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8800997 上传时间:2023-04-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的功能定位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一、要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要在开放条件下率先在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目 的,就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正确认识北京的功能定位,并以此来确定北京未来 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主导产业,这样才能取得好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效果。回顾历史,北京的功能定位,从建国以来曾发生过多次变化。刚解放时,北京有 200 万人,是一个典型的消费城市。生产力水平低下,工业发展水平落后,上百人的企业只有几 十家,且大多数企业是手工业户,1949 年北京全年的生产总值只相当于人民币1 亿元。在 这样的城市基础上,怎样建设首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有很大

2、难度。难怪毛泽东曾 提出首都是否要搬到上海去的问题。因此,为推进首都的建设,北京当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工 业,并以一种革命的或创新的精神来理解北京工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有人援引美国华盛顿 和德国波恩的例子,反对在北京搞工业,甚至声称在北京搞工业是“扰民”、是触犯“天条”。 1956 年北京提出的要把首都建设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城市的意见得到中央的肯 定,1958 年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初步方案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 心、文化教育中心、科学技术中心和经济中心”。这里北京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本质上是 把北京定位于工业发展中心。按照这种功能定位,北京在建国初期就搞了一些无线电、棉纺

3、 织、机械、化工、钢铁和建材等工业项目。1961 年在经济结构调整时期,北京虽然提出今后工业发展不求大而求高,要符合“高、 精、尖、吃、穿、用、质量第一”的 10 字方针,但这一方针并没有坚持贯彻下去。以后,北 京又按照中央提出的建设三线和发展地方独立工业体系的要求,搞了一大批工业特别是重工 业项目。到 1979 年,北京重工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63.7%,仅次于辽宁居全国第二位,北 京因此成为重工业占主导地位的首都。改革开放以后,1980 年中央书记处对首都建设方针作了四项指示。在指示中,中央提 出:首都有什么特点?至少有两条:第一,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 第二,首都是对

4、外窗口,全世界通过北京看中国。因此,要把北京建成全中国、全世界社会 秩序、社会治安、社会风气和道德风尚最好的城市;要把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 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要把北京建成全国科学、文化、技术最发达,教育程度最高的第一流 的城市;要使北京经济上不断繁荣,要着重发展旅游业、服务行业、高精尖的轻型工业和电 子工业,下决心基本上不发展重工业。这些指示,标志着北京的功能定位发生了重大改变, 即中央不再提北京的经济中心定位,不主张在北京发展重工业。1983 年中央对北京城市 建设总体规划方案的批复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北京 的城市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服从和

5、充分体现这一城市性质的要求。北京不要再发展 重工业。1995 年以后,中央领导提出北京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北京要更好地为党、政、军首脑机关服务,为日益扩大的国际交往服务,为国家教育、科学 和文化的发展服务,为市民的工作和生活服务,亦即“四个服务”。1997 年北京正式提出首 都经济的概念,并强调北京是国内外交往的中心。这样,北京的功能定位,实际上涵盖了三 大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内外交往的中心。现在人们对北京的三大中心定位已无异议。但对北京是否要成为经济中心仍有一定的争 议。这种争议的核心或关键,是首都经济怎样定位以及首都经济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是什 么?具体而言

6、,争议的焦点:一是北京应以发展工业为主,还是以发展服务业为主;二是北 京应重点或优先发展哪一类工业和哪一类服务业。有人认为,北京应以发展工业为主;有人 认为北京应以发展服务业为主;有人认为北京的工业和服务业同等重要都应大力发展;有人 认为首都经济的本质是知识经济、核心是高新技术产业,因而北京应重点发展高科技的工业, 并以电子信息产业为龙头;有人认为高科技工业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取代北京制造业、钢铁 业和石化业的发展,因而北京也应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钢铁业和石化业;有人认为北京应 全面发展各类服务业;有人认为北京服务业发展的优势是现代服务业,因而北京应以发展现 代服务业为主。由于这些争议至今尚未达

7、成共识,所以在实践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新提法,如 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振兴北京现代制造业、发展北京总部经济等。这种情况的出现,往 往使首都经济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结构调整方向发生摇摆,并最终导致北京的功能定位难以有 效落实。事实上,单纯从北京三大中心的功能定位角度分析,北京是不应该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 业的。否则,为什么自1980 年以来中央就不再提北京是经济中心的功能定位,其用意是十 分明显的。二、北京缺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的比较优势自 1980 年中央书记做出北京不一定要成为经济中心、下决心基本上不发展重工业的指 示以来,北京工业发展的步伐并没有因此而减缓,反倒是大幅度提升了。1981 年北京工

8、业 总产值为 238.2 亿元,其中轻工业为 105 亿元,重工业为 133.2 亿元,轻重工业比例为 1: 1.3。到 2003 年北京工业总产值(年收入 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的产值)上升到 3677.2亿元, 比 1981 年增长了 14.4 倍,年均增长率为 13.3%;其中轻工业为 792.2 亿元,重工业为 2880 亿元,轻重工业比例扩大到1:3.6。虽然自20世纪80 年代以来,北京工业结构已作了很大 调整,特别是以电子与信息工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已在北京工业中占有很大比重,2003 年北京电子与信息工业实现产值909.8 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比例为24.8%,但从总体上说,

9、 北京现时工业的发展仍然是“重型化”的,而非“轻型化”的。应当承认,北京发展工业在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方面是具有一定优势的。因为,高新 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有高智力人才系统和国内外信息系统作支撑,而北京作为文化中心的功 能定位,实际赋予了北京作为全国教育中心和科技中心的定位,使北京在全国具有了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的比较优势,而北京作为国内外交往中心的功能定位,又为北京发挥这 种优势提供了信息平台。但是,人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此类问题的另一面。按照美国学者 弗农提出的关于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产品周期理论,在产品的创新阶段,产品的区域生产成 本因素不会对产品的技术垄断构成威胁,但在产品的标准化生

10、产阶段,产品的技术优势将会 让位于产品的区域生产成本优势。即,在此阶段产品的技术已经成熟了、标准化了、很容易 模仿了,故跨国公司为降低生产成本,便大规模对外投资,将产品生产转移到生产要素成本 低廉的发展中国家,以取得比国内生产更多的利润和占领更广阔的市场。按照弗农的理论, 可以充分解释,为什么美国企业发明和最早生产了电视机,而现在美国为何又不再生产电视 机了。同样道理,北京尽管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产品方面具有人才、研发、信息等方面的 优势,但这种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是属于产品创新阶段的优势,到了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这 种优势就可能不存在了。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的研究表明:在43个样本城市

11、的加工制造竞争力的综合排名中,北京列43位,即最后一位,这或许可以作为北京缺乏工 业产品标准化生产阶段优势的佐证。研究北京工业发展,人们可以发现两个基本情况:一是 20世纪80年代以来,北京工业 发展的总体水平已经落后于东部地区一些重要的沿海城市。 1981 年天津工业总产值为206.5 亿元,比北京少31.7亿元;上海工业总产值为647.5亿元,是北京的2.7倍;广州工业总产 值为98.9亿元,仅相当于北京的41.5%。但到了2003年,天津工业总产值为4049.6亿元, 比北京多372.4亿元;上海工业总产值为1034.2亿元,是北京的2.8倍;广州工业总产值为 4017.8 亿元,比北京

12、多340.6 亿元。二是北京原有的工业主导地位已经让位于服务业或第三 产业。1992年北京工业增加值为293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1.3%,服务业增加值为314.5 亿元,占GDP的比例为44.4%; 2003年北京工业增加值为1017.3亿元,占GDP的比例降 为28.2%,服务业增加值为2218.2亿元,占GDP的比例大幅度提高到61.4%。这两个基本 情况,突出说明北京缺乏大规模发展工业的比较优势。具体而言,北京缺乏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比较优势的主要因素,源于以下几个方面:1、北京严重缺水。北京现在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300 立方米,这低于国际公认的人 均 1000 立方米的缺水线,仅

13、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 1/8。北京境内没有天然的大江 大河及过境水量,水资源主要依赖于天然降雨和地下采水。北京境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95 毫米,最低年降水量为 272 毫米,最高年降水量为 1406 毫米,枯水期与丰水期的时间间隔 一般为23 年,最长的枯水期为20年,最长的丰水期为6 年。在正常年份下,北京区 域可形成天然水资源量约40 亿立方米。北京现在建有各类水库84 座,水闸 329 座,塘坝截 流 433 座,橡胶坝 50 座,其中密云和官厅两大水库,是北京生活用水和环境用水的主要来 源。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两大水库的来水量为 30 多亿立方米,但到 90 年代就锐减为

14、 12 亿 立方米。19992003 年北京地区连续 5 年干旱,使设计库容为 42 亿立方米的密云水库的现 有蓄水量仅剩下7.2亿立方米,年供水量仅为不足3 亿立方米。而北京现在的年用水量约41 亿立方米,其中工业用水8.4亿立方米,城市生活用水9.4 亿立方米,农村用水19.5亿立方 米,其他方面的用水3.7亿立方米。据测算,到2010年北京年缺水量将达到12 亿立方米。 在北京这样严重缺水的城市,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不仅水费成本高,而且也不易办好。2、北京土地资源稀缺。北京土地面积为 16807.8 平方公里,三面环山,只有东南方向 是大面积平原地带。北京平原面积只有6390.3 平方

15、公里,占北京土地面积的38%;其中北 京市区规划面积为1041 平方公里,市中心区域(大体在四环路以内)面积为289.8平方公 里,分别占北京平原面积的 16.3%和 4.5%。由于北京平原地带的土地资源稀缺,故形成工 业在市中心区域的用地成本大幅度上升及破坏居住环境的问题,迫使工业不得不逐步从市中 心区域迁出。20 世纪 80年代初,北京工业曾提出“退二进三”的发展战略,把二环路以内的 工业用地腾出来,让位于服务业。以后,北京工业又进一步提出“退三进四、退四进五”的发 展战略;现在恐怕又该提“退五进六、退六进七”的发展战略了。这种情况,实际说明北京发 展工业的确缺少土地资源的支撑。也就是说,

16、北京工业用地受到服务业用地的挤压,且收益 不如服务业;而工业用地对农业用地的挤占,又受到土地资源有限和大量安置农民等因素的 制约。3、北京缺乏自然资源,又没有出海口。根据城市发展工业的一般规律,该城市要么具 有可供发展工业的大量自然资源,要么具有出海口能够有效输入工业资源和输出工业产品。 北京发展钢铁业缺少矿石资源,发展石油化工业缺少油气资源,发展电力业缺少煤炭资源, 发展建材业缺少木材、石料、土地等资源,北京又没有出海口,故在北京发展工业只能依托 陆路路运输和航空运输,其运输成本必然要高于有出海口的工业城市。4、北京环境质量要求高。北京作为首都和现在拥有1456 万常住人口的国际大都市,对 环境质量的要求是很高的。不仅要适宜人的居住,达到通行的国际大都市的环境指标,如空 气综合污染指数低于 50(2001 年北京为 165,差距很大),而且按照中央的要求,力争把 北京变成全国环境最清洁、最卫生,最优美的第一流城市。按照这种环境质量的要求,北京 就不宜大规模发展工业,特别是那些有污染的、破坏自然资源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