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8795658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65.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化工专业实验实验名称反渗透法制备超纯水实验班级化21姓名张腾学号2012011864成绩实验时间2014年12月17日同组成员苏剑晓张圣龙郭明钊1、实验内容1 操作压力对分离效率的影响:通过测定反滲透过程压差于渗透流速的关系,确定反渗透 膜的渗透系数。2. 反渗透过程的操作坊式队动力消耗的影响:测定一级、二级的例子脱除率和水回收率和 动力消耗的关系,确定合适连方式和操作条件。2、实验原理渗透现彖在自然界是常见的,比如将一根黄瓜放入盐水中,黄瓜就会因失水而变小。黄瓜 中的水分子进入盐水溶液的过程就是渗透过程。对透过的物质具有选择性的薄膜成为半透脸。一般将只能透过溶剂而不能透过溶质的薄 膜视为理想

2、的半透膜。当把相同体积的桶溶液(如淡水)和浓液(如海水或盐水)分别置于 一容器的两侧,中间用半透膜阻隔,棉溶液中的溶剂将自然的穿过半透膜,向浓溶液侧流动, 浓溶液侧的液面会比桶溶液的液面高出一定高度,形成一个压力差,达到渗透平衡状态,此 种压力差即为渗透压。渗透压的人小决定于浓液的种类,浓度和温度与半透脸的性质无关。若在浓溶液侧施加一个人于渗透压的压力时,浓溶液中的溶剂会向稀溶液流动,此种溶 剂的流动方向与原来渗透的方向相反,这一过程称为反渗透。利用反渗透现彖,可以通过加 压的方式制备消除水中的杂质离子,得到超纯水。关于渗透和反渗透的示意图如图1:3、实验装置和流程本实验采用“预处理+级反渗透

3、+二级反渗透”流程。通过预处理的原水能有效地保证RO 膜组件长期正常工作。主要流程如图2:图2实验装置流程示总图注:虚线表示实际操作中没有进行的流程,实线表示实验过程中实际进行的流程。4、实验记录表1原始数据记录表原水电导(p.S/cm)一级电导 (M S/cm)一级入水压 (kPa)一级出水压 (kPa)一级产水压(kPa)回水流量 (m3/h)产水流量(m3/h)107840.26.96.80.10.570.23107236.48.68.50.10.650.30106236.59.18.90.10.660.31107035.39.89.60.10.680.33104034.610.410.

4、20.10.700.35105933.211.311.10.10.770.38105033.211.911.80.10.750.41104032.312.612.40.10.760.42103331.713.613.40.10.790.47102631.114.414.20.10.810.50102930.315.114.90.10.840.53103729.815.815.50.10.850.55102729.316.316.00.10.860.57103428.816.716.50.10.870.595实验结果及讨论5.1数据处理查文献得到25C下氯化钠溶液的浓度与其电导率之间的经验公式为

5、:C = exp(0.983hk-0.7)其中,C为水溶液浓度,mg/L; k为水溶液电导率,uS/cmo 操作压差AP通过以下公式计算:AP = 一级入水爪+ 一级11:水床_ 一级产水压2脱盐率的计算公式为:G为原水中NaCl浓度,mg/L: 5为一级产水中NaCl浓度,mg/Lo根据上式,经过计算得到结果如下:表2实验数据处理结果原水浓度Ci/g m3产水浓度Co/gm-3脱盐率e操作压差AP/Pa渗透通量J*10-4/m3 - s 1475.4018.750.968567500.6389472.8017.000.972084500.8333468.4617.050.974089000.

6、8611471.9316.500.978496000.9167458.9216.180.9715102000.9722467.1615.530.9720moo1.0556463.2615.530.9724117501.1389458.9215.120.9722124001.1667455.8814.840.9727134001.3056452.8514.570.9723142001.3889454.1514.200.9714149001.4722457.6213.970.9720155501.5278453.2813.740.9711160501.5833456.3213.510.969916

7、5001.6389根据渗透通量的计算表达式J 二L(AP-)其中龙二 RT(q-c。)R是常数;T认为在实验过程中变化不人,可以认为是常数:原水浓度变化不大,一级 水浓度相较原水浓度很小,所产生的变化对于差值变化不大,所以拾号里的一项也可以认为 是常数。故兀这一项可看作常数。根据公式对表2数据进行线性拟合,得到卜图:0 00016 -0.00012 -Sg160000.00008 -8000 12000 P(Pa)图3 LAP拟合图J =1.016xl0-sAP -5.308x10 , R2 = 0.9971因此,传质系数为 L = 1.016 x 10ill5 x s1 x作脱盐率与压强差关

8、系图如下0 970 -0 968 -(次)0 966 -0 964 -0 962 -0 9720 960 -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 P (Pa)图4脱盐率与压强差关系图从图中町以看出,随着操作压差增人,反渗透的驱动力也随之增人,使得更多的水分子 透过半透膜到超纯水这一边来,脱盐率的总体趋势随之升高。总体上脱盐率出于一个较高的 水平,说明反渗透R0膜发挥了很好的脱盐性能,但是如果要进一步提高脱盐率,増人压差 己经不经济了,可以采取多级反渗透操作来达到更好的脱盐效果。5.2实验结果讨论通过实验,我们通过测定R0膜两侧的压差和渗透通量,通过计算得到了 R0

9、膜的渗透 系数为:L = 1.016 xlOm5 x s1 x kg1同时我们还通过实验测定了脱盐率与R0脸的膜压差关系,实验测定表明随着压差的增 大,脱盐率也随之增加。5.3实验小结这次试验总体操作比较简单,所以没有花费太多时间即完成了实验,这次试验最犬的收 获在于认识了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对水处理的方法和流程有了初步的了解,对反渗透技术也 有了 一定的认识。由于实验时仅采用了一级过滤,所以实验的流程得到了最人的简化,建议増加反渗透脸 的级数,可以让水的到更进一步的纯化,也可以让实验更有操作性。这次实验最大的不足之处在于,由于第一次实验中没有制定好合理的试验计划,也没有 理清楚实验的思路,所以

10、实验过程中显得比较混乱,原水罐中的水出现了两次水位不足的情 况,导致实验被迫终止,等待水位恢复,这个过程中很可能导致实验的变量发生变化,得不 到准确的数据,一组好的数据应该是在连续变化的情况下进行测定的,而不是断断续续的采 集的一组数据。另外,实验的数据点采集过程中没有注意变量的上下限,对变量的间隔没有 控制好,所以导致数据点很不均匀,这直接导致了第一次实验的失败。第一次实验数据草图如下:鉴于第一次实验结果非常不理想,所以进行了第二次实验,将压差从小到人的调节,尽 量使压差间隔均匀,得到了比较好的数据。所以实验前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或者在实验 过程中多思考多观察,避免无目的的实验,比如这个实

11、验在压差的调节上,可以先确定最高 和最低压差之后再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调节。6、思考丿1.推导楠溶液渗透压公式;计算25C含NaC113.5%的海水渗透压,以及含NaC10 1%的苦咸水渗透压。答:(1)如右图所示,设渗透压为口,当两边液面相等时,由渗透平衡 A(shiXp+n)=A(ixp)此时由刀所引起的溶液中“a升高恰好补偿了由于浓度降低所引起的“A降低。可得到:Z/A(sln,T, p+n,xA) = /zA*(l,T, p),对理想溶液或理想稀薄溶液有:+ RT In xA+J;n Vm Adp = /z/ + J; Vm Adp 整理得:f p+nf p-RTln xA =Vm Ac

12、1p + Vm Ac1pr P+n所以-RTliixA = Jp VmA如,假设Sa = const,贝URTIuXa 讥JIC)相关计算(计算时假设为理想桶薄溶液)25C 含 NaCl 13.5% 的海水:(100-13.5)/184.8055xA =0.866613.5 /365 x2 + (100-13.5)/180.3699x2+4.8055“18g/0.997g/nilVm A = = &0541ml/mol“almol所以 口 =竺仝-一&314x29&2xln0.866618.0541/106Pa = L966xlO7Pa含NaC10 1%的苦咸水:(100-0.001)/185

13、.5555=0.999990.001/36.5 X2 + (100 一 0.001)/180.00005479+5.5555“18g/0.997g/nil一 fVm 人= = 18.0341nil/mollmol所以口 =竺如=岀土竺哼竺PaJ54PaJa18.0541/1()62. 提高反渗透系统的水回收效率受哪些条件限制,如何克服?答:由实验结果操作压差愈高,渗透通量增人,但压差增人往往导致浓差极化的増加, 使得膜面的渗透压增高,达到一定压力,增加压力并不能提高渗透通量,即膜面形成了一层 凝胶层。另一方面,操作压差的增人将导致能耗增加,所以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压差。另外为 了提高水的回收率,可

14、以提高回水量,但是回水量的提高也会造成处理量增加,能耗加大。在生产中,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定最有操作条件。3. 综述现有的RO膜的种类和膜分离性能。答:反渗透膜的种类(1) 非对称膜-Cellulose Acetate(CA) Membrane 醋酸纤维素膜CA 膜传统上讲,非对称膜是由溶于丙酮中的醋酸纤维聚合体形成的分离薄脸,这种技术的反 渗透膜由Loeb和Sounrajan于1962年首次商业化。这种非对称结构CA膜表面有一层0厚度的脫盐分离层,分离层下面的支撑层结构厚度人约100200pm,是高透水性的海绵状多孔结构。CA膜的脱盐率和产水通量的 性能可以由成膜时间和温度来控制。(2) 复合薄膜芳香聚酰胺膜芳香聚酰胺复合膜通常底层是多孔结构的聚硕I,表层为胶联结构的PA涂层。表面分离 层芳香聚酰胺是由苯三甲酰氯和间苯二胺聚合成,复合膜的生产工艺可以优化支撑层和分离 层的各自特点。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