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807811 上传时间:2022-09-1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序 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强省必先强教,兴川必先兴才。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振兴教育,全民有责。在党和政府工作全局中,必须始终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战略,坚持以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四川从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迈进,为实现四川跨越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一部分 总体战略

2、第一章 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现代教育体系,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立足省情,把握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坚持以人为本,遵循教育规律,面向社会需求,优化结构布局,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二)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

3、量、服务社会。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育人为本。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

4、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促进公平。促进公平是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的关键是机会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坚持把推进教育公平作为政府的主要责任,全社会要共同促进教育公平。提高质量。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坚持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服务社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要

5、求。突出发挥教育人才、学科专业和知识技术的牵引、推动和支撑作用,适应四川长远发展总体战略,紧紧围绕“一主、三化、三加强”的基本思路和“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的发展目标,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大规模培养和汇聚各类型各层次高素质人才。第二章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三)战略目标。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建成教育强省和西部人才高地。教育普及全面加快,水平整体提升。教育公平惠及全民,机会更为均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终身教育全面加强,体系基本形成。教育创新持续推进,体制充满活力。服务

6、社会能力增强,贡献显著增大。(四)分区目标。经济社会发达地区在2015年率先基本实现国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目标,2020年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中等发达地区在2020年基本实现国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目标;欠发达地区到2020年初步实现国家制定的教育现代化目标。(五)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着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着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着力克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健康快乐发展。坚持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

7、德育工作,创新方式和方法,把德育教育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把立德树人融入各级各类教育,融入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坚持能力为重。大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实践教育,在让学生学会知识技能同时,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增强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坚持全面发展。切实将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第二部分 发展任务第三章 加快普及学前教育(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学前教育对幼儿身心健康、习惯养成、智力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七)明确政府职责。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8、。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优化城市幼儿园布局结构。 (八)加强学前教育管理。第四章 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九)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义务教育是国家依法统一实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和普及性,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适应城乡发展需要,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农村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层推进。加大“义务教育示范县”推进力度,开展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十一)减轻

9、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必须共同努力,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把减负落实到中小学教育全过程,落实到教育教学各个环节,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儿童少年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第五章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二)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十三)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十四)积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第六章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五)大力实施职业教育攻坚。(十六)大力发展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围绕现代产业发展和“7+3”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面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十七)全面推进民族地区“9+3”免费职业教育。

10、(十八)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十九)改善职业教育发展环境。第七章 提升高等教育办学水平(二十)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二十一)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二十二)优化结构办出特色。(二十三)提升科技创新水平。(二十四)增强服务地方能力。第八章 大力支持民族教育发展(二十五)加快发展民族教育。(二十六)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大力推进双语教学。继续组织和落实内地市、县、校对口支援民族地区教育工作。第九章 推进特殊教育发展(二十七)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促进残

11、疾人全面发展、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基本途径。(二十八)加快构建特殊教育体系。(二十九)提高残疾学生综合素质。第十章 加快发展继续教育(三十)构建终身教育服务平台。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的教育活动,特别是成人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开展社区教育。(三十一)积极发展社会培训。(三十二)建立健全继续教育推进机制。第三部分 体制改革第十一章 创新人才培养体制(三十三)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终身学习观念、系统培养观念,面向全体学生,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三十四)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明确各类教

12、育人才培养的工作重心。坚持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原则,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三十五)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第十二章 改革考试招生制度(三十六)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贯彻素质教育理念,按照科学、公平、规范、高效原则,积极稳妥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三十七)完善中小学入学考试招生制度。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选拔考试、测试和面试。(三十八)改革高等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第十三章 建设现代学校制度(三十九)全面推进现代学校管理。(四十)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四十一)加强中小学学校管理制度建设。第十四章 深

13、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四十二)深入改革办学体制。(四十三)积极鼓励和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四十四)正确引导和依法管理民办学校。第十五章 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四十五)加强政府教育统筹。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完善公共政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按照建立“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现代教育管理体制要求,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明确和落实各级政府发展教育的职责。(四十六)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四十七)健全现代教育决策机制。第十六章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四十八)加大教育交流与合作。深入开展对内教育开放合作。(四十九)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拓展中外合作办学广度和深度,借鉴国际先进

14、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引进消化吸收海外先进办学模式、优秀教材和课程资源,推动观念更新、理念创新和课程改革。(五十)加快发展留学生教育。(五十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第四部分 保障措施第十七章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五十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是推进四川教育现代化的第一资源保障。(五十三)把师德建设作为首要任务。(五十四)创新教师专业教育机制。把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作为教师培养培训的重点。实施教育名家培养计划,着力培养教育教学骨干、“双师型”教师、学术带头人和校长,造就一批教学名师和学科领军人才。把培养培训农村特别是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教师作为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的

15、重点。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把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作为建设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的重点,大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五十五)建立完善教师保障制度。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着力解决边远山区和贫困地区教师队伍稳定和短缺问题。依法保证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平均工资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教的教师实行倾斜政策。健全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保障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待遇的长效机制。(五十六)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科学制定并实施各类学校编制标准,逐步实行城

16、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创造有利条件,营造有利于名师、名校长和教育家成长的良好制度环境,造就一批教育家,倡导教育家办学。建立优秀教师定期评选表彰制度,对为四川教育作出重要贡献的教育工作者设立荣誉称号。第十八章 加大经费投入和加强经费管理(五十七)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教育事业的物质基础,是公共财政的重要职能。要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各级政府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统筹各项收入,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建立保障政府教育投入增长的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社会投入是教育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调动全社会办教育积极性,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途径,多渠道增加教育投入。(五十八)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