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8800320 上传时间:2023-01-20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7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骨学骨在成人为206块.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骨学 骨在成人为206块,约占体重的15,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上肢骨(64块)和下肢骨(62块)四部分图示。每块骨均为一器官,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血管、神经的供应,能不断进行新陈代谢,有其生长发育过程,并具有修复和改建的能力,经常进行锻炼可促进骨骼的良好发育和结实粗壮。一、骨的形态基本上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图示。1. 长骨(1ong bone)呈长管状,分为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围成骨髓腔,内含骨髓。在体的一定部位常有血管出入的滋养孔。端又名骺,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长骨分布于四肢,运动中起杠杆作用,由于长度大

2、,在肌的牵引下,其运动幅度也大。小儿长骨 2. 短骨(short bone)一般呈矮立方形,多成群地连接存在,如腕骨和跗骨。3. 扁骨(flat bone)呈板状,分布于头、胸等处。它们主要构成骨性腔的壁,对腔内器官有保护作用,如颅盖骨保护脑,胸骨和肋保护心、肺等。4. 不规则骨(irregular bone)形态不规则,如椎骨。有些不规则骨,内有含气的腔,称为含气骨,如上颌骨、额骨等。此外,在某些肌腱或韧带内有形如豆状的籽骨,多位于手掌和足底着力点,它在运动中使肌腱较灵活地滑动于骨面,从而减少摩擦并改变骨骼肌牵引方向。二、骨的构造每块骨都由骨质、骨膜、骨髓等构成,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1. 骨

3、质(bone substance)是骨的主要成分,表现为骨密质和骨松质两种形式。图示骨密质:质地致密,构成长骨干以及其他类型骨和长骨骺的外层。在颅盖骨,骨密质构成外板和内板。骨松质:由许多片状和杆状的骨小梁交织成网,呈海绵状。存在于长骨骺及其他类型骨的内部;颅盖骨的骨松质在内、外板之间,称为板障。2. 骨髓(bone marrow)骨髓为柔软而富有血液的组织,充填于长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图示。胎儿及幼儿的骨内全是红骨髓,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红骨髓仍保留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继续造血。临床红骨髓:有造血功能,内含大量不同发育阶段的红细胞和某些白细胞;

4、充填于胎儿及幼儿的长骨髓腔及骨松质腔隙内,在成人只存在于各类型骨的松质内。黄骨髓:含大量脂肪组织。没有直接造血的功能。6岁前后,长骨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转化为黄骨髓,只存在于成人长骨骨干的骨髓腔内。 3. 骨膜(periosteum)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的膜,包裹除关节面以外的整个骨面。骨膜内含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是骨发生、生长、改造和修复的重要结构图示。骨膜内层含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解说。三、骨的理化特点 (了解内容)成年人的骨,由1/3的有机质(主要是骨胶原纤维)和2/3的无机质(主要是磷酸钙、碳酸钙和氯化钙等)组成。有机质使骨具有韧性和弹性,无机质使骨具有硬度和脆性。有机质和无机质的结合,

5、使骨既有弹性又很坚硬。小儿的骨无机质含量较少,有机质较多,因此弹性大而硬度小,容易发生变形;老年人的骨则与此相反,含有机质较少而无机质相对较多,因此较易发生骨折。无机质中的钙和磷,参与体内钙磷代谢而处于不断变化状态。所以,骨还是体内钙和磷的储备仓库。 颅骨:共23块,另有6块听小骨,因与听觉有关,故列入前庭蜗器内,颅骨分为脑颅和面颅。脑颅位于颅的后上部,略呈卵圆形并围成颅腔容纳脑。面颅为颅的前下部,形成颜面的基本轮廓,并参与构成口腔、鼻腔和眶。 椎骨: 幼儿期,椎骨总数为3334块,根据其所在部位由上而下依次分为: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5块)。至成年

6、人,5块骶椎愈合成一块骶骨,45块尾椎愈合成一块尾骨,因此成年椎骨总数一般为26块。1. 椎骨的一般形态每个椎骨都由椎体、椎弓、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构成图示。椎体(vertebral body)为椎骨的前部,呈短圆柱状,表面为骨密质,内部为骨松质。是椎骨的负重部位,它承受着头部、上肢和躯干的重量,愈向下位的椎体,其面积和体积逐渐增大。而骶椎开始,由于重量转移到下肢,故其面积和体积又逐渐变小。椎体在垂直暴力作用下,易发生压缩性骨折。椎弓(vertebral arch)是椎体后方的弓状骨板,椎弓与椎体相连的部分较细,称椎弓根,其上下缘各有一切迹,分别称为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骨迭连时,上位椎骨的下切

7、迹和下位椎骨的上切迹围成一孔,称为椎间孔,椎弓与椎体围成一孔,称为椎孔。全部椎骨的椎孔连成一管,称为椎管,椎管内容纳脊髓和脊神经根等。突起:每个椎弓伸出7个突起,即向两侧伸出一对横突,向上伸出一对上关节突,向下伸出的一对下关节突,向后伸出单一的棘突。2. 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cervical vertebrae)共有7个。特点:椎体较小,椎孔较大,呈三角形;横突有一横突孔,有血管通过。图示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未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最长,未端不分叉,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水平位。第36颈椎属一般颈椎,第1、2、7三个颈椎为特殊颈椎。胸椎(thoracic vertebrae)共12块,特点:

8、在椎体侧面和横突尖端的前面,都有与肋骨相关节的肋凹。包括椎体肋凹和横突肋凹;胸椎棘突伸向后下,互相掩盖,呈迭瓦状。上下关节面基本呈额状位。图示腰椎(1umbar vertebrae)共5个,特点:椎体肥厚(因承受体重压力较大);棘突直伸向后方,棘突空隙较大,临床上常在此作腰椎穿刺。在第2腰椎棘突下可取“命门穴”,第4腰椎棘突下为“腰阳关穴”。腰椎上下关节面基本上呈矢状位。图示 骶骨(sacrum)略呈三角形,其底向上,尖向下。主要形态结构是:底的前缘向前突出,称为岬;骶骨的两侧有耳状的关节面,与髋骨连接;骶骨中央有一纵贯全长的管道,称为骶管;骶管向下开口形成骶管裂孔;骶管裂孔两侧有向下突出的骶

9、角,为体表标志;骶骨前面略凹而平滑,有4对骶前孔;后面粗糙不平有4对骶后孔。骶前、后孔都与骶管相通,有骶神经穿过。图示 尾骨(coccyx)借软骨和韧带与骶骨相连,由45块退化的尾椎融合而成。略呈三角形,底朝上,尖向下,下端游离。 图示 胸骨胸骨(sternum)是一块扁骨,位于胸前部正中。胸骨由上部的胸骨柄、中部的胸骨体和下端的剑突组成。胸骨柄上缘正中的切迹称为颈静脉切迹。胸骨体胸骨柄相接处形成突向前方的横行隆起,称为胸骨角,它平对第2肋,为计数肋的重要标志,胸骨角还正对第、胸椎之间。 图示 肋肋(ribs)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构成。肋骨:为细长弓状的扁骨,富有弹性。每一肋骨可分为中部的

10、体及前、后两端。肋骨的前端接肋软骨,后端膨大,称肋头,有关节面与胸椎体的肋凹相关节。肋头外侧稍细部为肋颈,肋颈外侧稍隆起部称肋结节,肋结节有关节面与胸椎横突的肋凹相关节。肋体有内、外两面及上、下两缘。内面近下缘处有肋沟,肋间血管和神经沿此沟走行。肋结节外侧有一弯曲较明显的地方,称肋角。第一肋骨,上下扁宽而短,无肋角和肋沟,分为上、下面和内、外缘。图示肋软骨:为连接在肋骨前端的软骨。 上肢带骨上肢带骨包括锁骨和肩胛骨。锁骨(clavicle)位于胸廓前上部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是重要的骨性标志。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上面平滑,下面粗糙,内侧端粗大为胸骨端,与胸骨柄相接,外侧端扁

11、平为肩峰端,与肩胛骨的肩峰相关节。图示临床 肩胛骨:是三角形的扁骨,位于背部外上方,介于第27肋骨之间,有3个缘、3个角和2个面。肩胛骨前面观,肩胛骨后面观 主要形态结构:外侧角最肥厚,有梨型关节面,称为关节盂。上缘的外侧部有一弯曲的指状突起,称为喙hui会突。肩胛骨的前面为一大的浅窝,朝向肋骨,称肩胛下窝。后面被一横列的肩胛冈分成冈上窝和冈下窝。肩胛冈的外侧端,向前外方伸展,高耸在关节盂上方称为肩峰。肩胛下角平对第七肋。肩胛上角平对第二肋。肩胛骨的主要骨性标志:喙突、肩峰、肩胛冈、肩胛下角、肩胛上角。 自由上肢骨自由上肢骨包括肱骨、桡骨、尺骨和手骨。除手骨的腕骨外,其他都属长骨。肱骨(hum

12、erus)位于臂部,分为一体和两端。图示 近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有半球形的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相关节;肱骨头前下方的突起,称为小结节;小结节外侧的隆起,称为大结节;肱骨体主要形态结构是:肱骨体的中部外侧面有粗糙的三角肌粗隆,为三角肌的止点;体的后面有由内上斜向外下的桡神经沟。远侧端主要形态结构是:下端外侧份有半球形的肱骨小头,与桡骨形成关节;内侧份有肱骨滑车,与尺骨形成关节;后面有鹰嘴窝;小头的外侧和滑车的内侧各有一个突起,分别称为外上髁和内上髁;内上髁的后下方有一浅沟,称为尺神经沟。肱gong骨的主要骨性标志:肱骨大小结节;肱骨内外上髁。肱骨干骨折易损伤桡神经;肱骨下端骨折易损伤尺神

13、经。桡骨(radius)位于前臂外侧部,分为一体两端。图示 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比下端细小,称为桡骨头,头的上面有关节凹,头的周缘有环状关节面;头的下内侧有一粗糙突起,叫桡骨粗隆;为肱二头肌的止点;桡骨下端的内侧面有关节面,称为尺切迹;下端的外侧份向下突出,称为茎突,为骨性标志。尺骨(u1na)位于前臂的内侧部,分为一体两端。图示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端较为粗大,前面的凹陷称为滑车切迹(半月切迹);在滑车切迹的上、下方各有一突起,分别称为鹰嘴(骨性标志)和冠突;冠突外侧面的关节面为桡切迹;尺骨下端称为尺骨头;尺骨头的后内侧有向下的突起即尺骨茎突,为骨性标志。注意:尺切迹和桡切迹的概念。手骨(bon

14、es of hand)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手骨前面观、手骨后面观 腕骨(carpal bones)由8块小的短骨组成,排成两列,每列各有4块。由桡侧向尺侧,近侧列依次为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豌豆骨;远侧列依次为大多角骨、小多角骨、头状骨和钩骨。记忆歌诀:舟、月、三、豆,大、小、头、钩。掌骨(metacarpal bones)共5块,由桡侧向尺侧,分别称为第15掌骨。掌骨的近侧端为底,远侧端为头,头、底之间的部分为体。指骨(phalanges of fingers)共14节。拇指有两节指骨,其余各指都有3节。由近侧至远侧依次为近节指骨、中节指骨和远节指骨。每节指骨可分为底、体、滑车(头)三部分。 下肢带骨下肢带骨即髋骨,包括:上部的髂骨;后下部的坐骨;前下部的耻骨。幼年时,三骨互借软骨相连。至1516岁时,软骨骨化,三骨逐渐融合成为一骨。在融合部的外侧面有一深窝,称为髋臼。坐骨和耻骨围成的卵圆形孔称为闭孔。髋骨的外面观、髋骨的内面观、幼儿髋骨 髂骨(hip bone)位于髋骨上部主要形态结构是:上缘肥厚,称为髂嵴;髂嵴前端为髂前上棘;后端为髂后上棘;在髂前上棘的下方,有髂前下棘;髂骨内面的大浅窝,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