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8799140 上传时间:2023-05-28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46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doc(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技能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2011年10月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4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5一、学院概况5二、行业背景5三、人才需求6四、现有基础7五、主要问题7第三部分 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9一、总体目标9二、具体目标10(一)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推动素质教育10(二)大力推进校企对接,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10养方案10(三)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10(四)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10教学资源10(五)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10三、教学质量目标及其监测指标11第四部分

2、 专业建设指导思想及其思路14一、指导思想14二、建设思路14第五部分 建设内容与实施步骤16一、推进校企深度对接16(一)与企业共建“X+Y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16(二)与职业标准对接,重构课程体系16(三)开发工学特色鲜明的项目化教学资源库20(四)深化教学组织形式改革20(五)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21(六)与企业签订合作办学协议21(七)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21二、探索中高职衔接贯通方法,系统培养技能型人才21(一)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的衔接21(二)帮助培养中职教育师资22三、强化实践育人22(一)硬件建设22(二)软件建设24四、转变培养模式27(一

3、)通过校企深度对接,推进专业培养模式改革27(二)通过技能竞赛,推动课程改革27(三)通过构建“X+Y工学交替模式 ”,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29五、师资队伍与服务能力建设29(一)师资队伍建设29(二)服务能力建设31六、实施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32(一)成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构32(二)制定评价具体方法32七、专业群建设32(一)课程建设32(二)教学团队建设33(三)实训基地建设33第六部分 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34一、改革举措34(一)构建“X+Y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34(二)学院教师与酒店管理者双重身份的统一34(三)构建“职场晋升育人”金字塔式培养方式34(四)用技能大赛

4、引领课程改革35二、建设保障措施35(一)组织保障35(二)资金保障36(三)政策保障36(四)制度保障36(五)队伍保障37第七部分 绩效指标38一、总绩效目标38二、两年预期绩效目标(见表6)38第八部分 建设经费全额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40一、资金预算总表(见表7)40二、资金年度执行计划表(见表8)41附件:附件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附件2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设备管理办法附件3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部分 项目概述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

5、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及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实施,以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服务旅游产业发展能力为出发点,整体提高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高我院酒店管理专业服务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能力。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201111号)要求,面对重庆近年来对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紧迫需求,我院构建了服务于重庆地方经济发展的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群,在推进校企深度融合、中高职贯通培养、强化实践育人、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专业教学团队、实施第三方评价方面积极探索与改革,整体提升专业发展

6、水平,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充足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业人才支撑。我院酒店管理专业依托格兰维酒店管理集团,结合国家及重庆市教委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规划,特制定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提升专业服务技能项目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方案。本方案分为项目概述、专业建设基础、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建设思路、专业及专业群建设内容、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绩效考核指标、专业建设预算等八大部分。方案规划在未来两年内,学院将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办学方向,坚持走提升酒店管理专业服务产业的能力之路,将酒店管理专业建设成具有高职特色、产业特色的专业。本方案根据建设项目的具体情况,按中央、重庆市两级

7、财政和企业投入、企业资助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建设预算总经费为426.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入188.00万元,重庆市财政投入188.00万元,企业投入50.00万元,根据建设年度对未来两年的建设项目资金进行了分配,确定了项目的建设进度和具体验收指标。同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障措施,确保该项目的顺利实施。第二部分 专业建设基础一、学院概况重庆城市职业学院是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由重庆市委、市政府主管,重庆市总工会主办,面向全国招生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院校。学院于2004年由重庆市职工大学和重庆市工会干部学校两校合并而成,占地约700亩。学院设有建筑工程系、旅游管理系、经济贸易系、

8、工商管理系、公共管理系、机电工程系、信息工程系、艺术设计系等8个系、1个教学部和3个院校,即继续教育学院、技能培训学院和工会干部学校。现有在校生10000多人,开设了建筑工程管理、酒店管理、连锁经营管理、市场开发与营销、电脑艺术设计、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物业管理、装饰艺术设计等37个专业及方向。学院自开办以来,始终坚持以改革创新为主线,以“求德、求知、求技、求悟”为校训,以“成就你的梦想,还父母一个心愿”为宗旨,以“办学宗旨平民化、办学理念能力化、办学模式多元化、发展方向多样化”为思路,以“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十年创品牌”为发展规划,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和开拓,先后荣获国家教育部、劳动人事

9、部等七部委授予的全国先进办学单位称号,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的先进办学单位称号、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学校称号和重庆市精神文明优秀团体称号。学院的旅游管理系荣获2009年重庆市“工人先锋号”称号。二、行业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8年全国旅游业总收入已突破1万亿元,成为全球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出境旅游客源国。2009年,旅游总收入约为1.26万亿元,占GDP约3.85%。同时,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正式发布,首次提出了“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提出的5大措施指明了旅游产业升级方向,这将为我国旅游业

10、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预计到2020年,中国可能超过法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最受欢迎的旅游目标国。预计旅游业能直接创造出1740万个工作岗位,将占总体就业机会的2.3。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在拉动经济、引导消费时尚、促进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为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创造了可持续发展的前景。2010年7月26日,全国旅游饭店业发展暨五星级饭店质量提升工作会议透露,我国星级旅游饭店共14639家,其中包括:五星级酒店535家、四星级酒店2057家、三星级酒店6215家。五星级酒店从1989年的3家、1999年的77家,再到如今的535家,预计2015年我国的五星级酒店将达到或超过1000家。中国社

11、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张广瑞介绍,2001年到2010年,国内旅游人次数从7.84万增加到21亿,平均年增长10.4%;国内旅游人次数增长率相当于入境旅游人次数增长率的2倍;全国四、五星级酒店客房从156400间增加到667271间;一、二星级酒店客房数从332400间减少到327845间。可以预言,酒店专业就业前景广阔,而且工作岗位集中在高星级酒店。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制定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报告中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把重庆“建设为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在未来五年内,要“完善旅游设施,建设百家五星级酒店和一批特

12、色旅游酒店,引进国际顶级酒店管理品牌”。三、人才需求进入21世纪以来,酒店业特别是国际化管理的酒店业需要大批既懂专业、又懂外语的实用型服务和管理人才,而目前国内四星级以上酒店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中,绝大部分毕业于中职学校,虽然他们有在酒店长期工作的经验,但缺乏管理理论作指导,有的外语水平还不高,难以胜任现代国际化酒店发展的需要。2011年9月14日,第二届世界酒店联盟大会在重庆召开。世界旅游组织亚太部主任徐京、著名经济学家保育钧等来自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政府官员、著名企业家、专家学者出席大会。重庆市副市长谭栖伟表示,重庆旅游有资源、有市场,未来5年我市五星级酒店将达100家。目前,我市已

13、获得授牌的五星级酒店有18家,在建并且三年内将投入使用的有50多家,预计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目前,高级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将成为职场上炙手可热的高薪阶层。酒店行业在不断扩充,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每年都需要数以千计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四、现有基础1. 酒店管理专业包括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和会展策划与管理三个专业,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是学院的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现有酒店管理专业学生541名,近3年一次就业率达到87.8%以上。酒店管理专业近年培养的毕业生85%获得酒店服务行业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生85%双证毕业。学生毕业后能够

14、直接上岗,就业当年月薪均在1500元以上,用人单位反映良好。2. 酒店管理专业一直依托于重庆直辖市得天独厚的区位和政策优势,长期与重庆市委办公厅、重庆国贸格兰维大酒店(原国贸豪生大酒店)、重庆金科大酒店、重庆君豪大饭店、海宇温泉度假大酒店等进行合作。3. 本专业已与12家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和“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实现了校企“无缝接轨”。在与各大酒店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从实际生产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出发设置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共建专业核心课程教材,初步形成了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4.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较为规范。已初步建成“三方共管”模式,探

15、索出了自己的学生实习管理体系,基本能保证学生实习得以顺利完成,达到教学基本要求。5. 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6人。其中,教授1名,硕士研究生学历3名,在读硕士研究生8名,“双师”素质型教师达到了37.5%,聘请了18名企业生产一线人员担任兼职教师。6目前已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本专业精品课程的自编教材餐饮服务与管理,并获得师生好评。五、主要问题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数量不够,校内自编教材开发力度不够,主要核心课程教材未成体系。2中高职衔接建设空白。未形成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制度和形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未体现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3实践教学改革不够深入,无制度保障。校内实训基地数量偏少,设备配置不足,不能充分满足模拟生产性实训的需要;校内实训所需软件为零,无法适应现代化酒店生产服务要求;无实践教学制度保障。4“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未系统施行。“一体化”教学模式在核心课程的运用还不够;核心课程采用技能竞赛成绩,但无制度支持,数字化课堂建设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