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812513 上传时间:2024-04-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地理答题技巧总结一、选择题解题技巧和规律:(一)、选择题的命题规律1.选择题的命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2.多为单项选择题(如全国卷、天津卷等)3、多为连题型选择题(一个材料包括多个选择题)4、选择题内容更加关注社会热点(二)应试策略1、沉着冷静,相信自己判断2、认真审题3、先易后难,跳过难题或自己认为没有把握的题目,回头再做4、认真检查,但不要轻易改动答案(三)应试技巧1、做到:“三审”,即一审材料(加以引申)、二审题干(画出关键词)、三审选项(找出合理、正确并与材料和题干有关的选项)。2、读完题组内每一个小题,注意各小题之间的前后提示语,然后再从容做题。3、仔细分析题干,明确解题条件例如:北

2、极地区寒风凛冽,考虑到当地所处风带的盛行风向,中国北极科学探险考察站营地建筑的门窗应该避开的朝向是:A、东南方向B、西南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答案:D 点拨:题干条件是北极附近盛行风向、门窗避开的朝向。北极附近风带为极地东风带,具体风向为东北风,故门窗应避开东北方向。4、选项错误的几种情况:(1)因果颠倒(2)前后矛盾(3)表述绝对化(4)概念混淆(5)表述错误或不完整(6)以偏概全,以点带面(7)与题干无关(四)解题方法介绍1、直选法:运用学过的知识可以直接选出来,多考察记忆性知识,注意必须看完所有选项再选择。2、排除法:如果选项罗列地理事物或现象比较多,可以先将选项与题干对照,排除掉

3、明显错误的选项,重点分析剩余选项。例如:(2005年江苏卷)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的关键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下列方案合理的是( )A上中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B人工加速冰川消融,增加河水的补给 C下游地区利用绝大部分河水 D上中游和下游地区均衡利用河水答案:D 点拨:既然全流域要综合治理,部分河段就不应该利用绝大部分河水,故排除了A、C;用人工加速冰川消融来补给河水,不现实,又可以排除B,正确答案为D。3、优选法:如果选项中有多项合理,但题干中有“最”、“主导”、“第一”等字样时,要选择最合理选项。例如:美国“硅谷”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环境

4、优美B、交通便利C、知识技术D、市场广阔答案:C 点拨:形成高技术工业区的区位因素包括知识技术、快捷交通、优美的环境,但主导因素是科技发达。4、转换法:即将条件换成另外一种相同的说法,该说法与选项更直接,利于选择。例如:一年中太阳直射两次的地区,不会有:A、热带沙漠气候B、寒流C、冷锋活动D、从极地漂来的浮冰答案:D 点拨:将条件转化为“一年中有两次直射的地区”属于热带地区,不会存在从极地漂来的浮冰。5、图示法:将比较抽象的内容用直观示意图表示出来,利于选择,如太阳直射点移动、昼夜长短变化等题目。例如:10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置和移动方向是:A、北半球,向北移动B、南半球,向南移动C、北半球,

5、向南移动D、南半球,向北移动答案:B 点拨:可以用下图帮助理解选择。6、逻辑推理法:根据题干提供的条件,判断某种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结果,需要进行逻辑推理或运算逐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为逻辑推理法。例如:(2005年江苏卷)在一年中,塔里木河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 )A6月 B7月 C8月 D9月答案:C 点拨:首先明确塔里木河为内流河,河水主要来自天山、昆仑山等高山的冰雪融水,河流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其次虽然7月气温最高,但冰雪融水补给河流还需一段过程,最大径流量一般出现在8月。(五)选择题类型:1、正误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直选法来选择,但必须将所有选项都看完再决定对错。2、最

6、佳选择题:可以用比较法、优选法、直选法来选择。3、因果选择题:由因推果,或由果推因,可以用直选法、推理法、逆向思维法。4、组合型选择题:由多项选择转化为单项选择题,方法是排除法,先确定明显正确或错误选项,最后分析剩下的选项。5、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选择题:解题关键是根据自己最熟悉或有把握的点,确定一个或多个即可选择正确顺序。6、选择题组:先给定材料,图表或文字,然后从几个角度命制几道选择题。做题时注意以下方面:(1)分析材料,画出文字中的关键词,图表反映出的信息,如概念规律、变化趋势、分布等,并将各个信息进行联系或汇总。(2)统览给出的几道选择题,看一下它们之间是否具有条件继承关系、后面题目对前

7、面题目有无启示、每道题用哪个条件,所有条件是否都用到了。二、综合问答题解题技巧和规律:综合题常见类别有:(一)、描述和阐释事物1、特征问题: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如位置特征、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水系特征、水文特征、地表植被特征、土壤特征等;人文地理特征,如农业生产特征(区位特征、结构特征、地域类型等)、工业生产特征、交通特征(运输形式、线网的疏密、分布、地位等)、资源特征等。2、地理成因问题:包括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如地形成因分析、气候类型成因、气温成因、降水成因、河流相关成因、湖泊、沼泽成因、洋流成因、海水盐度成因、土壤成因。3、自然灾害类:包括天文灾害、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灾害、水文灾害、生物

8、灾害。4、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类:包括酸雨、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水土流失、荒漠化、盐碱化。(二)、论证和探讨问题1、评价问题:问题常常表述为“作用、意义、影响”等。答题思路:三套答题系统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效益统一入手;从有利和不利两方面来辨证阐述;从不同对象的角度来分析(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对不同对象影响效果不同)。例如:迁出地和迁入地(人口迁移、人口城市化)、流出地和流入地(水土流失)、输出地和输入地(天然气、电力)2、比较问题注意一点:两边都要回答常见:特征比较、区位比较、成因比较、分布比较、结构比较等3、措施问题回答思路:三套系统对症下药(先找出地理事物或现象成因,然后逐一对

9、照找出对策)(技术)工程措施,生态措施,管理措施开源节流(对资源类而言)常见问题例如:河流洪涝灾害的原因及治理措施环境污染措施生态破坏措施自然灾害措施4、规律问题地理点:如地带性、非地带性等值线分布特征:数值变化规律、极值分布、走向、疏密、曲直、局部闭合面:形状、大小变化规律:包括年际变化和季节变化、日变化、变化量、变化幅度、变化速度、变率大小等审题时注意以下表述要求:简述:简单扼要叙述,必须把握要点;简析:简单分析,提出论点即可;描述:对事物的外部特征予以描述;综述:对事物的总体特征予以概括叙述;说明:对原理、成因、规律进行说明;写出:对图像或事实的主要内容予以呈现;分析:对地理事物或现象予

10、以剖析、分解,分析原因、分析局部事物在全局中的地位或作用,如分析区域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分析事物间的联系等;对比(比较):列表比较相同、相异、相反、相似的地理事物,可先后对比或并列对比;分析相同事物之间的差别、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评价:对地理环境、措施、对策、布局进行实施可行性评价或优势与不足评价,这需要平时树立科学的观点,具备正确的地理思想概括:对文字材料或图像内容予以概括要点等。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1)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2)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以免给阅卷教师造成不分主次、不着边际的不良

11、印象。尽量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不如适当多答。(3)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但如果没把握,可适度模糊处理,否则可能会自露马脚。(4)注意“死”的采点、“活”的采点。地理考试中考生常见的能力问题审题不到位,不理解,不全面。题目没看完就开始作答。读图和提取资料信息能力差,不能充分挖掘解题条件。不能准确认定区域位置,对地理空间位置的相互关系把握不准。审题时不善于抓住关键词,不能准确理解题目的设问重点,导致答非所问。综合题答题过程:第一步审材料:看完所有文字、表格或图材料,文字要画出关键词,进行材料概念引申,挖掘图表中直接和暗含的条件,包括图例、注记、数字、线条、方向、经纬度、关键地点等,分析材料含义和用意,可能用在什么地方,然后将所有能用的条件归纳,准备用。第二步审问题:通过题目中的问题,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联系平时所学的地理概念、原理,形成答题框架系统。如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因素,需要用到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和交通、市场、政策等社会经济条件。第三步语言表达:用自己形成的答题框架系统,联系题目给出的条件,进行逐项表达。第四步检查答案和条件:看所给条件是否有没有用上的,与答案进一步对应补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