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8798714 上传时间:2023-01-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面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无机结合料基层裂缝的防治1.1因素分析1.1.1混合料中石灰、水泥、粉煤灰等比例偏大;集料级配中细料偏多,或石粉中性指数偏大。1.1.2碾压时含水量偏大。1.1.3成型温度较高,形成强度较快。1.1.4碎石中含泥量较高。1.1.5路基沉降尚未稳定或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1.1.6养护不及时、缺水或养护时洒水量过大。1.1.7拌合不均匀。1.2防止措施1.2.1石灰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重要防治方法a、 改善施工用土的性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b、 掺加粗粒料,在石灰土中适量掺加砂、碎石、碎砖、煤渣及矿渣等。c、 保证拌合遍数。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避免

2、含水量过高或过低。d、 铺筑碎石过渡层,在石灰土基层与路面间铺筑一层碎石过渡层,可有效避免裂缝。e、 分层铺筑时,在石灰土强度形成期,任其产生收缩裂缝后,再铺筑上一层,可有效减少新铺筑层的裂缝。f、 设立伸缩缝,在石灰土层中,每隔5-10m设一道缩缝。1.2.2水泥稳定土基层裂缝的重要防治方法a、 改善施工用土的土质,采用塑性指数较低的土或适量掺加粉煤灰或掺砂。b、 控制压实含水量,需要根据土的性质采用最佳含水量,含水量过高或过低都不好。c、 在能保证水泥稳定土强度的前提下,尽也许采用低的水泥用量。d、 一次成型,尽也许采用慢凝水泥,加强对水泥稳定土的养护,避免水分挥发过大。养护结束后应及时铺

3、筑下封层。e、 设计合理的水泥稳定土配合比,加强拌合,避免出现粗细料离析和拌合不均匀现象。1.3治理措施1.3.1可采用聚合物加特种水泥压力注入法修补水泥稳定粒料的裂缝。1.3.2加铺高抗拉强度的聚合物网。1.3.3破损严重的基层,应将原破损基层整幅开挖维修,不应横向局部或一个单向车道开挖,以避免板边受力产生的不利后果,最小维修长度一般为6m。维修半刚性基层所用材料也应是同类半刚性材料。1.3.4一般情况下,石灰土被用于底基层时,根据其干缩特性,应重视初期养护,保证基层表面处在潮湿状态,防止干晒。在石灰稳定土施工结束后,要及早铺筑面层,使基层含水量不发生大的变化,以减轻干缩裂缝。2、 沥青混凝

4、土路面不平整的防治2.1因素分析2.1.1路面不均匀沉降。2.1.2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2.1.3桥头、涵洞两端及桥梁伸缩缝的跳车。2.1.4路面摊铺机械及工艺水平对平整度的影响。2.1.5面层摊铺材料的质量对平整度的影响。2.1.6碾压对平整度的影响。2.2防止措施2.2.1在摊铺机及找平装置使用前,应仔细设立和调整,使其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实铺效果进行随时调整。2.2.2现场应设立专人指挥运送车辆,以保证摊铺机的均匀连续作业,摊铺机不在半途停顿,不得随意调整摊铺机的行驶速度。2.2.3路面各个结构层的平整度应严格控制,严格工序间的交验制度。2.2.4针对混合料中沥青性能特点

5、,拟定压路机的机型和重量,并拟定出施工的初次碾压温度,合理选择碾压速度,严禁在未成型的油面表层急刹车及快速起步,并选择合理的振频、振幅。2.2.5在摊铺机前设专人清除掉在“滑靴”前的混合料及摊铺机履带下的混合料。2.2.6为改善构造物伸缩缝与沥青路面衔接部位的牢固及平顺,先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再做构造物伸缩缝。2.2.7做好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施工。2.3治理措施2.3.1在摊铺层表面有个别超尺寸颗粒,被熨平板带动而在层面划出不规则的小沟,或在摊铺层表面有少数超尺寸颗粒因被熨平板带动而在其后形成小坑洞。解决方法:人工及时用适量的细集料沥青混合料填补,并及时碾压整平。2.3.2摊铺机后局部一片或一

6、条较宽的带内沥青混合料中的大碎石被压碎。解决方法:采用人工及时把压碎的碎石混合料铲除,选用合适的沥青混合料补齐和整平。2.3.3表面层混合料有离析现象(大料集中)解决方法:人工及时补撒适量的细骨料沥青混合料。3、 沥青混凝土路面接缝病害的防治3.1因素分析3.1.1横向接缝a、 采用平接缝,边沿未解决成垂直面。采用斜接缝时,施工方法不妥。b、 新旧混合料的粘结不紧密。c、 摊铺、碾压不妥。3.1.2纵向接缝a、 施工方法不妥。b、 摊铺、碾压不妥。3.2防止措施3.2.1横向接缝a、 尽量采用平接缝。将已摊铺的路面尽头边沿在冷却但未结硬时锯成垂直面,并与纵向边沿成直角,或趁未冷透时用凿岩机或人

7、工垂直刨除端部层厚局限性的部分。采用斜接缝时,注意搭接长度,一般为0.4-0.8m。b、 预热软化已压实部分路面,加强新旧混合料的粘结。c、 摊铺机起步速度要慢,并调整好预留高度摊铺结束后立即碾压,压路机先进行横向碾压(从先铺路面上跨缝开始,逐渐移向新铺面层),再纵向碾压成为一体,碾压速度不宜过快。同时也要注意碾压的温度要符合规定。3.2.2纵向接缝a、 尽量采用热接缝施工,采用两台或两台以上摊铺机梯队作业。当半幅路施工或因特殊因素而产生纵向冷接缝时,宜加设挡板或加设切刀切齐,也可在混合料尚未冷却前用镐刨除边沿留下毛槎的方式。铺另半幅前必须将缝边沿清扫干净,并涂洒少量粘层沥青。b、 将已摊铺混

8、合料留10-20cm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待后摊铺部分完毕后一起碾压。纵缝如为热接缝时,应以1/2轮宽进行跨缝碾压;纵缝如为冷接缝时,应先在已压实路上行走,只压新铺层的10-15cm,随后将压实轮每次再向新铺面移动10-15cm。c、 碾压完毕后,用3m直尺检查,用钢轮压路机解决棱角。3.3治理措施接缝解决不好常容易产生的缺陷是接缝处下凹或凸起,以及由于接缝压实度不够和结合强度局限性而产生裂纹甚至松散。施工时应边压边以3m直尺测量,并配以人工细料找平。对横向接缝,在摊铺层施工结束后再用3m直尺检查端部平整度,当不符合规定者应趁混合料尚未冷却时立即解决,以摊铺层面直尺脱离点为界线

9、,用切割机切缝挖除。4、 水泥混凝土路面裂缝的防治4.1因素分析4.1.1横向裂缝a、 混凝土路面切缝不及时,由于温缩和干缩发生断裂。混凝土连续浇筑长度越长,浇筑时气温越高,基层表面越粗糙越易断裂。b、 切缝深度过浅,由于横断面没有明显削弱,应力没有释放,因而在邻近缩缝处产生新的收缩缝。c、 混凝土路面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陷(如穿越河道、沟槽,拓宽路段处),导致板底脱空而断裂。d、 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强度局限性,在行车荷载和温度作用下产生强度裂缝。e、 水泥干缩性大;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灰比大;材料计量不准确;养护不及时。f、 混凝土施工时,振捣不均匀。4.1.2纵向裂缝a、 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陷

10、,如由于纵向沟槽下沉、路基拓宽部分沉陷、路堤一侧积水、排灌等导致路基基础下沉,板块脱空而产生裂缝。b、 由于基础不稳定,在行车荷载和水、温度的作用下,产生塑性变形或者由于基层材料水稳性不良,产生湿软膨胀变形,导致各种形式的开裂,纵缝也是其中一种破坏形式。c、 混凝土板厚度与基础强度局限性产生的荷载型裂缝。4.1.3龟裂a、 混凝土浇筑后,表面没有及时覆盖,在炎热或大风天气,表面游离水分蒸发过快,体积急剧收缩,导致开裂。b、 混凝土拌制时水灰比过大;模板与垫层过于干燥,吸水大。c、 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水泥用量或砂率过大。d、 混凝土表面过渡振捣或抹平,使水泥和细集料过多上浮至表面,导致缩裂。4

11、.2防止措施4.2.1横向裂缝a、 严格掌握混凝土路面的切缝时间。b、 当连续浇筑长度很长,切缝设备局限性时,可在1/2长度处先锯,之后再分段锯;可间隔几十米设一条压缝,以减少收缩应力的积聚。c、 保证基础稳定、无沉陷。在沟槽、河道回填处必须按规范规定,做到密实、均匀。d、 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与厚度设计应满足交通需要,特别是重车、超重车的路段。e、 选用干缩性较小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严格控制材料用量,保证计量准确,并及时养护。f、 混凝土施工时,振捣要适度、均匀。4.2.2纵向裂缝a、 对于填方路基,应分层填筑、碾压,保证均匀、密实。b、 对新旧路基界面处的施工应设立台阶或格栅解决

12、,保证路基衔接部位的严格压实,防止相对滑移。c、 河道地段,淤泥必须彻底清除;沟槽地段,应采用措施保证回填材料有良好的水稳性和压实度,以减少沉降。d、 在上述路段应采用半刚性基层,并适当增长基层厚度;在拓宽路段应加强土基,使其具有略高于旧路的强度,并尽也许保证有一定厚度的基层能全幅铺筑;在容易发生沉陷地段,混凝土路面板应铺设钢筋网或改用沥青路面。e、 混凝土路面板厚度与基层结构应按现行规范设计,以保证应有的强度和使用寿命。基层必须稳定。宜优先采用水泥、石灰稳定类基层。4.2.3龟裂a、 混凝土路面浇筑后,及时用潮湿材料覆盖,认真浇水养护,防止强风和暴晒。在炎热季节,必要时应搭棚施工。b、 配制

13、混凝土时,应严格控制水灰比和水泥用量,选择合适的粗骨料级配和砂率。c、 在浇筑混凝土路面时,将基层和模板浇水湿透,避免吸取混凝土中的水分。d、 干硬性混凝土采用平板振动器时,应防止过度振捣而使砂浆积聚表面。砂浆层厚度应控制在2-5mm范围内。抹面时不必过度抹平。4.3治理措施4.3.1横向裂缝a、 当板块裂缝较大,咬合能力严重削弱时,应局部翻挖修补,先沿裂缝两侧一定范围画出标线,最小宽度不宜小于1m,标线应与中线垂直,然后沿缝锯齐,凿去标线间的混凝土,浇捣新混凝土。b、 整块板更换。c、 用聚合物灌浆法封缝或沿缝开槽嵌入弹性或刚性粘合修补材料,起封缝防水作用。4.3.2纵向裂缝a、 如属于土基

14、沉陷等因素引起的,则宜先从稳定土基着手或者等待自然稳定后,再着手修复。在过渡期可采用一些临时措施,如封缝防水;严重影响交通的板块,挖除后可用沥青混合料修复。b、 裂缝的修复,如采用一般性的扩缝嵌填或浇筑专用修补剂有一定效果,但耐久性不易保证;采用扩缝加筋的办法进行修补具有较好的增强效果。c、 翻挖重铺是一个常用的有效措施,但基层必须稳定可靠,否则必须一方面从加强、稳定基层方面入手。4.3.3龟裂a、 如混凝土在初凝前出现龟裂,可采用镘刀反复压抹或重新振捣的方法来消除,再加强湿润覆盖养护。b、 一般对结构强度无甚影响,可不予解决。c、 必要时应用注浆进行表面涂层解决,封闭裂缝。5、 水泥混凝土路

15、面断板的防治5.1因素分析5.1.1混凝土板的切缝深度不够、不及时,以及压缝距离过大。5.1.2车辆过早通行。5.1.3原材料不合格。5.1.4由于基层材料的强度局限性,水稳性不良,以致受力不均,出现应力集中而导致的开裂断板。5.1.5基层标高控制不严和不平整。5.1.6混凝土配合比不妥。5.1.7施工工艺不妥。5.1.8边界因素。5.2防止措施5.2.1做好压缝并及时切缝。5.2.2控制交通车辆。5.2.3合格的原材料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必要条件。5.2.4强度、水稳性、基层标高及平整度的控制。5.2.5施工工艺的控制。5.2.6边界影响的控制。5.3治理措施5.3.1裂缝的修补裂缝的修补方法有直接灌浆法、压注灌浆法、扩缝灌注法、条带罩面法、全深度补块法。5.3.2局部修补a、 对轻微断裂,裂缝有轻微剥落的,先画线放样,按画线范围凿开成深5-7cm的长方形凹槽,刷洗干净后,用快凝细石混凝土填补。b、 对轻微断裂,裂缝较宽且有轻微剥落的断板,应按裂缝两侧至少各20cm的宽度放样,按画线范围开凿成深至板厚一半的凹槽,此凹槽底部裂缝应于中线垂直,刷洗干净凹槽,在凹槽底部裂缝的两侧用冲击钻离中线沿平行方向,间距为3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