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鉴赏 .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8792984 上传时间:2023-06-1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鉴赏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古诗文鉴赏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古诗文鉴赏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古诗文鉴赏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古诗文鉴赏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鉴赏 .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鉴赏 .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考试大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古代诗歌是从诗经至明清的诗、词、曲等文学种类的总和。单就诗而言,也可分出下列10类:1、写景诗,如2006年山东卷鉴赏近人王闿运的晓上空泠峡。 2、咏物诗,如2006年湖南卷鉴赏红楼梦中薛宝钗、林黛玉的两首同题咏白海棠。3、咏史怀古诗,如2004年全国卷(三)鉴赏欧阳炯的江城子。4、思妇闺怨诗,如王昌龄的闺怨诗。5、羁旅行役诗,如2005年卷(二)鉴赏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6、山水田园诗,如2006年北京卷鉴赏陶渊明的移居。7、边塞诗,如2006年天津卷鉴赏张籍的凉州词(其一)。8、送别诗,如2006 年安徽卷鉴赏刘过的柳梢青送卢梅坡

2、;2006年江西卷杨万里的三江小渡,2006年湖北卷两首送别诗的比较阅读。9、干谒诗,如朱庆余的近试上张水部。10、题画诗,如2006年全国卷(一)鉴赏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并引。(一)鉴赏诗歌的形象1、把握诗歌的形象诗歌的形象,既指叙事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湖光山色、风花雪月、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歌的形象。有些景和物,在反复使用中被赋予了某种特定的文化内涵,从而形成古诗中的传统意象,或者称作原型意象。如:月亮离愁别绪 思乡之情。例: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杨柳惜别、怀远。例:柳永的雨霖铃

3、菊花象征坚强的品格、清高的气质。例:元镇的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梅花象征傲霜斗雪的风骨。例:陆游的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故。”)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例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李清照的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松坚韧挺拔,正直不阿的典范。例:李白的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三国时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竹象征刚正有节的节操。莲表达纯洁的爱情。例: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了,连子青如水。”)冰雪忠贞的心志,高尚的品格。例:“洛阳亲

4、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茂盛的草木兴衰之叹,黍离之悲。例:杜甫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例: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秦观的踏莎行(“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鹧鸪表达羁旅行愁、离愁别绪。例: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寒蝉悲凉的情思。例: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例: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也以鸿雁指代书信。例:杜甫天末怀李白(“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梅子(梅子成

5、熟)喻少女怀春。例:李清照点绛唇(“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丁香喻愁思或情结。例唐人牛峤感恩多(“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白云寄寓隐逸者的情怀。例:贾岛的寻隐者不遇(“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桃花美好事物的象征。例:崔护的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鸳鸯喻夫妻恩爱。例:卢照邻长安古意(“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浮云喻在外漂泊的游子,例:李白的送友人(“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要准确把握形象,还要知人论世,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其政治主张,具体的创作背景等。要准确把握形象,应分析描写出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等,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6、南山”;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分析描写出的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特点及作用。2、体会意境“意境”一词,源自佛经。诗歌中的意境是“意”和“境”的和谐统一。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安谧美好的农村劳动生活场景,作者那种淡泊宁静的心情就蕴含在这种生活的场景中。这种包含着作者感情的场景,就构成了这首诗的意境。(二)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的形象、意境、说到底都是用语言塑造的。诗歌的语言形象、凝练,富有节奏感。读诗应披文入情,通过品味语言,进入诗歌的意境中,领悟诗人

7、寓于其中的思想感情。1、鉴赏诗歌的语言往往从诗眼、语言风格、修辞手法等方面考查。近年来,对诗歌语言妙用的考查,有方兴未艾之势。如2003年全国卷第17题,阅读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过香积寺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胧。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欲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旬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答: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

8、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静孤寂的景象(意境)。思路解析本题能找出“咽”与“危”是诗眼并不难,难的是“为什么”和“结合全诗鉴赏”。王维的诗,不只是“诗中有画”,而且往往“诗中有道”。特别是在他晚年,沉湎在佛家的空寂心境之中,诗中的道,即禅理、禅趣更加浓郁了。这首诗描写深山古寺环境景色:古木、云峰,渺无人迹的山径,被危石阻遏的幽咽泉声,照在深苍松林上的凄冷日色,还有空寂曲折的潭岸,都是那么萧瑟暗淡、幽冷寂静,给人以远离世间尘嚣之感。这既是诗人赴寺途中实见实闻的景物,也是他那消极出世的禅寂心境的写照。诗人正是要一步一步地引领读者进入他所追求

9、的无烦扰的寂静禅境。第三联中写山中危石耸立,流泉受到阻挡,只能缓慢地、时断时续地流淌。它们在磷峋的危石间艰难地穿行,水流声音变得细小了,低沉了,暗哑了,仿佛是在痛苦的幽咽。“咽”字下得极准确、生动、传神。深山青松树密荫浓,日光照射在松林间,因为受到阴暗的环境影响,而现出寒冷的色调。诗人以“冷”字形容日色,更新奇绝妙。这十个字,把泉声、危石、日色、青松四个意象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与泉声的幽咽互为衬托,深僻冷寂之境界全出。日色冷青松一句,还巧妙地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日色”是视觉意象,诗人却用触觉感受的“冷”来形容它,使视觉向触觉转移,从而相互交融,这就更深刻更奇妙地表现出幽僻的感受。

10、本题的解答要突出三个要点:一是描绘出了山中寂寥的景象,也就是答出意境;二是这两个字运用了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使诗更为生动;三是这两个衬托写出了作者本身禅寂的心境。这就要求考生审准题,要有全局观念,真正做到“结合全诗”分析。2、语言风格丰富多样,如清新、平淡、绚丽、明快、含蓄、简练典雅等。要了解这些名词术语,并能结合具体诗作,作出判断和评价。3、注意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比、对偶、衬托、设问、反问等,尤其是要结合诗句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三)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很广泛的概念,在诗歌鉴赏中,主要应从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两个方面入手。1、抒情方式抒情方式包括

11、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类。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即作者直接对有关人物、事件等表明爱憎态度。如陈子昂的 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灭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全诗用慷慨悲凉的调子,直接抒发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又如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借“肥”“瘦”抒发自己伤春惜花的闺怨之情)、托物言志(王安石的咏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寓情于景或情景交融(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对扬州昔盛今衰的哀伤之情寓于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因事寓理 (

12、宋范成大的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借古讽今等。2,表现手法衬托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象征 如孔雀东南飞在结尾写焦、刘双双化为鸳鸯,相向而鸣,日夜不离,就是运用象征手法,象征了焦、刘二人忠贞不渝的爱情和对封建礼教的反抗精神。动静结合,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虚实相生“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休为实,抽象为虚;显者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为虚;已知为实,

13、未知为虚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欲扬先抑 为了肯定某人或物,先用曲解的方法和嘲讽的态度尽力贬低和否定他(它)。如赵希璐次萧冰崖梅花韵:“水姿琼骨净无暇,竹外溪边处士家。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诗中三四句忽发奇想:如果牡丹花开早于梅花,谁会冲风踏雪顾及梅花呢?然而牡丹毕竟不会开在梅花之前。诗人欲扬先抑,只有冰清玉洁的梅花才能在凛冽的风雪中吐芳正眼,才能受到人们的青睐。用典 在诗词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运用典故,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拓展诗的意境,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如

14、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意象叠加: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三句将几个意象直接叠加在一起,甚至连一个虚词都没有用,构成了一幅萧瑟苍凉的秋景,表达了奔波在外地的游子的愁思。对写法: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本是诗人望长安月思鄜州的妻儿,而诗人却从对面着笔,只写“妻子”独看“鄜州月忆长安的丈夫,如此写法,便倍增其对处于战乱之中的妻儿的忧虑、牵挂之情。”常用的表现手法除了上述几种外,还有对比、比兴、跌宕、含蓄

15、、白描、以小见大等等。鉴赏诗歌是一个发现美,感受美的审美过程,它要不是按照一定的心理流程(或称一般程序)来进行。一般可分下面六个步骤:通读全诗,整体把握感受形象(抒情主人公、具体的意象) (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形象(融入意境)产生共鸣领悟评价(领悟形象的审美价值,即深层含义或主旨)体会技法。此外,还要掌握一些鉴赏古诗的技巧,如:分清类别,把握特征;感受形象,体味感情;抓住诗眼,理解旨趣;辨明风格,把握方向;品味语言,把握特色;辨析技法,感悟妙处;了解典故,拓展诗境;结合背景,挖掘深意。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魏巨亮 文言文阅读湖北省水果湖高级中学 魏巨亮考试大纲1、理解 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常见实词120个)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