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810876 上传时间:2024-01-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叙事二味、三趣.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味、三趣 端午的鸭蛋教学叙事 人教版八年级(下)第四单元中的端午的鸭蛋一文是一篇“小叙事”式的散文,作者汪曾祺以他自己对个体生存的极富有人情味的“凡人小事”向读者展示了其散文独特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这篇散文结构自由简单,语言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但饶有兴味。课堂上,在引导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大致结构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汪曾祺写端午的鸭蛋仅仅是为了怀念家乡的咸鸭蛋吗?”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主问题的设计“引爆”了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个教学片段: 生1:不是,我认为作者写这篇文章还表达了对童年美好生活的怀念。师:那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看出来的呢?生1

2、:我是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中看出来的,这个语段提到了小孩子在端午节时兴挂“鸭蛋络子”,他们把鸭蛋当作了自己心爱的饰物。师:很好,你读书很仔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端午的鸭蛋其实反映了作者童年时的生活情趣。生2(心情非常急切):老师,我有一个想法。师:噢,请你说说看!生2:我觉得刚才这位同学找的这句话应该被看作是作者童年时的一种乐趣。师:那乐趣和情趣有什么区别呢?生2:情趣侧重于一种闲情逸志,有情调,而乐趣侧重于一种高兴快乐的心情。师:看来,你很会捕捉课堂教学中的关键词语。同学们,你们认为刚才这位男同学找的这句话是表现作者童年时的生活乐趣还是生活情趣?(一部分)学生(叫喊):乐趣。(其他)学生(不甘

3、示弱):情趣。师(及时制止):好了,既然不能决定,那就让我们好好地阅读课文,细细地体会一下,看看你还可以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能够体会到作者童年时的一种乐趣、情趣。(经过几分钟的沉思后,有部分学生已经举起了手)师:好了,看来有的同学已经有答案了,我们一起来交流分享他们的想法。生3:我认为刚才这句话既是一种乐趣,又是一种情趣。因为这个“鸭蛋络子”既是孩子们的饰物,又是孩子们的食物,更是孩子们的玩具。课文第五自然段中提到“孩子们小心地吃完鸭蛋后,会把鸭蛋壳里面洗干净,晚上捉萤火虫装在蛋壳里,萤火虫在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表现的也是这样一种童年生活的意趣。师:你对前面的两种观点进行了综合,而且

4、补充的内容也很具体,很不错!生4:我从课文第一自然段端午的风俗中的“系百索子”、“做香角子”看出童年生活的乐趣。生5:我从第三自然段中吃咸鸭蛋看出童年的乐趣。“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生6:我也是找的这一句话,不过我认为这里还应该体现出童年的一种情趣。师:何以见得?生6:因为“吱”这个声音表现不仅生动地了“扎”的动作效果,更体现了小孩吃鸭蛋时的一种天真活泼的情趣,也许吃到鸭蛋并不是最享受的事情,而一次次“扎”鸭蛋,看红油冒出来的过程才是真正有趣的事情。师:很好,分析得有理有据!生7:我在第一自然段端午的放黄烟子这个风俗中看出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因为放黄烟子既可以熏五毒,又可以写草书“

5、一笔虎”。生8:我认为用黄烟子写“一笔虎”不仅仅是一种童年的乐趣,更是童年的一种兴趣。师:噢,你还有新发现,那“兴趣”又作何解释呢?生8:兴趣应该是指一个人的爱好吧!这里应该是童年的乐趣带动了童年的兴趣,于是孩子们都会写草书“一笔虎”。上一节课我们看到你写的草书“一笔虎”很有特色,一挥而成。师:你讲的很有道理。也谢谢你的夸奖!那其他的同学有没有发现其他的童年兴趣。生9:老师,那么吃“十二红”算不算是一种兴趣,因为“十二红”中有一道菜是咸鸭蛋,而作者在文中写的就是端午的鸭蛋,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鸭蛋的爱好程度。(全班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师:掌声代表了一切!同学们,真没想到大家能理解得这么透彻,你

6、们从一个小小的咸鸭蛋中竟然能体会到童年的兴趣、乐趣和情趣,真是不简单啊!这样看来,我们只要好好地研究课文的内容,就能获得个人独特的感受。我不知道其他的同学还有没有有新的发现?生10:老师,刚才大家都是从内容上进行分析的,我是从语言上来理解的。我认为本文还表现了作者童年生活时的一种滋味,关于这一点,在课文的“阅读提示”中曾提到过。(师生共同翻到课文的“阅读提示”)师:这位同学还更仔细,居然从另外一个角度,并结合“阅读提示”体会到了童年的滋味。那童年的滋味又是怎样的呢?你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吗?生10:什么滋味我也说不清楚,我只找到这样一句“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这里表现了吃鸭蛋时

7、的一种滋味。师:有同学能从中体会到一种什么滋味吗?生6:爽!(全班大笑)师(面带微笑):为什么?学生6:筷子头一扎下去,吱多爽啊!(学生大笑不止)师:好一个“爽”味!还有同学也找到了语言的滋味吗?学生11:在第四自然段,这里讲到了孩子们去挑鸭蛋:“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我觉得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而且就像我们平常说话,感觉很亲切,蛮有味道的!师:啥味道啊?学生11:应该是一种天真活泼可爱的“美味”吧!因为鸭蛋在平常人眼里只有大小和颜色的区别,没有蠢和秀气之分,可是在孩子们的眼里却有。(全班热烈的掌声再次响起)师:真是越读越有味啊!一个鸭蛋,两种“味”,三种“

8、趣”,我也感觉很美很爽!(学生大笑)作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在于他有一颗童心;而你们能够理解体会其中的“趣”“味”,也源于你们拥有一颗童心。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颗童心去体会生活的“趣味”吧!下课!回到办公室,回想起这堂课的教学过程,我自己也觉得意犹未尽,感触颇多。这是一堂既在“情理之中”,又出现“意料之外”效果的教学生成课。因为我原本的教学设计是在课堂上通过我提出的主问题(“汪曾祺写端午的鸭蛋仅仅是为了怀念家乡的咸鸭蛋吗?”)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怀念之情,进而品味汪曾祺散文平淡而有味的语言,最后体会汪曾祺散文自由闲适的风格。可是我没想到学生抓住了我的话语中“情趣”这个关键词语

9、,并对课文作了一番深入的挖掘,而且这个“情趣”迅速蔓延,形成了一连串的理解(情趣、乐趣和兴趣),在对文本的解读过程中,最后还演变成一个面(内容的三种“趣”和语言的两种“味”)。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主要有以下三点: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主体意识。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里便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地对文本进行阅读和理解。在课堂对话交流中,教师只是处于师生平等对话中的首席,教师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体验和理解。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反馈意

10、识。课堂教学反馈,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与学双方的各种信息相互传递、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信息的输出、反馈、输入和控制的系统过程。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管理者,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的各种反馈信息,并及时对信息进行筛选、整合,从中挑选出富有教学生命价值的信息,引导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对文本进行阅读研讨、探究挖掘,从而使学生形成对文本知识的独特建构。三、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生成意识。新课程观告诉我们:“课程应该是一种预设中动态生成的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真实、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课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有预设,但更要在预设中把握恰当有利的时机,生成教学资源。如果说预设是教师牵着学生思维的鼻子行走,那么生成则是教师顺着学生思维的脚步引导。因为这种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是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不断展开对经验世界的建构,这个建构的过程正是以学生各自所具有的认知、情感、意志、思维和生活积累为基础的。由此可见,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正是课堂生成教学的集中体现。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