就会大小均匀,平均体积较小,这 样的绒面单晶硅片不仅反射率低,而且有利于后续的扩散和丝网印 刷,制造出的太阳电池的性能也更好。很多相关的研究工作就是着力 于增大金字塔的成核密度。从图3-1的C可以看出,10分钟后,金字塔密布的绒面已经形成, 只

8、是大小不均匀,反射率也降到了比较低的水平。随着时间的延长, 金字塔向外扩张兼并,体积逐渐膨胀,尺寸趋于均等,反射率略有降 低。在实际生产中,硅片卡在承片盒内的区域,受到的腐蚀不充分, 绒面成形的时间较其他区域要长。另一方面,我们通过大量生产实践 发现,大金字塔的绒面单晶硅电池,性能略逊于小金字塔。原因可能在于,大金字塔尖锐的塔尖易于崩塌,扩散形成的p-n结受到了破坏。 所以,我们在优化单晶硅片制绒工艺时,应该既考虑降低反射率,也 要兼顾太阳电池的最终性能和外观等各方面的因素。图 3-1 单晶硅经不同时间制绒腐蚀后,表面 的 SEM 照片匚s岂口事鼠1卷堀图 3-2 不同时间制绒后,硅片的反射谱

9、2)乙醇的含量对绒面的影响制绒液中NaOH的浓度为15克/升,反应温度85 C,乙醇的含量 从0增大到30vol%。经30分钟制绒处理后,单晶硅片表面的金字塔绒 面的微观形貌的变化如图3所示。随着绒面形貌的变化,反射率也有 所波动,图4展示了硅片对波长在400至1000纳米之间的光波的平均反 射率随溶液中乙醇含量的变化,其中除了20vol%乙醇的数据点外,其 余各点分别对应图3中的四个样品。当溶液中不含乙醇时,反应进行的速度比较快,硅片经30分钟制绒处 理后,两面共被腐蚀减薄了40微米。表面只有一些稀疏的金字塔,体 积比较小。由于金字塔的覆盖率很低,硅片对光的反射最强烈。我们 向溶液中加入了少

10、许乙醇(3vol%),这种情况就大有改观,反应速度 减缓,经过相同时间的腐蚀,硅片只减薄25微米,而金字塔分布错落 有致,反射率几乎降到了最低。只是在制绒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有一 些反应产生的氢气泡贴在硅片表面,缓慢释放,造成外观的斑点,为 商业销售所不喜。只需将乙醇的含量增大至到5vol%,斑点的问题即可 解决。乙醇的含量在3vol%20vol%的范围内变化时,制绒反应的变 化不大,都可以得到比较理想的绒面,而5vol% 10vol%的环境最佳。 当乙醇的含量达到30vol%,金字塔的覆盖率再次降低,反射率升高, 只是此种条件下的反应速度缓慢,硅片只减薄了10微米。(a) 无乙醇 (b) 3v

11、ol%(c) 10vol%(d) 30vol%图 3-3 单晶硅经不同乙醇含量的制绒液腐蚀后表面的SEM照片CoRceurtit ion of Erhan (vol%)图3-4绒面平均反射率随乙醇含量的变化由此可以看出,乙醇在制绒液中主要起到两点作用:一,协助氢 气泡的释放;二,减弱NaOH溶液对硅片的腐蚀力度,调节各向异性因 子。第一点已经为大家所认同。从硅片减薄的程度可以判断,随着乙 醇的增加,硅片被腐蚀的速度减慢。纯NaO H水溶液,在高温下不仅 对原子排列稀疏的(100)晶面破坏性很强,对致密的(111)晶面也 不再和颜悦色,各个晶面都受到腐蚀而不断消溶。于是大部分的区域 被冲刷形成了

12、平原;而在局部,由于氢气泡或溶液中某些杂质的庇护, 一些零星的金字塔暂时幸存了下来。乙醇明显减弱了 NaOH的腐蚀强 度,增强了腐蚀的各向异性,有利于金字塔的成形和生长。而当乙醇 的含量过高时,碱溶液对硅的腐蚀能力变的很弱,各个晶面都好像坚 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各向异性因子又趋向于1。至于乙醇减弱NaOH溶 液腐蚀强度的机理,尚待深入研究。(3) NaOH 的含量对绒面的影响这一组实验,是维持制绒液中乙醇的含量为10 %,温度85 C, 时间30分钟,NaOH的浓度从5克/升到55克/升之间变化。图3-5、图3-6 分别是不同浓度NaOH溶液腐蚀形成绒面的微观形貌与对400至1000纳 米之间的

13、光波的平均反射率。5g/L 15g/L55g/L图3-5单晶硅经不同浓度NaOH溶液腐蚀后, 表面SEM照片i 1well 虽 HE【Ja 工 QasbAr图 3-6 绒面平均反射率随 NaOH 浓 度变化从绒面的表面可以看出,经过相同时间的生长,NaOH的浓度越高, 金字塔的体积越大。这说明在反应的初期,金字塔的成核密度近似, 不受NaOH浓度的影响。而制绒液的腐蚀性随NaOH浓度的变化比较显 著,浓度高的NaOH溶液与硅进行化学反应的速度加快,反应相同时 间后,金字塔的体积更大。当NaO H的浓度超过了一定的界限,溶液 的腐蚀力度过强,各向异性因子变小,绒面会越来越差,直至出现类 似“抛光

14、”的效果。从图3-6可以看出,相比于乙醇,有利于绒面生长 的NaOH浓度范围比较小,在1020克/升之间。这就要求生产工艺人 员严格的控制制绒液中的NaO H浓度。NaO H与乙醇的混合溶液对晶体硅进行各向异性腐蚀,可以制备 出类金字塔的织构表面。理想的绒面应是金字塔体积较小、大小均匀、 覆盖率高。为了得到质量较好的绒面,首先,制绒反应初期金字塔成 核均匀、密度较高;其次,碱腐蚀的各向异性因子约为10。适宜的制 绒液中应含有约15克/升的NaOH, 510vol%的乙醇,在85C下反应 30分钟,就可以在单晶硅片表面形成色泽均匀、反射率低的金字塔绒 面。NaOH含量的变化会改变溶液的腐蚀强度,

15、适宜生产的浓度范围 比较狭窄。乙醇不仅可以加速反应产生的氢气泡从硅片表面的逃逸, 更重要的是,减弱了 NaO H的腐蚀强度,获得良好的各向异性因子。 乙醇的允许范围较NaOH宽泛许多,在工业生产中容易控制。制绒反 应的时间延长,金字塔的体积膨胀,大小趋于均匀,反射率略有降低。 在大规模生产中,我们应考虑到生产效率、反射率、后续加工过程等 多方面的因素,选择适宜的制绒工艺条件。1.2 扩散扩散过程是在P型衬底上掺杂N型磷,以形成PN结。这一步是太阳 能电池生产的关键步骤。PN结是光电转换的中心,当电池暴露于太阳 光谱时,能量小于禁带宽度Eg的光子对也池输出无贡献。电池输出能 量大于禁带宽度的光子

16、。在扩散中形成的PN结所形成的能带,直接影 响电池的转换效率。1.2.1 扩散温度和时间扩散时的温度和时间是控制电池结深的主要因素,测定扩散结深 可以判定扩散温度及时间是否适当。表面薄层电阻是表征杂质总量的 一个参数,由此可以判定扩散源的浓度和配比是否适当。 扩散温度应当远低于被扩散半导体材料的溶点否则扩散时半导 体材料会产生显著的挥发。通常,在不影响PN结特性的前提下,扩散温度选择高一些,可 以缩短扩散时间,有利于生产。对于浅扩散的情况,温度选择要适当, 既不能使温度过高,使位扩散时间过短,以致难于控制工艺;又不宜 温度过低而使扩散时间延长到不适当的地步。在一定的温度下,扩散 时间与结深的关系加团39所示。在恒定表面浓度扩散时,时间增加 At,扩散进入硅中的杂质总量Q相应增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