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799605 上传时间:2022-10-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的周长的教学设计.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的周长教学案例圆的周长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了以探究发现法和小组协作的综合运用为主。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对古人已推出的规律性的知识,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质疑并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印证规律。从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达到突破难点的效果。一、 灵活安排教材。本册的教材是先让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再通过测量圆的周长和直径并求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得出圆周率;然后通过圆周率和圆的周长的关系推导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巴班斯基的“最优化理论”指出:应根据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水平的变化来完善教学方案,实行最佳组合。在实际的教学中,我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

2、把所学的内容按照从直观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安排,并充分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使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二、合作交流 共同发展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提出了新世纪教育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其中学会共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合作协调能力。我国第三次全教会也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增强合作意识。数学的行动纲领也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教育应体现主动性、民主性、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加强和指导学生间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组成学习小组可以充分利用集体的力量,使班级,小组、个人等多种学习形式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学习小组可由不

3、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小组讨论时优先让那些不大发言的学生说说他所讨论的内容的见解,并把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达成共识,然后归纳整理,全组交流。实践证明,小组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在小组学习中,优等生的才能可以得到发挥,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后进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可以得到发展。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掌握圆周率的意义和近似值;初步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能正确地计算圆的周长。2、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力。3、通过了解祖冲之在圆周率方面所作的贡献,

4、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点:推导圆的周长计算公式。教学难点: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你知道了哪些和圆有关的知识?” 2、引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的是圆的周长。” (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 1、周长的概念 师:“那么什么是圆的周长呢,请你上来指一指。” (出示一个圆) “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 2、周长的测量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你能用什么方法求出它们的周长。” 树干一圈的长度,呼啦圈一周的长度,圆形拱门的一周长度。“为什么圆的周长可以用直径乘一个倍数来计算呢?根据刚才同学们讨论的方法,让我

5、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求出信封中圆的周长,将数据填入表中。” 直径周长你的发现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研究,你发现圆的周长和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现在老师这里有一个圆和一条线,你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圆的周长就是直径的3倍多一点?” 师:“那么到底是3倍多多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份资料。”(圆周率的介绍) “你从这份资料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师:“现在你能说说怎样计算圆的周长了吗?”“谁能用字母来表示?”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书中练习) 2、实际应用题(已知车轮的直径求周长) 3、判断(明确概念) 四、课堂总结 师:“在今天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要和大家交流的?” 五、拓展延伸 如果要你在操场

6、上画一个圆,你准备怎么画,需要哪些工具?教学反思: 一、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问。教学知识往往是在一个或几个旧知识的基础上推出新知识来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当原有知识经验和新接受的信息不相适应时,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会产生一种力求统一矛盾,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所以在新旧知识的联结处设问能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起他们探究知识的欲望。在这节课上,当学生说,圆形的周长可以用尺子测量出来后,老师先进行了演示,后马上抛出问题:我要知道它的周长,我怎么办呢?继续问:这是一个圆吗?要知道它的周长,我怎么办呢?如此一来,学生带着寻求新知识的强烈欲望,进入新的学习情境中。二、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任何一节教学内

7、容,总有一个比较重要的数学概念或知识,如何指导学生去理解、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的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我认为,平时所说的教学关键指的就是这一点。为了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就要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设问。在这节课上也体现出了这一点。在师生共同得出应该可以通过计算来解决圆形的周长后,老师进行了提问:你们估计圆形的周长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出直径后又问:那么圆形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这一简简单单的一句提问,马上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过来,积极投入到实验当中去,并摸索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在探索规律中设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局限,他们在探究知识时是离不开老师引导的。老师在新授内容的探索规律部分巧设疑问,点拨学生思路,启发他们更快地发现规律,完整地概括出科学的结论。为了确切地把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要求,为了使每一节课的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为了使学生思维都具有明确的目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应结合教学实际,恰到好处地设问,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促进他们积极动脑,尽量使每节课都能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