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二轮整合.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808488 上传时间:2023-12-2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二轮整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文化二轮整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文化二轮整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文化二轮整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文化二轮整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二轮整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二轮整合.doc(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政治复习学案文化生活模块综合【复习目标】1、能够对全书的目录完整表述(单元、课题、框题)。2、能够根据核心主干构建模块知识体系,并能面对体系进行简单的复述。3、通过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四个角度整合知识,总结解题规律。4、通过模块检测,全面反思自己知识把握,解题思路及技巧的总体情况。【复习过程】第一学时 全书的目录完整表述(单元、课题、框题)。第1课 文化与社会答题点睛文化的社会作用一、常见设问角度文化的社会作用是一个高频考点,各地高考命题年年都有考查。试题考查往往结合具体的文化现象或者是各地文化建设的具体事例。在复习关于文化的作用时,要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

2、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建设文化强国(省)的必要性。(3)请你运用文化与综合国力的有关知识说明弘扬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国梦意义。(4)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的原因。二、必背答题术语 (1)文化的实质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3)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

3、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4)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第2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答题点睛文化对人的影响一、常见设问角度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个高频考点,历年高考命题都有考查。试题考查往往结合许多文化设施的建设。或者是联系到先进模范事迹的学习。在复习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时要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应当如何认识网络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2)运用文化生活中有关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3)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

4、说明,“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对人们的生活会有哪些影响? 二、必背答题术语(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何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2)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3)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从影响的过程看,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从影响的效果看,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4)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一单元知识构图主干点睛本单元围绕文化的作用,把握好如下内容:一个实质: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两大作用:文化的作用从

5、宏观上看体现在文化对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历程的影响;从微观上看体现在文化对个人成长的影响;三对关系: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第3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答题点睛文化交流一、常见设问角度加强文化交流是一个高频考点,近年来高考命题有加大考查的趋势。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也日趋活跃,试题对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和措施。 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会出现“中国热”和“西学东渐”文化现象。(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促进中国文化“走出去”?(3)结合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就如何提高

6、我国文化的影响力提出三条建议。(4)怎样理解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二、必备答题术语(1)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又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文化多样性有利于文化创新。 (2)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3)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推动中外文化交流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7、和发展。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第4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文化的继承一、常见设问角度 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一个高频考点,近年来随着国家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各地对传统文化的挖掘继承和弘扬给予了高度重视。但也存在着对传统文化的失传存在着漠视现象。复习时要注意以下角度:(1)运用“文化传承”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传承优秀文化”?(2)运用文化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转变传统观念。(3)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应如何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二、必背答题术语1“取其精华、

8、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承;对于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要改造或剔除。2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3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第5课 文化创新答题点睛文化创新一、常见设问角度文化创新是高考的高频考点,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文化的创新,现在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推动文化创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9、,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在复习时要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利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文化创新的作用及文化创新的途径。 (2)结合材料,运用中外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推动文化创新。(3)结合材料谈谈我国如何才能做到文化精品不断?(4)运用文化发展的知识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几条合理化建议。二、必背答题术语(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3)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借鉴、交流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4)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实践

10、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5)我们必须克服“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以及“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保证文化创新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第二单元知识构图主干点睛本单元围绕文化的发展,把握好如下内容:一个实质:要明确文化发展的实质是文化创新;两种积累:文化的发展,包括横向积累即文化传播,纵向积累即文化继承;三大措施:如何尊重文化的多样性,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如何进行文化创新;四对关系: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答题点睛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1)中华民族精神是中

11、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之魂。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因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我国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要求。(2)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弘扬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必须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第7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一、常见设问角度民族精神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多结合重大时事素材,从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和途径等角度考查。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

12、精神。复习时应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谈谈弘扬民族精神的必要性。 (2)运用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3)结合民族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说明民族精神为什么永不泯灭?(4)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分析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意义。二、必备答题术语如何弘扬民族精神(1)最重要的是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心骨”的作用。(2)根本途径: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3)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4)必须正确对待外

13、来思想文化。既要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长处,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图谋。(5)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既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既不移根基又丰富发展。(6)我们人人都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强基固本。、第三单元知识构图主干点睛本单元围绕中华文化,把握好如下内容:一对关系: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两个重点:中华文化的特点、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三大角度: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角度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原因

14、和措施。 第8课 走进文化生活答题点睛大力发展大众文化一、常见设问角度大力发展大众文化是高考的高频考点,目前文化市场异彩纷呈,良莠混杂。面对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大力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面对目前的文化现状,谈谈我们净化文化环境,大力发展大众文化的必要性。(2)面对目前的文化现状,谈谈我们应怎样净化文化环境,大力发展大众文化?(3)假如你要参加征文活动,说明怎样有效发挥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积极作用,请你列出论文提纲。二、必备答题术语(1)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社会主

15、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2)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答题点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常见设问角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这是文化生活第四单元的主线,要把握好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等。复习时注意以下设问角度:(1)结合当前的文化现状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2)结合材料运用先进文化建设的知识,说明我们应如何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3)结合材料为建设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