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8797693 上传时间:2022-08-2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 .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文化生活期中考试一、选择题(以下各是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的选项,每题2分,共52分。)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回答13题。1、下列关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联系,表述正确的是A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产品B一定的经济、政治是由一定的文化决定的C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D政治是文化的基础,经济是文化的集中表现2、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

2、说明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A B C D、某校通过举办”青春风采”校园文化艺术节,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B文化建设是思想道德建设的中心环节C文化决定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2008年初,在抗击暴风雪的战场上,响彻着电力职工、环卫工人“抗凝冻,保民生”、“冻了我一个,温暖千万人”的豪迈口号!对这些口号理解错误的是A这些口号是顽强拼搏、勇于奉献精神的体现 B这些口号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C这些口号决定了抗击雪灾的胜利 D这些口号体现了

3、民族精神的时代性5、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把文化创新作为“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国家之所以重视文化创新,是因为 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文化创新可以取代传统文化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繁荣 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A B C D6、中国有些历史文化资源成为外国文化产业资源,如日本版的三国演义、美国版花木兰等。继“经济危机”、“政治危机”之后人们开始担心我国的“文化危机”。这启示我们应该A强调文化遗产是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志 B大力发展我国的文化产业C用法律手段遏制外国的文化掠夺 D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一座城市就像是一个人,如果没有独特的性格,也

4、就不存在城市特有的灵魂魅力。回答710题。7、2007年4月2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C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D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8、杭州提出“茶为国饮,杭为茶都”的口号,利用茶都优势,发展茶文化旅游,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体现的道理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包容性 发展文化产业要立足于当地文化资源文化与经济相互联系、相互交融 文化的价值在于能否创造经济价

5、值A B C D9、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们目睹了太多的城市记忆被抹杀,历史文脉被割裂,地域特色被淡化。而扬州通过古城复兴改善人居,实现传统文化载体与现代城市交相辉映的可持续发展思路,打造出一个充满人文精神的扬州城。这启示我们A文化继承是发展的前提 B传统文化能提升城市品位C传统文化影响城市发展 D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10、我国城市建设中“南方北方一个样,大城小城一个样,城里城外一个样”,这种“千城一面”现象A体现了当代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趋势 B是批判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结果C不符合人们对城市建筑文化多样化的需求 D符合城市建设统一规划的需要孔子是举世公认的文化名人,是中国历史上伟大

6、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回答1113题。11、孔子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理编成论语一书,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2500多年前的经典语录,至今影响着国人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取向。这表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A潜移默化的特点 B与时俱进的特点C深远持久的特点 D一成不变的特点12、20世纪末,世界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前,从孔子那里汲取智慧。”这说明 中国的传统文化超越时代,具有无比优越性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其精华,值得人类继承中国的传统文化需要发展、创新 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A B C D

7、13、当前中国在世界各地建立的孔子学院,作为中国语言和文化的传播平台,向世界展示了历史悠久的中华文化。这表明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中华文化正在走向世界中华文化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 儒家思想是特定历史时代的产物A B C D14、汉语作为中国各民族的通用语言,承载着中国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与国外“汉语热”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社会外语风潮蔓延,许多人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而写出的汉语文章却错误连篇,这与多年来中国忽视学生的汉语教育是分不开的。对此国家应加强教育在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中的功能 我们应变革教育方式,以开放的心态全面接受外来文化 我们应学会对自己民族语言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国家应加强对世

8、界文化遗产的保护A B C D15、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 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 B C D“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延续发展,虽然在近代曾经一度落后,但又能奋起图强,大步前进,这不是偶然的。中华文明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在于它的刚健自强,在于它的独立意志,在于它的开放包容,在于它的维新变革。”依据温总理演说中的这段话,回答1617题。16、“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能够见证中华文化这一特征的是A民歌与传统

9、建筑 B汉字与史学典籍C传统节日与习俗 D传统文艺与传统思想17、“几千年来,中华文明延续发展”的原因之一在于它的开放包容。对于这一原因理解正确的是A对于传统文化要全面继承,必须反对“民族虚无主义”B对于外来文化,要勇于吸收,必须反对“封闭主义”C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D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既和谐相处,又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18、“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19、随着珠三角经济的崛起,广州方言“埋单”、“打包”等餐饮用语逐渐风行全国,且发

10、展出其本义以外的涵义。这表明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创新 经济发展推动文化传播珠三角文化推动珠三角经济的崛起 饮食文化具有区域性与民族性A B C D20、“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北京奥运会通过各种方式展现世界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体现奥林匹克文化的包容精神。这是因为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各国都遵循各种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A B C D21、2008年5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应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通过

11、政府公报、政府网站、新闻发布会以及报刊、广播、电视等便于公众知晓的方式公开。网络、报刊、广播、电视等现代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功能是文化创造 文化传递 文化沟通 文化共享A B C D22、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典故、名言、成语都反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下列选项中对应错误的是A土尔扈特东归团结统一 B威武不能屈爱好和平C精卫填海自强不息 D我以我血荐轩辕爱国主义23、近年来,我国在许多国家成功举办的“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活动受到普遍欢迎。当你看到反映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成就展后要写一篇读后感,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策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A相互借鉴 求同

12、存异 提升文化实力 B尊重差异 平等协商 认同外来文化C加强交流 文化共享 汲取各国文化 D理解个性 积极创新 舍弃传统文化24、国务院决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对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将清明、端午、中秋设定为国家法定假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设定为国家法定假日有利于建设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 有利于弘扬和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加强民族认同,表达民族感情有利于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传统成果A B C D25、“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胡锦涛主席在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讲过的这句话,从文化角度上看,启示我们A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 B要尊重文化的多样性C要维护世界文化的统一性 D要消除民族文化的差异性26、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文化建设时指出,要坚持不懈地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关系是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热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只有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日益丰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与时俱进只有坚持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失本色A. B. C. D. 二、非选择题(计3小题,共48分)27、韩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